蜂蜜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旅游攻略

文章内容

各拉丹东旅游攻略思维导图_各拉丹东旅行攻略思维导图

ysladmin 2024-07-31
各拉丹东旅游攻略思维导图_各拉丹东旅行攻略思维导图       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各拉丹东旅游攻略思维导图的相关信息,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各拉丹东旅游攻略思维导图的讨论,
各拉丹东旅游攻略思维导图_各拉丹东旅行攻略思维导图

       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各拉丹东旅游攻略思维导图的相关信息,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各拉丹东旅游攻略思维导图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探险家的故事300字

2.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教案范文

3.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登勃朗峰》

4.比较一下《壶口瀑布》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不同写法

5.有关长江的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

各拉丹东旅游攻略思维导图_各拉丹东旅行攻略思维导图

探险家的故事300字

       探险家的故事 麦哲伦(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险。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虽在菲律宾被杀,他的船只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第个环球航行的人。 麦哲伦出身于贵族家庭,1505年参加葡萄牙海军去印度作战。虽然葡萄牙在非洲东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战胜利,从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势力,也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海上贸易控制点,但没能控制马六甲,其成就还欠完美。为此,1511年参加攻占马六甲之役。东方的财富经过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掌握了通往马来西亚海域与港口的钥匙。但还需要向香料群岛、产生财富的摩鹿加群岛探险。因此于1511年12月作一次侦察航行,到达班达岛后,带了一批香料于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随军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萨莫尔,因受伤成终身跛脚。1514年回国后两次上奏国王要求晋级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绝。 1517年麦哲伦偕同宇宙学者法菜罗去西班牙,放弃葡萄牙国籍,转为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服务。1518年出任远征船队队长,前往为西班牙开辟新的通往摩鹿加的路线。麦哲伦自信能发现一条从大西洋通往南面的海的海峡。1519年9月20日船队启航,270名水手来自9个国家。9月26日到达特内里费岛,10月3日继续向巴西远航;曾在几内亚岸外停泊。11月29日航行到圣奥古斯丁角西南方27里格处(1里格约为5千米)。绕过卡布弗里乌之后,12月13日,船队到达里约热内卢湾。次年3月到达圣朱利安港。 在镇压了西班牙船长们发起的叛乱后,1520年8月24日离开圣利安港,船队继续南下,10月21日绕过维尔京角时,在南纬52度50分处进入他们要找的海峡(后以麦哲伦的名字命名)。到达淘峡西端,船队只剩下3条船。10月28日进入“南面的海”。回海域风平浪静,被称为“太平洋”。船员们忍受着饥饿的折磨,借助于秘鲁洋流的推动,在麦哲伦无情的决定下,进行横渡太平洋的伟大航行。 12月18日船队从智利海岸向西北航行,1521年1月24日才看见陆地,可能是土阿莫图群岛的普卡普卡。2月13日在西经158度处穿过赤道,3月6日在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首次登陆,获得99天以来第一次弄到的新鲜食品。3月9日起航,向西南方向进发。后在今菲律宾群岛的马萨瓦登陆,为西班牙在太平洋找到第一个同盟者。在宿务岛,使地方统治者及其官员们皈依天主教。不到两个月之后,4月27日麦哲伦在麦克坦岛上与当地人作战时被杀。麦哲伦死后,只有两条船到达摩鹿加,而只有“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由埃尔卡诺指挥回到西班牙。生还者还有另外17名欧洲人和4名印第安人。埃尔卡诺从太平洋绕好望角回到大西洋,证明地球是圆的。 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个多月的航行,改变了当时流行的观念:从新大陆乘船向西只消几天便可到达东印度。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登勃朗峰》教案范文

       我觉得去大连不错,景色,海浪海滩的,而且环境特别的美,不象北京这么繁杂混乱。非常适合恋人度。

       再告诉你些省钱的秘籍,可以参考:

       出外旅游,制订详尽十分必要,如果未认真准备,很可能会落得事倍功半。

       比如去西藏,一目了然的路线就是先到成都,然后乘飞机到拉萨。其实,进藏的路并不止一条,稍加了解就能选出更有新意的方案。从青海西宁走青藏公路,经昆仑山、沱沱河、各拉丹冬雪山入藏,坐汽车一路游览,前后只需4天时间。大凡去西藏的人都怀有探险觅秘的愿望,这样走不等于将容量扩展了一倍?

       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也有不少窍门儿。从提高效率、扩展内容、节省金钱几个角度综合考虑,有时乘飞机不一定省时,坐火车不见得就慢;远途汽车恰适游览,豪华游轮倒也划算。比如从昆明至丽江、大理,乘飞机虽只需半个小时,但价格很贵,沿途还漏掉了许多风景内容。若乘卧铺汽车,白天游玩晚间行车,一路上兴致增劳累减,真是既经济又有趣味!

       现在长江三峡上有不少高档游轮,许多人以为价格很贵不愿问津,其实若算算细账,就会发现很值。今年三星级游轮的价格大致在1400元上下,自武汉至重庆的上水船更便宜。在船上,食宿费用都不用另花,沿途游览的全部费用也包括在票价里。坐这样的船既舒适又能比较从容地尽情尽致游览,优越性一目了然。

       出门做自助旅行时的住宿选择,一要卫生安全;二是一定要有洗澡的地方。做到这两点并不困难,二三十元一晚的招待所足允。若是要住星级宾馆,也可以追求合理的价格。只要不是游客爆满季节,两星级以上酒店的前台大都有权给予宾客适当幅度优惠。

       自助旅游如何省钱

       在旅游中,只要精心计算,可以做到既节约而又不影响旅游质量。

       利用时间差节约

       如果你不想花太多的钱,又要旅游好,那么首先要善于利用时间差去节约。一是避开旺季游淡季。一般来说,一个景点有淡季和旺季之分,淡季旅游时,不仅车好坐,而且由于游人少,一些宾馆在住宿上都有优惠,可以打折,高的可达50%以上。在吃的问题上,饭店也有不同的优惠。因此说,仅此一项,淡季旅游比旺季在费用上起码要少支出30%以上。二是好出游的返回的时间,取提前购票,或同时购返程票的方法。如今一些航空公司为了揽客已作出提前预订机票可享受优惠的规定,且预定期越长,优惠越大。与此同时,也有购往返票的特殊优惠政策。在预订飞机票上如此,在预订火车、汽车票上也有优惠。如预订火车票,票买得早,可免去临时买票的各种手续费用。三是在旅游时,要精心好玩的地方和所需时间,尽量把日期排满,因为旅游区多呆一天就多一天的费用。

       巧选旅馆省费用

       出外旅行,住的旅馆好坏将影响旅游质量,也影响到费用的支出。那么如何才能住得好,又住得便宜呢?首先可在出游之前打听一下要去的地点,是否有熟人介绍或自己可入住的企事业单位的招待所和驻地办事处。如果有就首选这些条件较好的招待所和办事处,因为大部分的企事业单位招待所和办事处享有本单位的许多“”,且一般只限于接待与本单位有关的人。住在这种招待所和办事处里,价格便宜,安全性也好。当然在选择这些招待所和办事处时,也要根据位置决定,如果十分不便于出行则不可住。二是在企事业单位招待所和办事处没有适合自己的情况下,就该把眼光瞄准旅馆,在选择旅馆时,要尽可能避免入住在汽车火车站旁边的旅馆,可选择一些交通较方便,处于不太繁华地域的旅馆。因为这些旅馆在价位上比火车站、汽车站旁边的旅馆要便宜得多,而且这些地段的旅馆还可打折、优惠。如今城市出租车发展快,住远一点没关系。

       善玩也可减支出

       出门旅游,玩是一个最主要的目的,而且在玩上省钱是大有必要的。那么,如何省钱呢?首先对自己旅游的景区要概要的了解,从中理出这个景区最具特色的地方在里,必须要去的地方又在哪处。这种具有特色的地方一定要。在去观赏这些地方时,对一些景点也要筛选,重复建造的景观就不必去了,因为这些景点到处都有。其次是在旅游时,更应拿出一点时间,去逛大街,看看景区和城市的风土人情,因为这么闲逛不需要花钱买门票,但这样一玩,却能玩出好心情,因为它可以长知识,也可以陶冶性情。

       购物莫花冤枉钱

       国人传统的旅游观念中,有一个旅游购物的爱好,有些人往往在旅游中的“游”花费不大,却为购物花去一大笔。那么如何不花冤枉钱呢?首先是在旅游中尽量少买东西,因为买了东西不便旅行,而旅游区一般物价较高,买了东西也并不合算。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切记莫买贵重东西。一些旅游区针对顾客流动性大的特点,在出售贵重物品时,往往用各种方法出售冒商品。如果买了这些贵重物品,游客一旦回来后,发现上当了也因为路远而无法理论,只得自认倒霉。当然,到一地旅游也有必要购些物品,一是馈赠亲朋,二是作纪念。那么购什么好呢?一般只是购买一些本地产的且价格优于自己所在地的物品。这些物品价格便宜,又有特色。

       避免被宰,自助游教你省钱30招

       时间:

       1.淡季出行,是省钱的基础。

       行:

       2。路线设计合理,少走重复路,省下的是大钱。

       3。包车时,要先和司机讲好如果你要中途载别的乘客,价格就要便宜一些。

       4。不乘飞机,乘火车。有时乘火车比乘汽车可以省更多的钱。 买火车票,如果有非空调车,可以买非空调车的车票,这样可以节省1半的钱,但当然车况会差一些。买机票前多打几个电话,并在电话中讲价。

       5。在城市内多乘公交车

       6。打的或包车时问清楚,司机是否是你要去的目的地的,如果是则可以便宜些。因为反正他最后也要回去。如果碰上别人包的车返回时,则可以有更大的还价空间。因为一般司机都把会把回程的油钱算在包单程的人身上,就是说已经有人帮你把油钱出了。

       7。关于交通路线选择,有时不坐直达车,中转一下可以省不少钱。此方法的要点:(1)适当中转;(2)多种交通工具结合;(3)多看地图,多看铁路运营线路和公路线路,动脑筋。

       住:

       8。住宿先看房间,再讨价还价。

       9。如果是独行者,没有单人间的情况下,不想与陌生人同住,也不用包下整个房间。可以要求旅馆在其他房间都安排满了人后再安排到你的房间。

       10。住没有热水淋浴的旅馆,到外面的浴室洗淋浴能省钱。

       11。在长途汽车站外上车,有时会比在站内上车便宜。但也不一定。另外中途上车可以讲价。

       12。火车提速后,有很多趟夕发朝至的列车,最适合自助旅游一族。在火车上住宿一晚,早上到达目的地,精神饱满地投入游程。车费宿费二合一,真是省钱妙招。

       13.如果是早上到,不要马上去找住宿,因为这时候很多房间可能还没退房。而且背着包去不好还价,可以先把包存在火车站,先去玩,边玩边留意有没有合适的宾馆,黄昏时候再去看房,还价。而且这个时候如果还没有人住,可以以较底的价格住下。

       吃:

       14。吃当地特产如海鲜时,可以自己到海鲜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买,然后拿到餐馆加工。但应先了解餐馆的一般加工价格。如果吃低档海鲜就没有这样做的必要了。

       15。吃饭时,问清餐巾纸要不要钱,要收费的,可以不要餐巾纸,用自己带的。

       16。独行者吃饭吃想省钱,而北方菜分量一般比较多。你可以提出一个你的价钱,让餐馆按照你的价钱出分量。这样可以在不浪费的情况下省钱。当然,实际单价会高一些。

       购物:

       17。多讲价,无论食,住,行,购都压一下价。有时看起来不能讲价的地方其实还是可以还价的。

       18。不要在有旅行团在场的情况下购物。

       19。不要在中介带领下去住店,因为他要收回扣会更贵。

       20。即使感觉物价便宜,在消费时也不要说“这东西真便宜”,否则你在消费其他东西的时候,会得到更贵的价格。

       其他:

       21。从富裕地区来的游客,进行消费时,不要说自己的来源地区。因为旅游商贩往往会按照你来自的地区的富裕程度来开价。

       22。2-4人组合是最省钱的。

       23。 有些地方自己看,看不出什么名堂,特别是古代建筑,但请个导游肯定要付出讲解费。怎么办?蹭听。旅行团队肯定有导游讲解,你完全可以做一个旁听者。若怕一直跟着一个队会有些碍眼,自己也不好意思,你可以听完这个人的讲解,到下一处听另一个人讲。听完各处的介绍,再细细游览一遍。

       24。在预订车票的地方可以拿到免费的时刻票。还可以在星级酒店拿到免费的地图(虽然简略点),可以省下买地图的钱。

       25。最好自己带个比较小的水杯,这样就省去买饮料,矿泉水的钱了。喝完了,可以在吃饭的地方要点开水,装满。侯车室一般都有免费的开水,也可以在这里用自己的杯子打水。

       26。如果是学生,一定要带学生证,很多景点有学生票,可以省大笔钱。如果是研究生最好是借个本科生证,因为很多地方研究生不能半票。

       27。随身带全国通用的ic卡,打电话方便,避免被宰。当然,现在有3毛钱的公用电话,比ic卡便宜,这样的时候就可以不用ic卡打了。

       28。住房时,问清楚包不包早餐,市话费含不含在里面。如果含,就用房间的电话打。如果不是免费的,就不要用房间的电话打,因为一般都比外面最贵的还贵。 ?

       29. 出发前多在网上看看攻略,有些详细的攻略会把各处消费的价格一一列出,这样就不怕挨宰了。 ?

       30.在一般的大中型城市中转时,可以选择洗浴中心作为晚上下榻的地点,还可以在疲惫的旅途中进行一下修整,尤其是在东北三省,省会,洗浴中心很多。个人认为,尤其是在长春,如果是单人(男性)在洗浴中心的休息大厅呆一晚是比较好的选择。不洗浴是不用花钱的,包是有专门存放的地方的。

       自助旅游省钱总结!

       本人多年来自助游,总结省钱经验如下:

       1.淡季出行,是省钱的基础。

       2。路线设计合理,少走重复路,省下的是大钱。

       3。2-4人组合是最省钱的。

       4。不乘飞机,乘火车。有时乘火车比乘汽车可以省更多的钱。

       (买火车票,如果有非空调车,可以买非空调车的车票,这样可以节省1半的钱,但当然车况会差一些。买机票前多打几个电话,并在电话中讲价。

       5。在城市内多乘公交车

       6。住宿先看房间,再讨价还价。

       7。如果是独行者,没有单人间的情况下,不想与陌生人同住,也不用包下整个房间。可以要求旅馆在其他房间都安排满了人后再安排到你的房间。

       8。住没有热水淋浴的旅馆,到外面的浴室洗淋浴能省钱。

       9。独行者吃饭吃想省钱,而北方菜分量一般比较多。你可以提出一个你的价钱,让餐馆按照你的价钱出分量。这样可以在不浪费的情况下省钱。当然,实际单价会高一些。

       10。吃当地特产如海鲜时,可以自己到海鲜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买,然后拿到餐馆加工。但应先了解餐馆的一般加工价格。如果吃低档海鲜就没有这样做的必要了。

       11。吃饭时,问清餐巾纸要不要钱,要收费的,可以不要餐巾纸,用自己带的。

       12。在长途汽车站外上车,有时会比在站内上车便宜。但也不一定。另外中途上车可以讲价。

       13。多讲价,无论食,住,行,购都压一下价。有时看起来不能讲价的地方其实还是可以还价的。

       14。不要在有旅行团在场的情况下购物。

       15。不要在中介带领下去住店,因为他要收回扣会更贵/

       16。即使感觉物价便宜,在消费时也不要说“这东西真便宜”,否则你在消费其他东西的时候,会得到更贵的价格。

       17。从富裕地区来的游客,进行消费时,不要说自己的来源地区。因为旅游商贩往往会按照你来自的地区的富裕程度来开价。

       18包车时,要先和司机讲好如果你要中途载别的乘客,价格就要便宜一些。

       19。火车提速后,有很多趟夕发朝至的列车,最适合自助旅游一族。在火车上住宿一晚,早上到达目的地,精神饱满地投入游程。车费宿费二合一,真是省钱妙招。

       20。 有些地方自己看,看不出什么名堂,特别是古代建筑,但请个导游肯定要付出讲解费。怎么办?蹭听。旅行团队肯定有导游讲解,你完全可以做一个旁听者。若怕一直跟着一个队会有些碍眼,自己也不好意思,你可以听完这个人的讲解,到下一处听另一个人讲。听完各处的介绍,再细细游览一遍

       21。打的或包车时问清楚,司机是否是你要去的目的地的,如果是则可以便宜些。因为反正他最后也要回去。

       如果碰上别人包的车返回时,则可以有更大的还价空间。因为一般司机都把会把回程 的油钱算在包单程的人身上,就是说已经有人帮你把油钱出了。

       22。在预订车票的地方可以拿到免费的时刻票。

       还可以在星级酒店拿到免费的地图(虽然简略点),可以省下买地图的钱。

       23。最好自己带个比较小的水杯,这样就省去买饮料,矿泉水的钱了。喝完了,可以在吃饭的地方要点开水,装满。侯车室一般都有免费的开水,也可以在这里用自己的杯子打水。

       24。如果是学生,一定要带学生证,很多景点有学生票,可以省大笔钱。如果是研究生最好是借个本科生证,因为很多地方研究生不能半票。

       25。随身带全国通用的ic卡,打电话方便,避免被宰。当然,现在有3毛钱的公用电话,比ic卡便宜,这样的时候就可以不用ic卡打了。

       26。住房时,问清楚包不包早餐,市话费含不含在里面。如果含,就用房间的电话打。如果不是免费的,就不要用房间的电话打,因为一般都比外面最贵的还贵。

       黄金周自助旅游省钱"秘籍"

       还记得那首《我想去桂林》的歌儿吗?出门游走,有时间又有钱可不是都能享受的。驴友们早就放弃了跟旅行社走的习惯,对于绝大多数热爱自助的人们来说,时间是挤出来,钱也是省出来的。在热爱旅游的当儿,我们也热衷于交流一些旅途中省钱的招数,说出来或许能给你一点建议:

       住当地特色客栈

       住宾馆酒店太没意思了,出门旅行肯定要住当地最有特色的地方,去丽江一定要住纳西民居,去平遥古城一定要住晋商的大宅院,去北京最好就住四合院,去上海最好就住石库门的老建筑,去凤凰一定要住河边的吊脚楼,去厦门最好就住鼓浪屿的靠近海边的老别墅以前网上信息太多,要找到合适的便宜的特色客栈还真不容易。

       不必遍游景点

       出门旅游,首先对自己旅游的景区要了解,从中理出这个景区最具特色的地方在哪里,必须要去的地方又在哪里。旅行中,对景点一定要有所筛选,重复建造的景观不必前往。尽量别坐缆车或索道,许多景点最好亲自走一遭,既省钱,又能体会到它的魅力所在。旅游时,更应拿出一点时间去逛大街,看看景区和城市的风土人情,因为这么闲逛不需要花钱买门票还会有惊喜的发现。

       景区商品慎买

       在旅游中尽量少买东西,旅游区一般物价较高,而且买了东西还不便旅行。一些旅游区针对顾客流动性大的特点,出售的贵重物品时有冒商品,而真正体现该地区人文、历史风情的物品,未必会在景区里出售。比如西湖龙井,就生长在杭州郊区的梅家坞和翁家山,而不是西湖景区。所以,西湖景区的龙井价格不仅远远高于原产地,和北京也不相上下。此外,旅途中必备的物品,如胶卷等最好提前准备好,免得临时抱佛脚,买了质次价高的物件。

       巧打时间差

       绝大多数景点都有淡季和旺季之分。淡季旅游时,不仅车好坐,而且由于游人少,即使是五星级宾馆都能有惊人的优惠。比如去青岛看海,冬天住在景色最宜人的八大关附近要比夏天便宜50%以上。此外,淡季旅游可以提前购票,还能购买返程票。航空公司为了揽客已作出提前预订机票可享受优惠的规定,且预订期越长,优惠越大。与此同时,也有购往返票的特殊优惠政策。

       多吃特色小吃

       出去旅游,没必要进当地的高档饭店吃饭,再高级的饭馆,也做不出“月球餐”来,我们平常吃的萝卜,到哪去也还是萝卜,只是码在不同的盘里而已。若想在食上省钱,就尽量多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这些东西虽不贵,却是地地道道的本地味,而且所以能流传至今,肯定有诱人的味道。比如说兰州的拉面,哪儿都有,可只有兰州的汤最香、最浓,任何一个街边小店都能买到。

       结伙出游很划算

       在城市里,单枪匹马自助旅行比较适合。但若到西藏、青海、新疆等地独自旅行绝对不是最省钱的方式。应该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彼此有共同的自助旅行目标,以火车、巴士等大众交通工具或合伙租汽车自己驾驶等方式为交通工具,三餐自行解决等方法,结成一支队伍共同旅行。在不通车的地方,几个人一起租车、吃住是最安全划算的方.

       自助旅游省钱策略大盘点

       旅游作为一笔较大的费用开销,当您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准备外出旅游时,是否考虑过怎样合理用钱,怎样以最节俭的方式,换来旅游的乐趣呢?如在旅游花钱中,有一种理财的思维与意识,相信您旅途会轻松与愉快。

       1)火车旅行经济合算。对自费旅游者来说,首先先必选交通工具。坐火车时间长,飞机时间短,这众所周知,但这一长一短,却形成了可价格差。例如,杭州到西安旅行,往返火车卧铺400元左右,而“双飞”费用为1900余元,二者差额1500余元,按三口之家外出旅游计算,差价为4500余元。可见,对收入不高的普通家庭来说,全家外出地,选择来回乘火车,是比较划算的。再说乘火车与家人或朋友共度旅途生活,其实也是旅游一种方式。再加上火车提速,“铁老大”软、硬服务改善,为普通百姓费旅游提供了比以前更多便利,由此看来,选择乘火车外出旅游,适合大多数家庭经济能力。

       2)游玩旅游景点交通工具的选择。到达旅游目的地后,往返旅游景点的交通工具很多,有旅游专车、公交车、出租车等。从经济角度来讲,不如自己购买一张导游图,依导游图的乘车线路,乘公交车游玩要省钱得多;从方便的角度来看,公交车虽不如出租车或旅游车,但从自由这一点来说,乘公交车游玩要方便得多,因为可根据个人对景点的喜程度自由支配每个景点时间。

       3)住宿先还价,再登记。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城市宾馆服务业快速发展,外出旅游住宿已不成问题,同时也给旅游者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当然也使住宿的价格有了一定的弹性。一些城市住宿价格,大多可还价,一般为标价的80-70%。因此,到达旅游目的地后,切不可不问价格急于办量住宿手续,应先商议价格,然后再办量入住手续,时间允许,可多跑几家,进行比较,从安全保障及吃住卫生角度看,选择住宿应考虑档次比较高的宾馆、酒店、招待所为好,切不可贪图省钱,而入住环境较差的旅店。

       另外,当您决定坐火车旅行时要注意,某些站内商店食品的售价相对较高。因此,在乘火车之前,尽可选择大商场备足必需要食品,这样既省钱又放心,尽量避免在车站商店或沿途停靠站购买食品。

       自助旅游之省钱秘籍

       行——水陆空&插花搭配

       前往目的地的方式很少,一般是乘飞机或火车,即便是短途,有时乘火车也比坐汽车便宜,而且节省时间,不必担心半路抛锚或雪雾封路。

       如果选择乘飞机,最好“挂靠”一下,委托某个旅行社代订机票或享受某个会员制机构的会员待遇。

       在网络盛行的今天,“网上凑团”正逐渐风行。有共同飞行需要的网民在网上凑份子,达到一定人数后,自然可以从航空公司拿到集体票价。

       乘火车是更好的选择。使时间充裕,坐火车能让你尽享各地风光。比如你在冬天顺京九线长驱南下,可能出发时还是雪野茫茫,看过了枯草败叶、江帆点点,到达目的地,却是一片绿叶婆娑迎候你。

       乘船有时省钱又省去了转车的麻烦。比如从重庆登船沿长江而下,到武汉上岸,沿途饱览长江风光,一张船票足矣。

       单飞卧回、卧去坐回都是省钱又避免疲劳的好办法。

       游——“蹭”听&规划线路

       如为了省钱而减少了一些应该去的景点,那属于得不偿失的省钱法。

       精明的背包客省钱的一个途径是规划好旅游路线和行程,避免跑冤枉路。旅游重点应放在该地最著名的自然人文景观上。

       在景点请个导游肯定要付讲解费,不妨“蹭”听。旅行团队肯定有导游讲解,你完全可以做一个旁听者。

       别忘了买一张当地的交通图,它可以帮你了解方位、辨别距离,还是坐公共汽车的好帮手呢。

       食——小吃&老字号

       若想在食上省钱,就尽量多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这些东西虽不贵,却是地地道道的本地味,而且所以能流传至今,肯定有诱人的味道。比如说兰州拉面,全国各地哪儿都有,可只有兰州的汤最香、最浓,任何一个街边小店都能买到。

       南京的麻油凉粉,最地道的凉粉出在街边的小摊上,5角钱一碗,吃十顿也吃不厌,不过5元钱,你说值不值!

       还有,点同样的特色小吃,高档餐馆和街边小店的价钱相去甚远,如果你在一地逗留两天以上,又禁不住“老字号”的诱惑,可以专门去吃一顿,比如西安的老孙家泡馍,上海的老正兴大素包,武汉的老通城豆皮,皆以“老”扬名。但仅限一顿而已,多吃也无益,反倒花不少冤枉钱。这一顿,只是为满足你的“正宗心理”。

       宿——砍价&流动宾馆

       如果你不挑剔设施,城市里中、低档的旅馆有很多,特别是各个企业机关的招待所,往往价格要比普通旅馆便宜。

       如正处在旅游淡季,别忘了在宾馆前台砍砍价。只要你提一句,或许不需要讨价还价就能拿到折扣价,你想再便宜些,就只能靠嘴皮子功夫了。不过别突破宾馆的承受底线,一旦你执意要一个极低的价格,很可能连开始的优惠也拿不到。

       住“流动宾馆”也不错,一举两得。有很多夕发朝至的列车,车费宿费二合一,最适合自助旅游一族,真是省钱妙招。

       本文转自://.zhnan.cn/html/zhinan/20080204/17853.html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登勃朗峰》

       篇一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领略美景与趣事。

        2.学习本文散文笔法与笔法并用的写法。

        3.感受文章语言略带幽默与书卷气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朗读古诗词)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也是一种阅读,在旅行中去认识未知的这个世界,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绚烂。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爬山,我们可以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绮丽。登顶,可以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今天,我们随着马克吐温的脚步,去勃朗峰来一次绮丽之旅。

        二、预习反馈

        1、说一说,交流你所知道的作者和勃朗峰

        (1)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演说家。代表作品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有、剧本、散文、诗歌等各种体裁。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具有幽默和讽刺的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激烈。

        (2)勃郎峰

        勃朗峰,阿尔卑斯山脉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冰川发育,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顺坡下滑,西北坡法国一侧有的梅德冰川,东南坡意大利一侧有米阿杰和布伦瓦等大冰川。建有科学研究实验站。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的旅游中心。

        2、写一写,你所掌握的字音

        字词注音,抽生到黑板上完成。

        翌日(yì)辚辚(lín)巉峻(chán)拾级(shè)霓裳(ní)隧道(suì)

        俯瞰(kàn)穹顶(qióng)皑皑(ái)缭绕(liáo)沟壑(hè)打嗝(gé)纷至沓来(tà)

        3、考一考,词语正确的一项

        三、交流展示

        1、跳读课文,理清思路。

        过渡语:可怜可悯,教师引导为什么说乘客可怜可悯呢?物有所值的旅行是什么样的呢?请跳读课文,找一找这一路写了哪些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又在这一路遇到了什么人和事?梳理课文之后,用一个词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突出的印象。

        预设(奇),沿途奇美,主峰奇伟,山峰奇险,云朵奇幻;车夫“奇人”经历“奇遇”

        2、品读语言

        (1)这一路奇丽的风景,经历的奇人奇事,都被我们的作者写进了精彩的文字里。下面请同学们划出文中你觉得最精彩的句子,品读分析说说你的阅读感受。(分组合作,一大组风景,二大组人物)

        交流点拨①取道黑首欣赏瀑布,“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一连串四字词语,语言整齐,极富文学意味;②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时,用了“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四字词语连用,词藻华丽且用词准确,令人耳目一新。③“车王”赶马车“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只当是种乐趣吧……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等句子,无不暗含着诙谐与幽默,读来饶有兴味,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

        (2)揣摩文中“车王”和“勃郎队长”的说话语气,用自己的方式读出来,抓描写,品性格和生活态度。

        四、质疑辅正

        为什么用了一整段文字描写肥皂泡?

        交流点拨眼前的绚丽色彩,正像人们透过肥皂泡看到的世界,那样精彩,色彩斑斓,但却转瞬即逝,它们又在无穷地变幻着,不能长久,不能永恒,作者感悟到历史变迁,人世沧桑,个人在时光的长河中非常渺小。

        五、拓展延伸

        1、国学经典诵读,谈启示

        2.小练笔,说感悟

        你一定也登临过很多山,也一定遇到过人生中的一座座“山”,也曾生发出无数的感慨吧!请打开记忆的匣子,选择你所遇到的“山”,把你登山的感悟写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篇二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异特点,体会作者的游踪的顺序。

        2.了解旅途中的所见所遇之事。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运用优美和幽默的语言描写眼前景物、记叙所遇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以积极美好的心态面对生活。

        重点体会作者以游踪和观察点的变化描写眼前景物。

        难点体会作者优美和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有关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要问西欧最雄伟的山脉是什么山脉,那就是阿尔卑斯山脉;要问阿尔卑斯山脉上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今天,我们将穿越到一个世纪以前,跟随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去登游勃朗峰,这必定会是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幽默大师、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等。此外,马克·吐温还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等。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旅游中心。勃朗峰下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国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库马约尔,长11.6公里,1965年建成通车,使巴黎到罗马的里程缩短了约220公里。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填表格

        方式所见所遇感慨

        上山徒步登山

        (1-6)勃朗峰美丽景色惊叹

        美好联想

        下山雇车旅行

        (7-11)幽默风趣的“车夫”

        轻松愉快

        2.找一找地名,看一看作者的行踪怎样,体会本文行文顺序。

        马蒂尼→阿冉提村→勃朗峰→沙蒙尼旅馆

        可见,本文以作者的行踪到展现作者旅行的所见所遇。

        1.作者登山时是徒步进行,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呢?

        见课文第1段,用了对比的写法。

        因为路都是山坡,陡峭难行;天气又灼热难当,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下,乘车骑骡反而极不方便,所以显得“可怜可悯”。

        2.作者怎样描绘勃朗峰的?

        (1)远望勃朗峰:穹山顶呈V字形,耸入蓝天,巍峨壮观;

        (2)登山勃朗峰:望周围的峰奇形怪状,侧面衬托了勃朗峰的雄伟。

        (3)逗留高地:仰面遥望美景独特,满目华彩,变幻无穷,如同肥皂泡(仙境)。

        3.作者由勃朗峰奇幻的景象联想到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作者由勃朗峰美丽景色,尤其是神奇变幻无穷的云彩联想到肥皂泡。

        肥皂泡的色彩也是变幻无穷的,且转瞬即逝,这和作者在勃朗峰上见到的奇美景象相似。作者这种特别联想,一方面表达了对大自然创造如勃朗峰神奇美丽一般景观的赞叹;一方面也感慨如此的美景转瞬即逝,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人们应好好珍惜吉时美景,人们也应积极投身大自然,纵享大自然的馈赠。

        4.下山作者写的是遇“车夫”一事,怎样理解作者的安排,这一内容和题目“登勃朗峰”有联系吗?

        作者下山写雇车去旅馆,塑造了一位车技娴熟、幽默风趣的车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内容和前文登勃朗峰紧密相连,展现了旅行的另一面。写美景,令人陶醉留恋;写人,风趣幽默,让人倍感轻松愉快。这样的旅*程真是一个完美的身心之旅。

        5.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1)“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峰或比作“美女的纤指”,或比作“塔糖”,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形状,突出了勃朗峰周围山峰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特点。

        (2)“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描写峰巅的奇幻色彩和白云姿态,从侧面反映了勃朗峰景色的美丽壮观,如梦似幻。

        (3)“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把眼前勃朗峰的美景——这个大自然精美的杰作比作色彩华丽、奇幻无比的肥皂泡泡,联想丰富、独特,也赞美了勃朗峰的景观真是如梦似幻,可望不可久留。

        (4)“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

        生动描写出车夫说话的特点。语言幽默风趣,气氛轻松愉快。

        本文记叙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一次经历,描绘了山中奇景、嶙峋怪石、变换光影,叙述了奇人奇事、惊险旅程、怪异车夫,表现了旅途的无限趣味,表达了对世事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发了对奇山异景的赞美之情。

        1.全文以作者的行踪和观察点的移动为线索,描述了作者游勃朗峰的所见和所遇之事。

        2.作者笔法多变。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色彩。

        3.文中语言优美又不乏幽默风趣。马克·吐温是语言大师。即使本篇文章是篇游记散文,也体现了他语言精美又不失幽默的语言风格。如“有些顶端尖峭……只能在分野处才得以偶见几堆”一组句子,就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勃朗峰周围山峰多样的形状;而所选的喻体都来自生活,以小喻大,不失幽默,能使读者阅读后产生轻松愉悦之感。

        登勃朗峰上山观峰远望:V字形壮观周围山峰形状多样美景独特:华彩变幻,如肥皂泡(联想)下山遇车夫车技娴熟说话风趣轻松愉快

        读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我们丝毫不觉得作者同他朋友一道登山旅行的劳顿之苦,有的只是观赏美景,享受旅行的轻松愉快。那么,我在教授这一课时,力求也能让同学们轻松地读,愉快地学。学习的过程也好比旅行的过程,只要我们抓住主要目标,端正我们的心态,运用恰当的方法,就能像作者游勃朗峰一样,既能观赏沿途的美景,又能享受出行的乐趣,从身和心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都要力求贯彻这一教学理念。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掌握生字词。

        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的妙处,学习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3.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

        重难点突破

        重点:学习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自读点拨法:结合学习过程,点拨学生研读文章,感悟文章的写作技巧。

        2.情境设置法:利用和,给学生以情境感,引领学生感受勃朗峰景色之美。

        学法:

        1.阅读品味法:通过反复研读与细致品味等活动,深入文本,感受这篇游记的独特魅力。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小组合作,充分准备,学习游记的语言和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CAI课件、与本文有关的。

        学生:1.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勾画语句,形成初步的阅读体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约5分钟)导入法一:

        出示勃朗峰的,介绍:

        勃朗峰,又译为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4810.90米(2007年9月15日),它是西欧的峰。

        勃朗峰每年都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滑雪、登山等等,勃朗峰也深深吸引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前去游赏。今天,让我们随着这位大作家走近勃朗峰。(板书课题:登勃朗峰)

        导入法二:

        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本文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他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有一次因为看不惯国会议员在国会通过某个法案,因此在报纸上刊登了一个广告,上面写着:“国会议员有一半是混蛋。”报纸一卖出,许多*电话随之而来,这些国会议员可不认为自己是混蛋,纷纷要求马克?吐温更正。马克?吐温于是又刊登了一个更正:“我错了,国会议员,有一半不是混蛋。”

        有一次,马克?吐温应邀赴宴。席间,他对一位贵妇说:“夫人,你太美丽了!”不料那妇人却说:“先生,可是遗憾得很,我不能用同样的话回答你。”头脑灵敏、言辞犀利的马克?吐温笑着回答:“那没关系,你电可以像我一样说话。”

        这位幽默大师真是机智幽默啊!今天,他给我们带了怎样的惊喜呢?请看他的散文《登勃朗峰》。

        具有可视性、直观性可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所学课文的内容,同时运用导入生动形象,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趣闻轶事导入,可激发学生对作者作品的阅读兴趣,同时加深对作者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

        (约16分钟)1.学生默读课文,解决生字读音。(投影)

        翌日(yì)尘埃(āi)络绎不绝(luòyì)

        辚辚(lín)焦炙(zhì)俯瞰(kàn)

        蠼峻(chán)独踞(jù)苍穹(qióng)

        纷至沓来(tà)霓裳(cháng)骤然(zhòu)

        皑皑(ǎi)拾阶(shè)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投影)

        (1)翌日:指第二天。明日,明天。

        (2)络绎不绝: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不断。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3)美不胜收: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4)一如既往:一:完全;如:像;既往:从前。指态度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5)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6)名副其实:副,符合,彼此相称。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7)霓裳羽衣:以云霓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的装束美丽。

        (8)骤然:来得很突然,没有任何的征兆,一下子就发生了,没给任何准备。

        (9)拾阶:拾,轻步而上。逐步登阶。

        3.介绍作者及著作。(投影)

        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家、作家,也是演说家。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他被誉为“文学的林肯”。是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主要作品有《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耶历险记》等。

        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阅读,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划分段落层次。

        明确:

        ①文章记叙了作者一行登勃朗峰的过程。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6段):描写作者登上勃朗峰的见闻

        第二部分(第7~11段):叙述作者一行下山的经历。

        5.具体分析:

        (1本文是一篇游记,请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梳理作者登勃朗峰的过程。

        学生在默读的同时进行圈点批注,探究答案:

        明确:

        早晨八点多,徒步上路,路上见到很多坐车的男女。

        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看到诸多美景。

        拾阶而上,看到巍峨壮观的勃朗峰及其周围的山峰。

        就地而坐,饱览美景,心有所悟。

        雇了马车,美餐畅饮。

        车夫车技高超,一路颠簸疾驰,先于其他人到达沙蒙尼,住进旅馆的上等房问。

        (2)第一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写作重点是什么?

        明确:这一部分作者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地描写了登勃朗峰途中所见美景。凉爽的树林,巉峻的岩壁.巍峨的勃朗峰,奇形怪状的山峰,色彩斑斓的彩霞,瞬息万变的光影,无不令人神往。

        (3)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写作重点是什么?

        明确: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写人叙事。这一部分主要刻画了车夫的形象:他性格豪爽、车技高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夯实基础,因为语言文字是感情的载体。

        介绍作者,加深学生对马克?吐温的印象,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入文本,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运用各种符号标记、批注、勾画,培养了学生分析、理解文段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逐层深入把握学习重点,结合文章内容,由整体到具体,

        三、合作探究。

        (约18分钟)l.理解重点句子。

        ①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作者为什么认为乘坐马车的和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学生交流后回答:旅游,本就是置身自然、亲近山水。作为游客,应该尽可能脚踏实地,徒步而行,感受自然的魅力。而这些人乘车、骑骡,不但“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不能“在树林中避暑纳凉”,而且失去了旅游的乐趣和意义,岂不“可怜可悯”!

        ②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朗读?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心理?)

        学生交流后答:这段话要读得轻松、轻快。作者为自己感受到了旅游的乐趣而喜悦。“物有所值”一词褒义贬用,表达了作者对乘车、骑骡的人的含蓄嘲讽。

        ③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这里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学生交流后答:这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和感慨:生活中美丽精致的东西,都是过眼云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就像美丽的肥皂泡终会破裂。因此,我们要珍惜当下,乐活当下。

        ④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在他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交流后答:这句话表现了作者的愉快心情。由于车夫的技术高超,他们才能够赶上并超过长长的游客车队,得以住进上等房间。作者对此欢欣庆幸并对车夫驾车的技术表示赞叹。

        2.归纳写作技法。

        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

        小组合作交流后,教师明确:

        作者写上山,用的是散文笔法,绘景抒情:通过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和变幻的光影,表现勃朗峰周围的奇妙景色,引出作者的无限感慨;写下山,用的是笔法,写人叙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色彩,幽默风趣,吸引读者。

        3.小结:

        本文记述了作者一行人登勃朗蜂的过程。全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勃朗峰美不胜收的景物,并刻画了一个驾车技术高超、性格豪爽的车夫形象。研读、揣摩句子含义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揣摩语言,养成揣摩语言的习惯可以加深其对语言文字运用技巧的理解,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感。

        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文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主观能动性。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小结能有效体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突出教学重点,为学生复习巩固提供导向性。

        四、对照梳理。

        (约6分钟)本文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为游记,但阅读后的感受大不相同,请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的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同桌讨论并回答)

        教师归纳:

        1.两篇文章都是游记,都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景。不同的是,本文写景重在表现自然的赏心悦目,令人热爱与赞美;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重在表现自然的庄严神圣,令人敬畏与崇拜。

        2.两篇文章都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展开全文。本文运用变化的笔法,先以散文手法描绘景物,抒发感慨;再以笔法叙述,刻画人物。细细读来,感受到一份别样的幽默。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则巧妙地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突出了雪域高原的壮美、神圣,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崇敬,给人印象深刻,让人久久回味。这一环节,通过比较阅读把两篇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课文联系起来进行鉴赏,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识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19.登勃朗峰

        马克?吐温

        上山见闻:浓墨重彩绘景抒情  表达多样

        下山经历:简笔勾勒写人叙事  笔法多变

        

比较一下《壶口瀑布》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不同写法

篇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异特点,体会作者的游踪的顺序。

        2.了解旅途中的所见所遇之事。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运用优美和幽默的语言描写眼前景物、记叙所遇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以积极美好的心态面对生活。

        重点体会作者以游踪和观察点的变化描写眼前景物。

        难点体会作者优美和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有关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要问西欧最雄伟的山脉是什么山脉,那就是阿尔卑斯山脉;要问阿尔卑斯山脉上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今天,我们将穿越到一个世纪以前,跟随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去登游勃朗峰,这必定会是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幽默大师、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等。此外,马克?吐温还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等。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旅游中心。勃朗峰下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国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库马约尔,长11.6公里,1965年建成通车,使巴黎到罗马的里程缩短了约220公里。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填表格

        方式所见所遇感慨

        上山徒步登山

        (1-6)勃朗峰美丽景色惊叹

        美好联想

        下山雇车旅行

        (7-11)幽默风趣的“车夫”

        轻松愉快

        2.找一找地名,看一看作者的行踪怎样,体会本文行文顺序。

        马蒂尼→阿冉提村→勃朗峰→沙蒙尼旅馆

        可见,本文以作者的行踪到展现作者旅行的所见所遇。

        1.作者登山时是徒步进行,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呢?

        见课文第1段,用了对比的写法。

        因为路都是山坡,陡峭难行;天气又灼热难当,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下,乘车骑骡反而极不方便,所以显得“可怜可悯”。

        2.作者怎样描绘勃朗峰的?

        (1)远望勃朗峰:穹山顶呈V字形,耸入蓝天,巍峨壮观;

        (2)登山勃朗峰:望周围的峰奇形怪状,侧面衬托了勃朗峰的雄伟。

        (3)逗留高地:仰面遥望美景独特,满目华彩,变幻无穷,如同肥皂泡(仙境)。

        3.作者由勃朗峰奇幻的景象联想到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作者由勃朗峰美丽景色,尤其是神奇变幻无穷的云彩联想到肥皂泡。

        肥皂泡的色彩也是变幻无穷的,且转瞬即逝,这和作者在勃朗峰上见到的奇美景象相似。作者这种特别联想,一方面表达了对大自然创造如勃朗峰神奇美丽一般景观的赞叹;一方面也感慨如此的美景转瞬即逝,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人们应好好珍惜吉时美景,人们也应积极投身大自然,纵享大自然的馈赠。

        4.下山作者写的是遇“车夫”一事,怎样理解作者的安排,这一内容和题目“登勃朗峰”有联系吗?

        作者下山写雇车去旅馆,塑造了一位车技娴熟、幽默风趣的车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内容和前文登勃朗峰紧密相连,展现了旅行的另一面。写美景,令人陶醉留恋;写人,风趣幽默,让人倍感轻松愉快。这样的旅*程真是一个完美的身心之旅。

        5.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1)“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峰或比作“美女的纤指”,或比作“塔糖”,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形状,突出了勃朗峰周围山峰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特点。

        (2)“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描写峰巅的奇幻色彩和白云姿态,从侧面反映了勃朗峰景色的美丽壮观,如梦似幻。

        (3)“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把眼前勃朗峰的美景——这个大自然精美的杰作比作色彩华丽、奇幻无比的肥皂泡泡,联想丰富、独特,也赞美了勃朗峰的景观真是如梦似幻,可望不可久留。

        (4)“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

        生动描写出车夫说话的特点。语言幽默风趣,气氛轻松愉快。

        本文记叙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一次经历,描绘了山中奇景、嶙峋怪石、变换光影,叙述了奇人奇事、惊险旅程、怪异车夫,表现了旅途的无限趣味,表达了对世事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发了对奇山异景的赞美之情。

        1.全文以作者的行踪和观察点的移动为线索,描述了作者游勃朗峰的所见和所遇之事。

        2.作者笔法多变。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色彩。

        3.文中语言优美又不乏幽默风趣。马克?吐温是语言大师。即使本篇文章是篇游记散文,也体现了他语言精美又不失幽默的语言风格。如“有些顶端尖峭……只能在分野处才得以偶见几堆”一组句子,就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勃朗峰周围山峰多样的形状;而所选的喻体都来自生活,以小喻大,不失幽默,能使读者阅读后产生轻松愉悦之感。

        登勃朗峰上山观峰远望:V字形壮观周围山峰形状多样美景独特:华彩变幻,如肥皂泡(联想)下山遇车夫车技娴熟说话风趣轻松愉快

        读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我们丝毫不觉得作者同他朋友一道登山旅行的劳顿之苦,有的只是观赏美景,享受旅行的轻松愉快。那么,我在教授这一课时,力求也能让同学们轻松地读,愉快地学。学习的过程也好比旅行的过程,只要我们抓住主要目标,端正我们的心态,运用恰当的方法,就能像作者游勃朗峰一样,既能观赏沿途的美景,又能享受出行的乐趣,从身和心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都要力求贯彻这一教学理念。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掌握生字词。

        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的妙处,学习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3.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

        重难点突破

        重点:学习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自读点拨法:结合学习过程,点拨学生研读文章,感悟文章的写作技巧。

        2.情境设置法:利用和,给学生以情境感,引领学生感受勃朗峰景色之美。

        学法:

        1.阅读品味法:通过反复研读与细致品味等活动,深入文本,感受这篇游记的独特魅力。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小组合作,充分准备,学习游记的语言和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CAI课件、与本文有关的。

        学生:1.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勾画语句,形成初步的阅读体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约5分钟)导入法一:

        出示勃朗峰的,介绍:

        勃朗峰,又译为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4810.90米(2007年9月15日),它是西欧的峰。

        勃朗峰每年都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滑雪、登山等等,勃朗峰也深深吸引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前去游赏。今天,让我们随着这位大作家走近勃朗峰。(板书课题:登勃朗峰)

        导入法二:

        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本文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他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有一次因为看不惯国会议员在国会通过某个法案,因此在报纸上刊登了一个广告,上面写着:“国会议员有一半是混蛋。”报纸一卖出,许多*电话随之而来,这些国会议员可不认为自己是混蛋,纷纷要求马克?吐温更正。马克?吐温于是又刊登了一个更正:“我错了,国会议员,有一半不是混蛋。”

        有一次,马克?吐温应邀赴宴。席间,他对一位贵妇说:“夫人,你太美丽了!”不料那妇人却说:“先生,可是遗憾得很,我不能用同样的话回答你。”头脑灵敏、言辞犀利的马克?吐温笑着回答:“那没关系,你电可以像我一样说话。”

        这位幽默大师真是机智幽默啊!今天,他给我们带了怎样的惊喜呢?请看他的散文《登勃朗峰》。

        具有可视性、直观性可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所学课文的内容,同时运用导入生动形象,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趣闻轶事导入,可激发学生对作者作品的阅读兴趣,同时加深对作者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

        (约16分钟)1.学生默读课文,解决生字读音。(投影)

        翌日(yì)尘埃(āi)络绎不绝(luòyì)

        辚辚(lín)焦炙(zhì)俯瞰(kàn)

        蠼峻(chán)独踞(jù)苍穹(qióng)

        纷至沓来(tà)霓裳(cháng)骤然(zhòu)

        皑皑(ǎi)拾阶(shè)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投影)

        (1)翌日:指第二天。明日,明天。

        (2)络绎不绝: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不断。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3)美不胜收: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4)一如既往:一:完全;如:像;既往:从前。指态度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5)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6)名副其实:副,符合,彼此相称。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7)霓裳羽衣:以云霓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的装束美丽。

        (8)骤然:来得很突然,没有任何的征兆,一下子就发生了,没给任何准备。

        (9)拾阶:拾,轻步而上。逐步登阶。

        3.介绍作者及著作。(投影)

        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家、作家,也是演说家。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他被誉为“文学的林肯”。是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主要作品有《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耶历险记》等。

        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阅读,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划分段落层次。

        明确:

        ①文章记叙了作者一行登勃朗峰的过程。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6段):描写作者登上勃朗峰的见闻

        第二部分(第7~11段):叙述作者一行下山的经历。

        5.具体分析:

        (1本文是一篇游记,请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梳理作者登勃朗峰的过程。

        学生在默读的同时进行圈点批注,探究答案:

        明确:

        早晨八点多,徒步上路,路上见到很多坐车的男女。

        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看到诸多美景。

        拾阶而上,看到巍峨壮观的勃朗峰及其周围的山峰。

        就地而坐,饱览美景,心有所悟。

        雇了马车,美餐畅饮。

        车夫车技高超,一路颠簸疾驰,先于其他人到达沙蒙尼,住进旅馆的上等房问。

        (2)第一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写作重点是什么?

        明确:这一部分作者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地描写了登勃朗峰途中所见美景。凉爽的树林,巉峻的岩壁.巍峨的勃朗峰,奇形怪状的山峰,色彩斑斓的彩霞,瞬息万变的光影,无不令人神往。

        (3)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写作重点是什么?

        明确: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写人叙事。这一部分主要刻画了车夫的形象:他性格豪爽、车技高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夯实基础,因为语言文字是感情的载体。

        介绍作者,加深学生对马克?吐温的印象,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入文本,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运用各种符号标记、批注、勾画,培养了学生分析、理解文段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逐层深入把握学习重点,结合文章内容,由整体到具体,

        三、合作探究。

        (约18分钟)l.理解重点句子。

        ①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作者为什么认为乘坐马车的和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学生交流后回答:旅游,本就是置身自然、亲近山水。作为游客,应该尽可能脚踏实地,徒步而行,感受自然的魅力。而这些人乘车、骑骡,不但“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不能“在树林中避暑纳凉”,而且失去了旅游的乐趣和意义,岂不“可怜可悯”!

        ②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朗读?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心理?)

        学生交流后答:这段话要读得轻松、轻快。作者为自己感受到了旅游的乐趣而喜悦。“物有所值”一词褒义贬用,表达了作者对乘车、骑骡的人的含蓄嘲讽。

        ③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这里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学生交流后答:这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和感慨:生活中美丽精致的东西,都是过眼云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就像美丽的肥皂泡终会破裂。因此,我们要珍惜当下,乐活当下。

        ④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在他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交流后答:这句话表现了作者的愉快心情。由于车夫的技术高超,他们才能够赶上并超过长长的游客车队,得以住进上等房间。作者对此欢欣庆幸并对车夫驾车的技术表示赞叹。

        2.归纳写作技法。

        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

        小组合作交流后,教师明确:

        作者写上山,用的是散文笔法,绘景抒情:通过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和变幻的光影,表现勃朗峰周围的奇妙景色,引出作者的无限感慨;写下山,用的是笔法,写人叙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色彩,幽默风趣,吸引读者。

        3.小结:

        本文记述了作者一行人登勃朗蜂的过程。全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勃朗峰美不胜收的景物,并刻画了一个驾车技术高超、性格豪爽的车夫形象。研读、揣摩句子含义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揣摩语言,养成揣摩语言的习惯可以加深其对语言文字运用技巧的理解,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感。

        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文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主观能动性。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小结能有效体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突出教学重点,为学生复习巩固提供导向性。

        四、对照梳理。

        (约6分钟)本文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为游记,但阅读后的感受大不相同,请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的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同桌讨论并回答)

        教师归纳:

        1.两篇文章都是游记,都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景。不同的是,本文写景重在表现自然的赏心悦目,令人热爱与赞美;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重在表现自然的庄严神圣,令人敬畏与崇拜。

        2.两篇文章都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展开全文。本文运用变化的笔法,先以散文手法描绘景物,抒发感慨;再以笔法叙述,刻画人物。细细读来,感受到一份别样的幽默。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则巧妙地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突出了雪域高原的壮美、神圣,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崇敬,给人印象深刻,让人久久回味。这一环节,通过比较阅读把两篇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课文联系起来进行鉴赏,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识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19.登勃朗峰

        马克?吐温

        上山见闻:浓墨重彩绘景抒情表达多样

        下山经历:简笔勾勒写人叙事笔法多变

有关长江的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

        温书

        这两篇文章都是五四制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都属于游记。

        ? 《壶口瀑布》是当代作家、新闻理论家、学者梁衡的一篇游记。《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山东济南作家马丽华的一篇游记。现附两篇文章如下:

        《壶口瀑布》梁衡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式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马丽华

        ? 1987年3月上旬,我随**摄制组走向各拉丹冬,就近安营扎寨。寒冷季节里汽车可以驶过冰河,直接进到山脚冰塔林中。熟悉地貌的向导布擦达讲,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③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近些年来,骤然掀起一股长江考察热,一拨又一拨中外勇士在此迈开了认识长江的第一步。短短几年里,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

        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严寒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

        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儿来也不免气喘吁吁。他说自己是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适应。我就更不在话下了。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的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我们把车停在冰河上,踏进这块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在坚冰丛莽间的一个砾石①堆上竖起三脚架。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虔诚而愚蠢—一各拉丹冬是男性神,据说这方圣地并不欢迎女人,不久它便让我领教了一番。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的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我用新近装备的柯尼卡拍彩照,使用标准镜头受限,没同时配起变焦镜头使我后悔了一辈子—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②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第八节腰椎也错了位。

        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凉。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眼看着兴致极高的伙伴们,大口喘着气,扛着摄影器材,翻过一面冰墙,不见了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亏呀!”他从冰墙那边翻过来,到小车里取盛放胶片的箱子。为节省体力,就在冰面上推。

        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

        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渐渐地冰河已光滑难行。从北京来的摄影师大吴,负责拍一本有关藏北的大型画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照相器材就装在一个很考究的箱子里,唯恐摔坏了,便推着箱子在冰面上爬行。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河,我便半卧在砾石滩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见我再也没力气返回了,杰巴他们开着车过来,接我过这一段冰河。

        拍**的那一伙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那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各拉丹冬的近旁。

        ?

        ? 以上两篇同为游记,从写作角度来看,两篇文章却有些不同。

        ? 一,写景线索不同。《壶口瀑布》游踪不太明显,空间变化不大,作者是站在“河心”这一立足点上游目四顾,变化视角;《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按时空顺序行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先是途中远眺,然后在砾石堆上四顾,然后靠近冰山近看,接着进入冰塔林细观。

        二,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壶口瀑布》选择了最能体现黄河壮美景象的“美点”进行集中描绘,并融入了作者自己的主观感受;《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对各拉丹冬的雪山的“外形美”着墨不多,写个人“苦难”的篇幅却不少,或者说这篇文章更偏于主观化、印象化地写景物的“神韵”。

        ? 三,表达感受的方法不同。《壶口瀑布》将自己的观景体验融入景物描写中,同时也用不少的篇章表达自己的思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里很少有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甚至直白的表达也很少,作者都是将自己细腻的感受与思考渗透在写景叙事的字里行间。

        四,审美倾向和思维方式不同。梁衡面对枯水期的壶口瀑布虽也惊叹,更多的是旁观欣赏,他的思维方式偏重人文主文,擅长从景物中引出关于人生的思考,厚重而深刻;马丽华的思维方式偏重于自然主义,文中关于自然伟力和无尽时空的思考融在对自然的敬畏、礼赞中,含蓄邈远,富有诗意。

        ? 五,语言风格不同。《壶口瀑布》的语言既宏阔又不失细腻,既有画面感又有动态美,既畅达又经过精心提炼;《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语言似不经意,又颇为工巧,有着与景物相称的庄重典雅。

        ? 以上是我比较的二者之间的不同,希望大家体会感受一下。

       

       《“龙的传人”探源》一文,是作者通过研究长江古文化,探索中华民族起源所取得的成果之一。中华民族的子孙,都自认是“龙的传人”,依据是什么?至今学术界说法不一。本文对中华民族起源于东部古长江流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打破了一些陈旧的说法,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主要内容有:(1)一个尚待揭开的“千古之谜”;(2)从江汉平原到黄土高原的大迁徙;(3)民族大联合与“北雁南飞”。此文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动态》首先发表,并被选入《中国专家论文集》。研究长江古文化,探索中华民族的起源,对研究世界人类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华夏民族的先民,一般是崇拜龙的图腾。他们将龙的形象画在氏族的旗帜上,作为氏族的族徵,成为原始社会最早的一种宗族习俗信仰,从而形成一种稳定氏族人群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所以华夏民族的后裔,都自认为是“龙的传人”。但是,“龙的传人”起源在哪里?至今仍是个“千古之谜”。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便就教于有关专家和学者。

       一、一个尚待揭开的“千古之谜”。

       “龙的传人”起源在哪里?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二是长江流域的云贵高原;三是双源说,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同时都是“龙的传人”发源地。笔者认为:“龙的传人”可能起源于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

       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说:“龙的基调是蛇。”他进一步指出:龙的形象构成,最初可能是有个以蛇为图腾的氏族大部落,逐步兼并了许多以其它动物为图腾的小部落,融化了其它图腾的某些因素之后,于是便添上了兽类的脚,鱼的鳞和须、马的头和鬃、鹿的角、狗的爪、鸟的翼,化合成为龙。据笔者收集到的资料表明,“龙的传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还经历了一场人类大迁徙的过程。原来生活在江汉平原的古人类,由于长江三峡被打开,洪水泛滥,致使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向高地山区转移。在迁徙的过程中,他们先是与蛇类为伍,后来又与山里的野兽打交道。从此他们的心目中,除了蛇的形象以外,又增加一些兽类形象的特征,把这些特征加在蛇的身上,终于化合成了龙的形象。虽然客观世界没有龙的实体,但作为原始人的主观意识确信无疑。从蛇的形象变异和深化,说明华夏民族崇拜龙的图腾,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们对单纯蛇的形象不断美化和完善,说明了龙的图腾是集体创作共同智慧的结晶。

       早在二亿年前的三迭纪末,地球上的古中华大地的地形是东高西低,地面上的所有水系一律遵循东水西流的法则,奔向西部地区一片水域非常辽阔的大海,这个大海属于古地中海的范围,从现今的三峡地区一直延伸到西藏、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广大地区,湖北秭归是当时的一个滨海湖区。那时的地球处于青春发育期,它不甘心洪荒的寂寞,于是爆发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即地质学家称为的“印支运动“。海底的岩石托起苍茫的海水向上拱出海面,迫使古地中海向西后退,作为中华民族的栖息地,就以此不同凡响的恢宏气势诞生了。

       三峡地区的隆起,大约是在7000万年前的燕山运动中,沿着当年海底岩石褶皱,形成的巫山十二峰,山顶上至今还遗留有海底古生物的化石,它向人们描写了一幅幅三峡地区横空出世的壮举。此后,古老的秭归湖消失了,古中华大地的地貌随即改观,三峡以西的巴蜀湖、西昌湖、滇池等几大水域,被一个水系串连起来,从东往西形成西部古长江的皱形;三峡以东的当阳湖、鄂相湖、鄱阳湖及其众多湖泊串连起来,形成了从西往东的古长江雏形。

       大约在三、四千万年前,地球上又经历了一次喜玛拉雅造山运动,西部的古长江借着这个良机迅速向上升起,从此出现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及三峡峡谷,使古中华大地呈现出西高东低,众水东流的格局。正如神话传说中的共工氏怒触不周山,致使“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西部的古长江调头东进,经过长年累月的大水冲刷,终于冲破了700里三峡的阻拦,东西贯通一气,形成了一条崭新的万里长江。地球的不断运动和变化,不仅塑造了一个美丽壮阔的长江流域自然风貌,而且造就了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的中华民族,他们就是“龙的传人”的祖先。

       长江流域的地质地貌变更的年代,正是古生物从水中向陆地进化的大好时期,也是古人类诞生的婴儿时期。女娲造人的故事,是长江流域最早的神话传说。屈原在《天问》中提出:“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人类的身体是女娲创造的,那么女娲自己的身体又是谁创造的呢?传说女娲是人首蛇身,与她结为夫妻的“蜜栖”或称“伏羲”也是人首蛇身。这些远古神话,说明古人类与蛇类结有不解之缘。

       据考古发现证明,在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早已有远古人类的足迹。众多的古人类化石中,有距今约5万年以前的“汉阳人”、50万年以前的“长阳人”、201——204万年的“巫山人”,比早期发现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还早40万年。世界公认的拉玛古猿距今约1400万年,已能直立行走,会使用天然棍棒和石块猎取食物。这种古猿不仅在长江流域上游有所发现,而且在位于长江流域下游的江苏省溧阳县黄地区发现了距今约4500万年的古猿化石,这是近几年内的考古新发现。据专家考证,这种猿人身高只有10多公分,说明人类进化还处于婴儿时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人类化石的深入研究,笔者相信“龙的传人”发源地这个“千古之谜”一定会揭晓。

       “龙的传人”探源 来自: 书签论文网.shu1000 二、从江汉平原到黄土高原的大迁徙

       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古代有个广袤无垠的两湖平原,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海拔50米左右,原系古云梦泽,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故亦称“云梦平原”。

       千里沃野的江汉平原,是古云梦泽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里的水网纵横,湖泊密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林木茂盛,杂草丛生,适宜各种古生物繁衍和栖息。这儿是远古人类得天独厚的摇蓝,同时还有一个庞大的蛇类王国。古人类在此与蛇类为伍,和平相处。在这种自然生态环境里,古人类既有自己的朋友,也有天敌。主要是属于两栖动物的鳄鱼,经常出没在水中和陆地上袭击古人类,威胁到古人类的安全和生存。

       笔者的幼年时期,经常听到老一辈人讲述《尺人兔马》的故事。这个故事叙述的是在远古时期,有一大群古人类生活在江汉平原,他们的身高才只一尺(约30公分)左右,始祖马只有兔子那么大。此时的古人类比尚处婴儿时期的“中华曙猿”已有进化,身高长了一倍多,但尚处在人类童年时期。传说,这群古人类与普通猿猴不同,能直立行走,会使用天然的树棍和石块,以吃树上的野果为主,还在树上结巢居住,有时也成群结队地走下树来,到湖水中去打鱼摸虾。当遇到鳄鱼侵袭时,古人类尚无自卫能力,凑巧遇到这种情况,隐藏在湖边水草中的大蟒蛇主动冲出来赶跑鳄鱼,营救古人类,于是在古人类的心目中对大蟒蛇十分崇拜,视它为保护神。此时的古人类还不会制造工具,也没有自己的语言,他们的思维方式只能是直观的,遗传到后代,成为一种古老的习俗,到了原始氏族社会,就成了氏族崇拜的图腾。至今在鄂西山区,还有家族信奉“鹰公公,蛇婆婆”。

       随着古长江的地理地貌的变化,古地中海西退直至消失,西部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崛起,众水东流切开了三峡峡谷,洪水涌向东南的水乡泽国,滔天的洪水淹没了两湖平原,致使生活在江汉平原一带的古人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纷纷转移到高地山区,从此“龙的传人”发展史上出现了一场大迁徙。

       古人类从平原向高原转移的第一站,首先是邻近江汉平原的大巴山脉的神农架林区。

       大巴山位于川、鄂、陕三省边境,长250公里,宽40——70公里,海拔2000——2500公尺,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正好横亘在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之间,山体庞大,山势巍峨,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自古就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著称。

       从江汉平原转移出来的古人类,在大巴山脉的神农架林区里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里仍处在长江流域的中、上游结合部,地势较高,不耽心洪水威胁,但山高林密,气候寒冷,空气稀薄。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古人类的生活习惯也随之而变更。原来平原地区气候温暖,空气充足,到了山区气候严寒,空气稀薄,迫使他们的体型向高处生长,以便吸收更多的空气这是后来的北方人比南方人的体形较高大的原因之一,原来在平原与蛇类为伍,到了深山老林要与山里的各类野兽为打交道,客观环境的变化,也改变了古人类的主观认识,他们由单纯崇拜蛇的形象,改为多种动物形象的崇拜,其中有虎、牛、马、鹿、猪、鸟等,于是他们把这些动物的特征加在蛇的身上,化合成了龙的形象,这是一种主观意识的再创造,是古人类智慧的结晶。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在古人类大迁徒的过程中,曾经了出现过一大群古人类由组合到分散,又由分散到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分散时期各个小部落崇拜的物象各不一致,重新组合时又以蛇的形象为主,综合其它物象的特征,形成了一个新的图象,作为共同信仰的物象,这就是原始氏族社会崇拜龙的图腾。

       从江汉平原转移出来的古人类,为了战胜自然环境的恶劣条件,从单纯以为生,到初步学会农业生产。但大巴山里的土地瘠薄,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为此他们又要进行一次大迁徙,这次的目的地是要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的高原平坦地带。本来他们可沿着长江向上游转移,但西部地区的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自然生态环境更加恶劣,更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只得沿大巴山脉向黄土高原进行迁徙。传说中的神农氏,在大巴山里生活期间,已开始进行农业生产,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萌芽。《周易·系辞下》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后来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他们也迁徙到黄河流域去了。重庆市有所大学师到川东作社会调查,发现在深山老林里还有的老百姓家中,供奉画有蛇的形象祖宗牌位,问他们这是什么原因?回答说这是从老祖宗口耳相传下来的一种习俗。还说,他们的老祖宗是从江汉平原迁徙来的,他们后裔的一部分人又沿着大巴山脉向黄土高原迁徙去了。这个古老的习俗,正好说明大巴山脉是这次古人类迁徙的一条天然通道和桥梁。

       随着古长江的地理地貌的变化,古地中海西退直至消失,西部的青藏高原和云高原崛起,众水东流切开了三峡峡谷,洪水涌向东南的水乡泽国,滔天的洪水淹没了两湖平原,致使生活在江汉平原一带的古人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纷纷转移到高地山区,从此“龙的传人”发展史上出现了一场大迁徙。

       三、民族大融合与“北雁南飞”

       江汉平原的古人类,通过大巴山脉到黄河流域,在距今约8000年以前,一些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氏族部落,逐渐在黄河流域两岸定居下来,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着中华民族的古老历史和文明,所以说,我们研究“龙的传人”发源地,并不排除黄河流域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从大量出土的文物资料表明,在距今约1.2万年至6000年之间,中华民族已经历了人类由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到阶级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长江流域也发现有相应时期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以及河姆渡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汉族约占人口总数的94%。所有汉族都自认为是“炎黄子孙”,即“龙的传人”。

       早在新石器晚期,以黄帝(轩辕)为首领的夏民族,沿大巴山脉来到陕西境内,后定居在河北涿鹿,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这个氏族在迁徙过程中兼并了许多小的氏族部落发展壮大起来,成为黄河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由于他们的祖先是从江汉平原迁徙来的,从祖辈那儿遗留下来的许多习俗得到传承,崇拜龙的图腾就是其中之一。虽然龙的图腾是由蛇演化而来的,显然在他们的心目中,对蛇的图腾已经淡化,加之黄土高原地带比较干旱,对发展农业生产不利,于是人们希望天上有个神灵能够呼风唤雨,使田地的禾苗生长茁壮,这个神灵的形象就是“龙”。虽然自然界并不存在龙的实体,但从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习俗,已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所以夏民族一直以龙的形象作为氏族崇拜的图腾,并流传到后世。

       与夏民族同时到达黄河流域的氏族,还有以炎帝(神农)为首领的殷民族和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传说,神农氏在大巴山里就能尝百草、播五谷、明医理、治病人,至今在湖北神农架林区还有他的许多遗迹。他作为殷民族的首领,迁徙至黄河流域,定居在山东一带,以凤凰作为氏族崇拜的图腾。其实自然界也没有凤凰这个实体,它也是以某种鸟类为主的多种物象的复合体。后来殷民族与生活在山东、河南、安徽一带的九黎族,因争夺黄河流域的一片肥活的土地发生战争,此时炎帝已衰老不能征伐,只得向黄帝求援,于是黄、炎两族联合起来,大战于涿鹿之野,终于打败了九黎族,擒杀了蚩尤。经过这场战争,统一了中原地区,各氏族部落都推举黄帝代替衰老的炎帝,形成了以黄帝为主的民族大融合。在融合过程中许多氏族放弃了自己崇拜的图腾,一致以龙的图腾作为各氏族的旗帜,成为“龙的传人”,亦称“炎黄子孙”。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各诸候国都自称“诸华”,或“诸夏”,合称“华夏”。但“中国”这个名称,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因为商、周的王都建在东、西、南、北之中,所以各诸候国称它为“中国”。在我国的历史上,由于战争还引起过多次民族大融合,才使汉族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实际上汉族也是多民族的融合体。

       “龙的传人”探源 来自: 书签论文网.shu1000 另有一种情况,在黄河流域实现民族大融合时,有的氏族部落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离开了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我们称为“北雁南飞”,这也是一种人类“回归”的现象。首先是在战争中被打败的九黎族,一部分人留在黄河流域被融合,另一部分人迁徙到长江以南与三苗族融合,所以至今苗族还认为蚩尤是他们的祖先。其次是楚、巴两族南下长江流域。

       楚族原属夏民族,传说他们的祖先颛顼是“五帝”之一。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古时候,火对于人类生存十分重要,楚族的首领曾任火官,成缚显著,被封为祝融氏。后来在共工氏作乱时,祝融奉命前去平叛,因镇压不彻底,结果被杀。在长期的部族战争中,楚族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只得从夏民族分离出来,先是沿黄河迁至陕西汉中一带定居,在此深受殷民族的影响,将崇拜龙的图腾改为崇拜凤的图腾。在周灭殷以后,楚族又沿汉水南下,到达荆山一带,他们在此开山垦地,“筚路蓝蒌,以启山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国力富强,疆土开拓,势力范围迅速扩大到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他们不仅带来了黄河流域的先进生产技术,而且带来了先进思想和文化,在统一了长江流域两岸的各个诸候小国后,建立了强大的楚国,成为我国南方的霸主。

       与楚族同时到达长江流域的还有巴族,相传巴族也是黄帝的后裔。他们的著名首领是廪君。他率领巴、樊、瞕、相、郑等氏族部落,从陕西到达湖北长阳,又沿清江向上游迁徙,定居夷城(今湖北恩施市)。传说廪君死后化为一只白虎,所以巴族后裔以虎的形象作为崇拜的图腾。巴族主要活动在川东、鄂西、湘西、陕西汉中一带,并建立了巴国。

       楚、巴两族的回归,对长江流域的民族大融合,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楚、巴两族为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后来巴国被秦所灭,楚族统一了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他们在龙文化、凤文化、虎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更加辉灿烂的楚文化。

       “龙的传人”发展史,也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过去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缺乏深入研究,特别是司马迁的《史记》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似乎全部中华民族的历史早有定论,不必深究,所以对长江流域的古文化研究很少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今后我们应该有领导地加强这个方面的研究工作,重新谱写中华民族的历史,为世界人类的文明史作出新的贡献

       好了,今天关于“各拉丹东旅游攻略思维导图”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各拉丹东旅游攻略思维导图”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