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自驾游

文章内容

景区风景林建设技术要求_景区风景林建设技术要求有哪些

ysladmin 2024-07-05
景区风景林建设技术要求_景区风景林建设技术要求有哪些       谢谢大家给我提供关于景区风景林建设技术要求的问题集合。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每个问题,并提供一些相关资源和参考资料,以
景区风景林建设技术要求_景区风景林建设技术要求有哪些

       谢谢大家给我提供关于景区风景林建设技术要求的问题集合。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每个问题,并提供一些相关资源和参考资料,以便大家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1.崂山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历史

2.县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中长期规划

3.如何申办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甲级资质!那位能帮忙解答吗?谢谢

景区风景林建设技术要求_景区风景林建设技术要求有哪些

崂山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历史

       1982年崂山被确定为全国名胜景区之一。

       1992年崂山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1993年成立了崂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崂山林场及时调整经营方向,从以营造防护林为主转向以风景林为主 。

       2001年崂山被评为A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

       2013年,崂山风景区为游客创造了更好的旅游环境:先后改善了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拓宽整修了三条旅游公路干线,新建了停车场和数公里登山步道。同时,还建设了崂山度假村。它由仰口国际旅游度假村、流清河旅游度假村、北九水旅游度假村三部分组成 。

县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中长期规划

       DB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290-2005

       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

       2005-06-28 发布 2005-08-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1/290-2005

       目 次

       前言 I

       引言 II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抚育原则 6

       4 抚育对象 8

       5 林木分级 9

       6 抚育方法 10

       7 森林抚育调查设计与施工 13

       8 抚育质量核查 16

       附录A 18

       附录B 19

       附录C 20

       参考文献 21

       DB11/290-2005

       前言

       为适应北京市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的需要,提高森林抚育的质量和效益,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在国标GB/T 15781—1995基础上,结合北京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实际编制而成。主要定义采用国标GB/T 15781—1995定义。

       本标准附录A、B、C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林业局提出,由北京市林业局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甘敬、杜鹏志、徐程扬、蔡宝军、王继兴、

       闫学强。

       DB11/290-2005

       引言

       北京市的生态公益林中,中幼龄林的面积为37.2万公顷,占现有林地总面积的81.8%以上,而且仍在逐步扩大。这些森林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及时而合理的抚育是改善林分环境的主要措施,对提高造林保存率,促进林木的生长,以改善首都的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必须统一技术标准,严格按照工程项目规范化管理,切实保证抚育作业质量。为使我市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工作科学、健康、有序开展,编制北京市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地方标准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非常重要。

       DB11/290-2005

       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京市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对象、抚育方法、调查设计与施工、核查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山区生态公益林的抚育管理。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生态)公益林 non-commercial forest

       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GB/T18337.1—2001,定义2.1]

       2.2

       天然次生林 secondary forest

       原始林或人工林,经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借助自然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种天然林。

       2.3

       飞播林 Aerial seeding stand

       用飞机撒播种子造林方法形成的森林。

       2.4

       人工林 plantation

       用植苗、播种、扦插和其他各种人工方法培育的森林。

       [GB/T15781—1995,术语2.3]

       2.5

       风景林 handscape forest

       以满足人类生态需求,美化环境为主要目的,分布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度假区、滑雪场、狩猎场、城市公园、乡村公园及游览场所内的森林。有各种风景设施。

       2.6

       混交林 mixed forest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任一树种在林内所占的比例均不足65%,而且能够较长时间形成稳定的群体的林分。

       2.7

       中幼林 young-middle aged forest

       幼龄林和中龄林的统称。幼龄林是森林生长发育的幼年阶段,通常指Ⅰ龄级或Ⅱ龄级的林分;中龄林也叫壮龄林,指林龄为Ⅲ龄级至不超过Ⅳ龄级的林分。

       2.8

       主要树种 main species

       混交林中符合经营要求的居于主要地位的树种。

       2.9

       伴生树种 accompanying species

       混交林中居于从属地位,陪伴和促进主要树种生长的树种。

       2.10

       自由木free tree

       在天然林中,散生于林层上方,树冠庞大的林木。

       2.11

       林分 stand

       在林木起源、林相、树种组成、年龄、地位级、疏密度、林型等内部特征相同的一个群落,并与相邻群落有所区别的一片森林。

       2.12

       林龄 stand age

       林分中林木的平均年龄。

       2.13

       立地site

       林地上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2.14

       蓄积量 volume

       单位面积林地上所有活立木材积的总和,以m3为单位。

       2.15

       郁闭度 crown density

       林分中树冠彼此连接的程度。以林分整个乔木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此林地总面积的比值来表示。

       2.16

       林分密度 stand density

       单位面积林地上活立木的株数。

       2.17

       林窗 gap

       直接处于林冠空隙下,仍保持森林环境特点、面积在25m2以上的空地面积。

       [GB/T 18337.1—2001,定义2.18]

       2.18

       林层 storey

       林分中,林木构成的层次。

       2.19

       林木分化 differentiatian of tree form in even-aged stand

       林木在树种相同、年龄相同、立地条件一致的地段上,高矮、粗细和生活力方面随着森林生长发育而表现出来的差异。如某个地段上,平均树高为1,则最高的1.2,最矮的为0.8;同样,如果平均树干胸高直径为1,则最大的为1.7,最小的0.5。林木分化的程度,因其自身的遗传性及环境特点而异。

       2.20

       生长季 growing season

       在某一确定地区一年中适合植物生长的时期。

       2.21

       生态交错区 ecotone

       生态交错区又称群落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生态地带之间(或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如森林和草原之间有一森林草原地带,两个不同森林类型之间或两个草本群落之间也都存在交错区。生态交错区的形状与大小各不相同。过渡带有的宽,有的窄;有的是逐渐过渡的,有的变化突然。群落的边缘有的是持久性的,有的在不断变化。

       2.22

       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单位空间或地段内生物物种的多样化程度。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类,可用单位调查空间或地段上所有物种的种类数表示。

       2.23

       食物链 food chain

       物种之间通过相互攫食而行成的连锁关系。

       2.24

       中幼林抚育 young-middled aged forest tending

       在幼龄林和中龄林阶段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规律及森林培育目标,在林分中适时采取割灌(草)扩埯、定株、间伐、修枝等人为干预措施,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条件,促进保留木生长所采取的营林措施的总称。

       2.25

       定株 singling

       在幼林中,按照合理的密度保留一定林木的抚育作业。

       2.26

       修枝 pruning

       又称人工修枝。人为地剪去树冠下部的枯枝及部分活枝。剪去树干上部分活枝的措施称为绿修;剪去树干下部枯枝的措施称为干修。

       2.27

       卫生伐sanitation cutting

       为改善森林的卫生状况、促进林木健康生长而进行的采伐。

       2.28

       生态疏伐 ecological thinning

       为使森林形成林冠梯级郁闭,林内大、中、小立木都能直接接受阳光,诱导形成复层异龄林,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防护功能而进行的一种综合抚育方法。

       [GB/18337.1—2001,定义2.20]

       2.29

       景观疏伐 thinning for landscape impoving

       对风景林按森林美学的原理,改造或塑造森林景观,创造自然景观异质性的一种抚育方法。

       [GB/18337.1—2001,定义2.21]

       2.30

       抚育采伐标准地 thinning plot

       为抚育采伐作业设计或科学研究、检查抚育效果提供依据的一定面积的森林地段。它能够反映待测林地的平均指标,是整个林分的缩影,通过它可以获得林分的各种数量和质量指标。有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之分。后者有不进行采伐的对照区。

       2.31

       疏伐强度 thinning intensity

       砍伐和保留林木的程度。常用采伐木的蓄积(或株数)占小班蓄积(或总株数)的百分率表示。合理的强度取决于经营目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经济条件。一般根据森林的生长与立木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按照合理的密度确定。确定合理的强度可依据蓄积、最适株数、郁闭度等方法。

       3 抚育原则

       总原则是“留优去劣,留强去弱,分布均匀,疏密适度”。

       3.1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3.1.1 保留林分中不影响主要树种生长的乔、灌、草,促进林分发育为复层林,保持森林的近自然状态,给林中鸟、兽提供生息繁衍的场所;保留桑树、构树、欧李、悬钩子、山楂、杜梨、栎类等乔灌木,以维护鸟类、小兽类的食物链;

       3.1.2 保护森林中珍贵的动物和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3.1.3 保护天然更新的实生幼树,促进林分发展成异龄林;

       3.1.4 林中空地和林窗是重要的生态交错区,要尽可能地保留其自然植被。

       3.2 注重景观效果的原则

       3.2.1 保留林分中有观赏价值的“春花秋叶”的乔灌木,如山桃、山杏、黄栌、杜鹃等;

       3.2.2 在保证林分健康的条件下,保留观赏价值高的自由木,以及生长奇特的多头树、畸形树、寄生树等特形树,使其成为林中景观。

       3.3 注重树种配置的原则

       在人工纯林中应尽可能保留天然次生树种,不应将混交林伐为纯林。

       4 抚育对象

       4.1 防护林

       目的树种多,抚育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沙化的防护林,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列为抚育对象。

       ——郁闭度0.8以上,林木分化明显,林下植被受光困难的林分;

       ——遭受病虫、火灾、雪压、风折等严重自然灾害,受害木达到10%以上的林分;

       4.2 特种用途林

       抚育不会造成特种功能降低,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列为抚育对象。

       ——密度过大,竞争激烈,林木分化明显,影响人们审美和风景游憩需求的林分;

       ——生长发育不良已不符合特定主导功能的林分;

       ——遭受病虫、火灾、雪压、风折等严重自然灾害,受害木达到5%以上的林分;

       ——出于观赏目的需要改变群落结构与组成的林分。

       4.3暂缓或有限制地进行抚育的森林

       4.3.1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森林严禁进行任何形式的抚育,缓冲区原则上不进行抚育,试验区的森林只进行卫生伐,在试验区内按试验设计进行抚育。

       4.3.2 山体坡度36°以上或土层瘠薄、岩石裸露,生态环境极端脆弱的林分,一般不进行抚育间伐;

       4.3.3 国家级森林公园,除林分过密和景观改造等情况外,一般不进行抚育间伐;

       4.3.4 国防林和环境保护林只进行卫生伐。

       5 林木分级

       5.1 人工林及天然次生林中的单层同龄纯林林木分为5级:

       林木分级是确定间伐木的重要依据。根据林木的生长、受光情况及在林分中所处的位置,将林木分为五级。

       Ⅰ级木—优势木。树高最高,胸径最大,树冠处于主林层之上,几乎不被挤压。

       Ⅱ级木—亚优势木。胸径、树高仅次于优势木,树冠形成林冠层的平均高度,侧方多少会受到挤压。

       Ⅲ级木—中等木。胸径、树高均为中等,树冠能伸到主林层,但侧方受挤压。

       Ⅳ级木—被压木。树干纤细,树冠窄小且偏冠,处于主林层之下或只有树梢能达到主林层。

       Ⅴ级木—濒死木、枯死木。处于主林层之下,生长衰弱,接近死亡或已经死亡。

       5.2 天然混交林或复层林林木分为3级:

       优良木—树干圆满通直,天然整枝良好,树冠发育正常,生长旺盛,有培育前途的林木。

       辅助木—有利于促进优良木天然整枝和形成良好干形的,对土壤有保护和改良作用的及伐除后即可能出现林窗或林中空地的林木。

       有害木—枯立木、濒死木、罹死木、被压木以及妨碍优良木与辅助木生长的林木。

       6 抚育方法

       6.1主要内容

       幼林抚育可分为割灌(扩埯草)、定株(间苗)、修枝、补植等经营管理措施;中林间伐是指以生态疏伐、景观疏伐为主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林龄组的划分标准,执行附录A。

       6.2 抚育措施

       6.2.1 割灌(草)扩埯

       当幼树受周围的灌草遮蔽、盖压而影响生长时,需割除幼树周边1m2左右范围的灌木、杂草,为便于集水,同时进行培埂、扩埯,以促进幼树的正常生长发育。适用于幼林。

       6.2.2 定株抚育

       在幼林出现明显营养空间竞争前进行定株抚育。伐除过密的幼树,同时对稀疏地段补植目的树种。定株一般分2~3次进行。对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形成的幼林必须进行定株抚育。

       人工林定株,造林密度(株数/单位面积)设计合理的,每个种植点(穴)有多株幼树者,根据林木生长状况进行定株,每个种植点(穴)保留1株;株行距太小者,需按照合理密度进行定株,每667m2视具体情况保留70~150株,且分布要均匀。

       天然次生林定株,阔叶树种胸径大于等于6cm的,每667m2视具体情况保留70~150株,且分布要均匀;胸径小于6cm的阔叶树萌生丛,每667m2视具体情况保留150株以上,且分布要均匀。

       飞播林定株,树高小于2米的苗木每667m2视具体情况保留150~440株以上,树高大于等于2米的苗木每667m2保留70株以上,且分布要均匀。

       6.2.3 补植

       主要适用于林相残破的林分,根据林分内林隙的大小与分布特点,采用均匀补植或局部补植的方式,补植后形成不同树种或不同起源镶嵌分布的混交群落。针叶树纯林或以针叶树为主的林分,补植阔叶树种;阔叶树纯林,补植针叶树种或与其不同的阔叶树种,以形成不同树种的混交林。经补植的林分,树种不能少于2个,且一个树种的比例不能超过65%。种植密度参见附录B。

       6.2.4 修枝

       剪去树冠下部已枯死、濒临枯死的枝条。修枝措施主要适用于中龄林。

       6.2.4.1目的

       消除死节,减少活节,加大树干饱满度,提高观赏和防护功能;改善林内通风和光照状况,促进林木生长,减少树干火、雪压和风害的发生程度,防止病虫害发生。

       6.2.4.2开始期

       林分郁闭,树干下部出现枯枝后开始。

       6.2.4.3间隔期

       针叶树在前一次修枝后出现两轮枯枝时再行修剪;阔叶树的间隔期一般为3年。

       6.2.4.4季节

       一般树种以冬末春初为宜。有些萌芽力很强的树种和冬春修枝会形成严重伤流的树种,宜在树木生长旺盛季节进行修枝。

       6.2.4.5方法

       修枝分为干修和绿修两种;针叶树多进行干修,阔叶树多进行绿修。

       修枝采用平切法(贴近树干修枝),要求切口平滑,不撕裂树皮。

       6.2.4.6强度

       幼龄阔叶树和针叶树不超过树高的三分之一;中龄阔叶树不超过树高的二分之一。

       6.2.5 生态疏伐

       6.2.5.1 适用条件

       山体坡度小于25度、土层深厚、立地条件好,郁闭度大或密度大的林分。

       6.2.5.2 伐除木选择

       一般要伐除枯倒木、濒死木(Ⅴ级木)、和被压木(Ⅳ级木),保留优势木、亚优势木、中等木和适量的灌木、藤蔓与草本;对于过密的林分,还应考虑适量伐除部分中等木(Ⅲ级木)。同时,应注意保留林缘木、林界木和孤立木。对复层林要根据林木生物学特性,注意各林层的合理分布。

       6.2.5.3 疏伐强度

       一次生态疏伐强度不超过蓄积(或总株数)的15~20%,伐后郁闭度应保留在 0.6~0.7。飞播林首次疏伐后郁闭度应控制在0.7~0.8。

       天然次生林生态疏伐强度,用面积单位立木株数作为控制指标。立地条件好的地段保留株数要适当小些,反之则大些。适宜保留密度执行附录C。

       6.2.6 景观疏伐

       风景林按森林美学原理和不同的景观特点进行景观疏伐,改造或塑造新的景观,创造自然景观的异质性,提高林分的可及度,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旅游和观赏价值。

       6.2.7 卫生伐

       坡度小于25度的风景林可进行卫生伐,伐除病腐木、枯立木等严重影响森林培育目的的林木。

       7 森林抚育调查设计与施工

       7.1 抚育作业设计资质

       抚育作业设计应由具备林业调查设计资格的单位承担或由林业主管部门授权基层单位承担。

       7.2 设计文件编制

       以市属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乡镇(县属国有林场)等为单位编制。

       中幼龄林抚育作业要分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优先安排最急需抚育管理的重点地区的林分。

       7.3 调查设计内容与施工

       7.3.1 作业区区划

       按经营目的、树种、起源、林龄、立地等因子将作业区区划为不同类型小班,测算汇总出面积。

       7.3.2 标准地设置

       7.3.2.1 以作业小班为单位设置标准地;

       7.3.2.2 标准地数量、大小和形状

       每小班设置1~3块典型标准地,每块标准地面积不小于300m2;标准地应均匀分布在作业小班内,对小班内林分的不同情况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标准地的形状一般要设计为长方形或正方形,以便于生产操作;

       7.3.2.3 绘图和标号

       将标准地内各林木的位置绘在坐标纸上,并进行林木编号和每木检尺,测定树高(H)和胸径(D)。

       7.3.2.4 间伐量计算

       计算标准地的伐前、伐后郁闭度;根据林木分级和间伐木选择的原则,结合现场每木调查情况,在标准地林木位置图上确定伐除木,计算伐除木株数和蓄积,利用伐前和伐后的数据,计算间伐强度(株数强度、蓄积强度和伐后郁闭度)。

       株数强度:

       D=a÷A×100%

       D—株数强度

       a—间伐林木株数

       A—标准地林木总株数

       蓄积强度:

       G=v÷u×100%

       G—蓄积强度

       v—间伐林木蓄积量

       u—标准地林木总蓄积量

       郁闭度强度:

       q=p÷s

       q—伐后郁闭度

       p—保留木树冠投影面积

       s—标准地面积

       7.4 编写调查设计施工说明书

       调查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的依据和原则、作业设计地区的基本情况、标准地调查表、林木位置图、抚育间伐作业区划图、抚育的技术措施、抚育作业施工安排、人员组织。对松属类林分的抚育间伐,区县森林病虫害防治部门应提出预防意见,加强对危险虫害的监测。

       7.5 施工技术要求

       7.5.1 先标号后砍伐

       由设计技术人员对间伐木进行双标号(也称间伐号树),即胸号和地号,然后由施工人员按标号砍伐施工。

       7.5.2 间伐作业注意事项

       按照由山下向山上的顺序进行间伐作业;

       伐桩高度不得超过5cm;

       不得损伤保留木。

       7.5.3 抚育剩余物清理和伐桩处理

       抚育剩余物的清理方式可多样化。主要景区应及时将间伐木及大小枝桠清出林地外,保持间伐迹地清洁整齐,有条件的情况下,提倡将剩余物进行机械粉碎后撒盖于林内,加快其腐烂;以防护为主的林分可堆积任其腐朽。

       对松属类林分的伐根进行覆土处理,以免因松脂气味诱集红脂大小蠹,危害健康的林木。

       7.5.4 抚育间伐的监督检查

       技术人员要现场带工,严格按照批准的抚育间伐设计方案进行作业。

       8 抚育质量核查

       8.1核查要求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对其审批、审核的抚育设计及其施工质量组织专人进行抽样检查和验收。检验合格的单位要发给检验合格证书,检验不合格的单位要限期返工,直到合格方能发证。

       设计质量检查的抽样比为原测量标准地数的5~10%,小班面积的1~5%。现场核实标准地的测树因子、抚育作业设计等项目。

       施工质量检查验收按照作业设计小班进行。林分因子采用机械抽样方法现地实测,实测样地的最小面积不得小于200m2,每小班的实测样地数3块以上,样地累计面积不得低于作业面积1%。

       8.2中林间伐核查

       8.2.1 林分郁闭度降低,不小于0.2。

       林分抚育后郁闭度在0.6~0.7范围内;或不低于0.7。

       8.2.2 按照“留优去劣、留强去弱、分布均匀、疏密适度”的原则,伐除Ⅳ级和Ⅴ级木。

       8.2.3 混交林伐后能保持原混交树种组成。

       8.2.4 纯林和混交林伐后能保留天然侵入种和特色灌木草本。

       8.2.5 间伐木的伐桩低于5厘米,伐桩上应标有地号。

       8.2.6 抚育剩余物清理得当(粉碎、平铺、归堆),松类伐根覆土处理。

       8.3 修枝核查

       8.3.1修枝强度符合标准

       阔叶树幼龄林、针叶树修枝不超过树高的1/3;阔叶树中龄阔叶林修枝不超过树高的1/2;风景林要剪除林冠下全部干死枝条。

       8.3.2 修枝切口平滑,无撕裂树皮现象。

       8.3.3 修枝季节适宜,无伤流现象发生。

       8.4 割灌(草)扩埯核查

       幼树不被灌草盖压,通风透光,幼树周边环境整齐,1 m2范围内草灌清除干净;培埂要夯实、扩埯要开口向上,以便于集水。

       8.5 幼树定株核查

       8.5.1 各种林分按保留密度定株。

       人工林保留70~150株/667m2;天然次生林保留150~330株/667m2。

       8.5.2 每个种植穴保留1株幼树;飞播林定株,按照树高2米以下的苗木每667m2保留150~440株,树高2米以上的苗木每667m2保留70株以上的标准进行定株。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森林龄级、龄组划分标准表

       单位:年

       树 种 起源 龄级年限 林龄组的划分 主伐年龄

       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侧 柏 天然 20年 1-60 61-100 101-120 121-160 ≥161年 ≥121年

       人工 20年 1-40 41-60 61—80 81-120 ≥121年 ≥81年

       落 叶 松 天然 20年 1-40 41-60 61—80 81—120 ≥141年 ≥81年

       人工 10年 1-20 21-30 31—40 41—60 ≥61年 ≥41年

       油 松 天然 10年 1-30 31-50 51—60 61—80 ≥81年 ≥61年

       人工 10年 1-20 21-30 31—40 41—60 ≥61年 ≥41年

       栎类、胡桃楸等阔叶树 天然 20年 1-40 41-60 61—80 81—120 ≥121年 ≥81年

       人工 10年 1-20 21-40 41—50 51—70 ≥71年 ≥51年

       山杨、桦树、椴树、榆树、槐等中生树种 天然 10年 1-30 31-50 51—60 61—80 ≥81年 ≥61年

       人工 10年 1-20 21-30 31—40 41—60 ≥61年 ≥41年

       杨树、柳树、刺槐、泡桐等速生树种 人工 5年 1-10 11—15 16—20 21—30 ≥31年 ≥21年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生态公益林补植后密度 单位:株/667m2

       树种(组) 株数

       油松 80~267

       落叶松 70~167

       侧柏 100~233

       刺槐 70~167

       榆树 53~107

       蒙古栎、辽东栎 100~133

       麻栎、栓皮栎 42~80

       元宝枫、五角枫 42~80

       香椿、臭椿 50~67

       杨树 40~107

       山杏、山桃 23~33

       紫穗槐、沙棘 110~220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天然次生林生态疏伐不同径阶适宜保留株数

       森林类型 面积单位 不同径阶(cm)保留株数

       6cm 8cm 10cm 12~14cm 16~18cm 20~22cm 22cm以上

       针阔混交林 株/hm2 4000~6400 2100~4400 1580~2730 930~1790 810~1320 700~880 640~830

       株/667m2 267~427 140~293 105~182 62~119 54~88 47~59 43~55

       硬阔叶林 株/hm2 2550~4110 1490~2980 1130~2050 850~1300 780~1030 650~890 600~790

       株/667m2 170~274 99~198 75~137 57~87 52~69 43~59 40~53

       软阔叶林 株/hm2 4060~6540 2020~4610 1590~2920 1040~2050 910~1520 780~910

       株/667m2 271~436 135~307 106~195 69~137 61~101 52~61

       杨桦林 株/hm2 2460~4330 2010~3660 1450~2550 1180~2020 900~1320 760~1000

       株/667m2 164~289 134~244 97~170 79~135 60~88 51~67

       参考文献

       1.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2.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3. GB/T18337 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

       4. DB11/T126 封山育林技术规程

如何申办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甲级资质!那位能帮忙解答吗?谢谢

        “十五”期间,我县林业系统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及省、市各项方针、政策,以江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结合我县实际,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为目标,科学规划,精心指导,强化措施,狠抓管理,大打林业生产攻坚战,使全县林业生产有了突破性进展。林业建设使全县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并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随着生态、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林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林业结构尚需进一步调整优化,林业整体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森林是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能提供人们所需要的木材、食品、药品、燃料等工业原料。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养护物种等多种功能。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为贯彻党中央、关于生态建设指示精神及国家的林业建设方针、政策,不断增强我县林业的综合实力,加快林业大县的建设步伐,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特制定××县林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一、“十五”林业建设回顾

        (一)“十五”期间林业建设的成就。

        ××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南四湖的西侧,属于黄泛冲积平原,总面积880.56平方公里,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林业植被稀少,是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十五”期间,××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林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为目标,坚持改革活林、科技兴林、依法治林,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使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有了较快发展。经过五年来的努力,目前全县各类有林地面积12.9万亩。其中用材林3.2万亩、防护林5.8万亩(护岸林3.2万亩、护路林1.4万亩、农田防护林1.0万亩)、经济林3.8万亩、特用林0.1万亩、无林地0.6万亩、蔬林地0.08万亩;全县宜林网化面积84.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3.4%,其中已形成网格达到林网化标准的62.2万亩,需新增完善林网22万亩,林网折实面积4.3万亩。全县折实林木覆盖面积28万亩,其中林网、四旁树木折实覆盖面积15.1万亩。活立木蓄积78万立方米,植树总株数120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21.1%。年果品总产量4000万吨。生态林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以农田林网化、绿色通道和城镇绿化为主体的生态林业体系已基本形成,沟、路、渠、堤已基本栽上了树,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林业的生态防护效益更加显著。林业产业体系已成雏形。丰产林、用材林建设基本实现了良种化,良种覆盖率达到90%。经济林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全县已初步建成2个大型木材购销市场和一个果品购销市场,以3处国营场圃为依托,建成了以亚龙木业集团、金德果蔬、安利木业为龙头的一大批林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6000万元。建成贮藏量千吨以上的果品贮藏库20多个,年贮藏能力2万多吨,降低了由于果品腐烂带来的损失。开发了多种多方式的包装材料及包装式样,对采后的果品及时进行清洗、杀菌、分级、包装,将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林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和巩固,乡镇林业站建设通过了“合格县”验收,林木管护队伍不断壮大,护林防火,病虫防治设施初步配套,林业公安、林政管理、木材检查、森林植物检疫,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林业执法队已经建立,县乡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基本健全,造林绿化成果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二)林业工作的基本经验

        “十五”期间,我县林业生产取得了较快发展,可以说已经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回顾五年来的实践,取得了一些工作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六条:

        1、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办林业。林业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林业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林业发展必须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格局。

        2、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林业必须把生态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兼顾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统筹协调、相互促进。

        3、坚持科学态度,遵循自然规律。林业建设必须从本县自然条件出发,遵循生态适应性规律和地域分布规律,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采取与生态类型和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建设方式,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乔则乔、宜灌则灌。

        4、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必须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经营机制,明晰产权,依法保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做到“谁造谁有谁受益”,变“要我造林”为“我要造林”。同时,大力推广林草、林药、林菌、林菜等多种间作形式,形成多元化发展的立体种植模式,增加亩产出效益,林业发展才有永不枯竭的动力。

        5、坚持以保护为基础,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加强资源保护,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依法治林,把保护林木资源放在林业发展的优先地位,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实现资源培育、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

        6、坚持质量第一,积极推进林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林业建设要讲速度,更要讲质量。必须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林业建设全过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快实现林业发展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三)林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五年来的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业的要求、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林木覆盖率要达到26%的标准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林分结构较为单一。全县绿化品种大都是单一的杨树,没有形成多元化发展,容易引发大面积的林木病虫害。林网标准化程度低,采伐更新强度不合理。经济林规模较小,苗木、花卉基地建设进展缓慢,形不成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建设需要。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品种多,名特优新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林果产品品质档次较低、质量较差、名牌较少,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三是造林绿化标准低且分布不均。在造林生产中,往往出现造林季节只求数量,只求能完成任务,而对种植质量和管护重视不够,个别地方出现只造不管或重造轻管的现象,造成了成活率低、林木保存率低、树木生长率低的状况。四是林业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林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林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中介组织和服务组织不完善。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五是林业建设整体上科技含量不高,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制约了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六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还不够彻底,部分树木权属不清,与群众利益关系不够直接,群众对树木保护意识不强,毁林现象还时有发生。七是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有的只看到林业的直接效益,而忽视林业所持有的比直接效益大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的只顾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搞掠夺式经营;有的盲目乐观,自我陶醉,看不到发展林业的紧迫性,下不了加快发展林业的决心,缺少抓林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县的林业产业化进程,影响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林业建设步伐。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需求分析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基础产业,又是一项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发展林业,对遏制土地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平原农区同样的耕作条件下,有林网保护比空旷地带的农作物增产10-30%。森林覆盖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年降水量可增加7.8毫米。造林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而且可以增加再生资源,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因此,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在制订出台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林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在贯彻整个可持续发展中,应该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整个生态建设中,应该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省、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决定要全面建设生态城市,建成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当前我县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态需求已经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加强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我县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毁林现象较为严重,忽视了对生态资源保护,导致连年干旱、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自然降水连年偏少,河道年径流量也连年减少,且地表水污染日趋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的不足。生产、生活用水均以地下水为主,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供需矛盾突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确保生态安全,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具备了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物质基础。因此,加快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示范县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全县林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农业的高产、稳产及全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林业“十一五”计划及中长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林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优化区域布局和林业产业、产品、品质结构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和外向带动为动力,以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和实现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加快建设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走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产业化带动现代化的路子,全面提高林业三大效益,逐步实现农田林网化、河道林带化、村庄园林化、城镇绿化美化,林工贸一体化,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一手抓造林绿化,增加林木资源,建设生态屏障;一手抓产业发展,实现高产高效,促进协调发展。

        二是市场导向的原则。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依照市场需求确定产业目标和产品发展方向。

        三是改革的原则。全面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利益驱动机制,确保群众植树造林的合法权益。

        四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放手发展民营林业,实施林业招商引资,“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

        五是科技兴林的原则。坚持科研、引进与生产开发相结合,应用先进技术,开发新品种。

        六是依法治林的原则。坚持依法保护和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三)奋斗目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全县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50年,全县各类有林地面积达到23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达到3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其中到2010年,全县各类有林地面积达到17.8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达到34.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6%;到2020年各类有林地面积达到20.4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37.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8%。

        四、林业“十一五”总体布局和建设重点

        我县林业建设在“十五”初步实现绿化的基础上,争取“十一五”期间,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17.8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达到34.6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84.2万亩,林网、村镇四旁折实16.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6%,果品年产量5000万公斤,林业年产值5亿元。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一个持续稳定的林业生态系统,实现国家级生态示范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林业在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环境中的主导作用;建立一个高产优质高效的林业产业系统,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推动全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完成上述任务,“十一五”林业建设布局按照建设生态和产业两大体系进行规划。在全县实施林业六大工程,发展两大产业。

        (二)林业生态体系

        以绿色通道工程为框架,以农田林网化工程为主体,城乡绿化美化相结合,实行沟路渠林田统一规划,建设平原高标准农田防护屏障,形成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林业生态体系。

        1、绿色通道工程

        绿色通道包括105国道,省道枣曹线、金嘉线、东丰线和县乡公路,建设目的以防护功能为主,兼顾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对国道、省道两侧的绿化带进行补植完善。县乡公路结合“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的实施,将主要县乡路的两侧建设高标准绿化带。在林带结构上,坚持以乔木为主,花灌草相结合,形成用材林、风景树、花草的立体栽植模式,逐步达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环上成带、面上成林。到2010年全面完成国道、省道及县乡公路的建设任务。主干公路防护林带建设总长度169公里,面积3万亩,需栽植苗木100万株。

        2、农田林网建设工程

        农田林网建设坚持与排灌系统、道路、农田规划方相一致的原则,按照网格面积不超过300亩,断层不超过20米,存活率在85%以上的标准,采用乔灌结合的立体栽植模式,实行综合治理,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逐步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的格局,到2010年全面完成84.2万亩林网建设任务。

        3、村镇绿化建设工程

        加快村镇绿化步伐,重点对全县13处乡镇驻地及村庄周围、农民的房前屋后及村镇隙地进行绿化美化。村镇绿化要追求规模效应,实行统一规划,成片发展。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合理布局,做到乔、灌、花、草相结合,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相结合,把营造村镇周围防护林与风景林、经济林相结合,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旅游、观赏、休闲以及生产林产品等综合效益,不断优化村镇林种、树种结构,逐步实现城镇园林化、村庄园林化。

        (三)林业产业体系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优化产业产品结构,逐步建成门类齐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林业产业体系。

        1、速生丰产林基地。通过定向培育,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推广以三倍体毛白杨为主的速生树种,建立大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缩短木材生产周期。推广林果、林菜、林菌、林牧等多种间作形式,以短养长,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到2010年,以卜集乡、胡集镇、羊山镇、马庙镇、鸡黍镇等乡镇为重点,建设5万亩的林牧型速生丰产林基地;以肖云镇、司马镇、兴隆乡、鱼山镇、化雨乡等乡镇为重点建设3万亩纸浆林基地。

        2、经济林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果品和时令果品以及错季果品;调整树种结构,稳定梨、苹果等大宗果树面积,适度发展油桃、冬枣、沙果、樱桃等优质小水果、干杂果,压缩中熟品种,增加早、晚熟品种比例。同时大力推广保护地栽培等增效新技术,提高果品品质。到2010年建成以司马镇、肖云镇、兴隆乡、鸡黍镇为主的金南万亩无公害大樱桃基地和以××镇、鱼山镇、马庙镇、王丕镇为主的万亩优质杂果基地;以××镇、兴隆乡、化雨乡为主的桃、杏、葡萄等0.5万亩保护地栽培基地。通过抓典型、建精品、树样板,促进果品生产上档次、上水平,加快果品产业化步伐。

        3、苗木花卉生产基地。按照道路和城镇绿化的需求,以乡镇道路、城市绿化为方向,抓好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形成速生、常绿、灌木多元化发展。积极培植一批苗木生产专业村、专业户,发展一批“苗木大乡”、“苗木大镇”。逐步形成“一条线、三大片”的格局,即以胡集镇、羊山镇、××镇、卜集乡为重点,沿105国道发展和以三个国有林场、苗圃为依托,集中连片、初具规模的苗木花卉繁育基地。同时,以华裕制药集团为龙头带动药材基地发展。到2010年,发展苗木花卉2.6万亩,建成2万亩中药材基地。

        (四)发展两大产业

        1、林果产品加工业

        林产品加工是延长林业产业化链条、增加林木附加值的关键环节,下步逐步调整林产品加工企业数量,限小扶大、优扶劣汰,提高技术、设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大力开发拼板加工、高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工艺品、木浆、家具、果品贮藏、果汁果脯等多种产品,逐步形成以鸡黍镇刘楼、张寨村为主,沿枣曹线发展的木材加工基地和以金德果蔬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果蔬加工基地。规划建设全县木材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木材销售专业村、专业户,积极发展各种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逐步形成集产加销、内外贸、林科教于一体的多层次加工增值产业化体系。

        2、森林旅游业

        以国有林场、苗圃为重点,在坚持以林为主,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的基础上,立足土地资源、林木资源优势,进一步搞好规划设计,改善林场生态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扩大种植、养殖能力,开发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加快交通、通讯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产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把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与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结合起来,尝试开展“农家乐”经营活动,探索新的农业经营模式。

        五、2011-2020年主要任务和到2050年远景展望

        2011-2020年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全县各类林地面积达到20.4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37.2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84.2万亩,更新完善农田林网23万亩,林木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各种果品产量达到l亿公斤,林木覆盖率达到28%。实现林业总产值7亿元。

        到2050年,全县各类有林地面积达到23万亩,林木折实覆盖面积达到39.8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保持84.2万亩,林木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果品产量达到2.5亿公斤,林木覆盖率达到30%,林业社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在全县范围内实现林木良种化,河堤林带化,农田林网化,村庄林场化,城镇园林化,建成高标准绿色生态县,全县整体绿化水平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六、“十一五”林业改革的重点

        “十一五”期间林业改革的重点是全面落实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林业发展、推进林业产业化、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十五”林权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分期分批,先易后难,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对全县境内所有沟、路、渠占压地、绿色通道用地、农田林网、经济林、丰产林用地、河堤、村镇隙地、小片林、四旁空闲地等,采取公开拍卖、租赁、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落实林权制度改革,签订合同,明确权属,依法公证,发放《林权证》,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林业工作的领导。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绿色××、人文××,就必须大力发展林业,通过林业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改变××的对外形象、营造新的生态优势。各级党政领导要把林业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坚持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把造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任务逐级分解,层层落实责任,作为考核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严格奖惩,对完成年度任务和规划目标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责任心不强,措施不力,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

        (二)政策引导,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要求,全面落实林权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新的管理模式,用政策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宜卖则卖,宜包则包,宜统则统。把握好先易后难、适度规模、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并建立树权林权档案,发放林权证,把资源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大力推广订单林业、民营林业等发展模式,鼓励、引导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投资兴林致富,实现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

        (三)强化工程管理,规范建设行为。造林绿化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充分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增加科技含量,以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规划的重点工程,要按照不同林种、树种、品种的技术操作规程实施,严格标准,确保质量。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全县总体规划,制定出本单位的林果发展规划,要做到规划上图,任务到路段、到地块,规划要具体,要切实可行,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苗木、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的做法,确保所栽树木良种化、规范化,做到栽前有设计,栽时有指导、栽后有检查。要进一步规范建设行为,全县大型林业建设重点工程,坚持全县统一规划设计,分乡镇和部门实施,要实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报帐和审计制度,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林果发展上。

        (四)强化科技,实施科技兴林战略。积极引进利用高新技术,重点抓好林果良种组培快繁、速生丰产栽培、果品增色提质、加工保鲜、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建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好的林业科技成果示范样板,以点带面,示范辐射带动群众,推进林业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林农,提高技术素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提高林业科技对林业发展的贡献率。

        (五)广开渠道,切实加大对林业的投入。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要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对生态公益型场圃等生态林业重点工程和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按照公益林业政府扶持的原则,由计委列入计划,财政部门列入预算,增拨相应的专款,金融部门增加信贷资金,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世行贷款农业开发项目资金用于林业的部分,要全部有于林业生产。水土保持资金,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公路建设资金,也要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和河堤、公路的绿化。各级财政对林果良种引繁育、高效设施林业的发展,要给予重点扶持。要认真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对无故不履行植树义务的,要按照国家物价局、财政部的有关规定,交纳绿化费。要采取租赁、拍卖、承包、股份合作和独资、合资等各种形式,吸引各方面的资金,形成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私营资本和国外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确保林业规划任务目标的按时完成。

        (六)依法治林,确保林业的健康发展。强化林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施依法治林,是维护造林绿化成果的根本保证。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大力营造“爱树光荣,毁林可耻”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审批制度和木材采伐、运输、经营加工以及林地使用许可证制度,实行林木采伐全额管理。要建立健全护林组织和护林队伍,明确职责,合理解决报酬,调动护林员的积极性。公安、林政、公路、交通等部门相互配合,对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占林地、故意毁坏幼树的案件,从快从严从重查处,确保林业生产秩序的正常发展。要加强林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依法防治工作,把病虫害对林木的危害减轻到最低限度,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资格认证管理暂行办法》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格认证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的资格管理,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水平、保证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主要项目为: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即一类调查),林业规划设计调查(即二类调查),作业设计调查(即三类调查),森林资源监测,专业调查,林业区划、规划,编制森林经营方案,造林、营林以及风景林、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林业作业设计等。

        第三条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必须经过资格认证,获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证书,才能承担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任务。

       第四条 林业部主管全国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资格认证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资格认证工作。

       第二章 申请证书的条件和证书等级

       第五条 申请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证书的单位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有成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批准文件;

        (二)有专门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固定职工组成的实体;

        (三)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与其承担任务相适应的仪器装备;

        (四)有一定水平的专业技术骨干,具备独立承担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任务的能力。

        第六条 林业科研单位或大专院校中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机构,如果具备第五条规定的条件,经资格审查合格后,可以发给相应等级的证书。

        第七条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证书分甲、乙、丙、丁四级,制定分级标准的原则是:

        甲级单位,是林业行业的骨干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独立承担过大型或国家重点林业调查设计任务,并在生产中实施。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备齐全,主要专业配有一定数量并具有较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历的技术骨干,具有突出的技术专长,能完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成果。有比较完善的质量、技术等管理制度。有比较齐全、先进的技术装备。

        乙级单位,是林业行业主要调查规划设计单位。独立承担过中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任务,并在生产中实施。技术力量强,各专业基本齐全,主要专业配备有一定资历的技术骨干,有一定的技术特长,能完成具有省内先进和国内比较先进水平的成果。有比较健全的质量、技术等管理制度。有相应配套的技术装备。

        丙级单位,独立承担过小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任务,并在生产中实施。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主要专业配有一定的技术骨干,有一定管理能力,有质量、技术管理制度,配备有必要的技术装备。

        丁级单位,独立承担过县内或本企业的林业作业调查设计任务,并在生产中实施。配有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人员,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必要的技术装备,有质量、技术管理制度。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的分级标准,由林业部制定。

       第八条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证书,包括证书和副本。副本中须详细写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的资格等级和承担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任务的具体范围。

       第三章 申报程序和审批权限

       第九条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证书申报程序:凡申请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证书的单位,必须先提交申报材料,经申报单位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按审批权限报送林业部或省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接受技术考核和资格审查。

        审查单位根据分级标准,确定申请单位和承担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任务。

       第十条 林业部直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林业科研、大专院校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由林业部考核审查,批准后发给证书。

        市(地)县、国营林业企事业单位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由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考核审查。经审查后,属于甲级单位者,由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签署审查意见,报林业部批准发给证书。属乙、丙、丁级单位者,由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给证书,报林业部备案。

        非林业部门所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由所在地的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审查批准发证,报林业部备案。经审查后,属于甲级单位者,其审批发证同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申请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证书的单位,必须据实提供以下申报材料:

        (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格证书申请报告;

        (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格证书申请表;

        (三)申请单位所设置的管理机构和主要管理职能以及主要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获得甲、乙级证书的单位,可在全国范围内承担证书规定范围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任务。

        获得丙、丁级证书的单位,只能承担本地区或者本单位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任务。如承担外地区、外单位任务,需经任务所在地项目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根据工作需要,也可配合甲、乙级单位联合承担与专业相适应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任务。

       第十三条 各主管审查和颁发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证书的单位,应当根据发证条件和单位分级标准,对申请单位认真审查。对不顾条件滥发证书或下放证书审批权限的,要追究责任。

       第四章 监督管理

       条十四条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证书由林业部统印制、编号,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翻印或自行印制。

        第十五条 林业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调查规划设计证书的管理和监督,对证书资格实行升降制度,每两年复查一次,如发现达不到所持证书级别条件的,应及时按规定的审批程序,降低其证书级别或注销其证书。

        对要求提升证书等级的单位,要按申报程序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者,按规定审批权限,由发证部门批准发给升级后的证书。

        对持有甲、乙级证书的单位在三年内没有做出省、部级优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成果,要对其等级资格重新进行评定。

        第十六条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所提交的一切项目文件、成果资料,必须标明该单位证书的级别和批准编号,并接受审查项目成果的部门对其资格的审核。

        第十七条 凡未经审查批准获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证书的单位,一律不得承担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任务。若有违反,一经发现,资格审查部门有权制止,对其成果不予审查。

       第十八条 持证单位不得为无证单位或个人提供证书或签章,未经批准不得超越证书规定范围承担任务。若有违反,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直至注销证书。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林业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1990年1月1日起实施。

       好了,今天关于“景区风景林建设技术要求”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景区风景林建设技术要求”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