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电子门票售票管理系统_景区电子门票管理系统工程承包合同
1.世博会志愿者具体工作是什么?
2.为何中国高铁技术如此快的发展而汽车技术水平还是这么低?
3.管理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4.求沈阳历史及现今人口 经济 文化发展情况
5.企业如何降本增效
6.世博局的部门设置
2006年1月29日院令第458号发布 根据2016年2月6日《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设立
第三章 经营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场所的管理,保障场所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场所,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并向公众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的歌舞、游艺等场所。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对场所日常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公安部门负责对场所消防、治安状况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开办场所,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场所的经营活动。与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亲属,不得开办场所,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场所的经营活动。
第二章 设立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开办场所或者在场所内从业:
(一)曾犯有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罪,制作、贩卖、传播*秽物品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罪,强制、侮辱妇女罪,罪,洗钱罪,组织、领导、参加性质组织罪的;
(二)因犯罪曾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因吸食、注射毒品曾被强制戒毒的;
(四)因卖*、曾被处以行政拘留的。
第六条
外国投资者可以与中国投资者依法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场所,不得设立外商独资经营的场所。
第七条
场所不得设在下列地点:
(一)居民楼、博物馆、图书馆和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内;
(二)居民住宅区和学校、医院、机关周围;
(三)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
(四)建筑物地下一层以下;
(五)与危险化学品仓库毗连的区域。
场所的边界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
第八条
场所的使用面积,不得低于院文化主管部门规定的最低标准;设立含有电子游戏机的游艺场所,应当符合院文化主管部门关于总量和布局的要求。
第九条
场所申请从事场所经营活动,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场所申请从事场所经营活动,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场所申请从事场所经营活动,应当提交投资人员、拟任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负责人没有本条例第五条规定情形的书面声明。申请人应当对书面声明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受理申请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就书面声明向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核查,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经核查属实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本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进行实地检查,作出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经营许可证,并根据院文化主管部门的规定核定场所容纳的消费者数量;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办理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等审批手续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
文化主管部门审批场所应当举行听证。有关听证的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场所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和相关批准文件、许可证后,应当在15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公安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场所改建、扩建营业场所或者变更场地、主要设施设备、投资人员,或者变更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事项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重新核发经营许可证,并向公安部门备案;需要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第三章 经营
第十三条
国家倡导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禁止场所内的活动含有下列内容:
(一)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或者领土完整的;
(三)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伤害民族感情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违反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迷信的;
(六)宣扬*秽、、暴力以及与毒品有关的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教唆犯罪的;
(七)违背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八)侮辱、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十四条
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不得为进入场所的人员实施下列行为提供条件:
(一)贩卖、提供毒品,或者组织、强迫、教唆、引诱、欺骗、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
(二)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
(三)制作、贩卖、传播*秽物品;
(四)提供或者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陪侍;
(五);
(六)从事邪教、迷信活动;
(七)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场所的从业人员不得吸食、注射毒品,不得卖*、;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进入场所的人员实施上述行为提供条件。
第十五条
歌舞场所应当按照院公安部门的规定在营业场所的出入口、主要通道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并应当保证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在营业期间正常运行,不得中断。
歌舞场所应当将闭路电视监控录像资料留存30日备查,不得删改或者挪作他用。
第十六条
歌舞场所的包厢、包间内不得设置隔断,并应当安装展现室内整体环境的透明门窗。包厢、包间的门不得有内锁装置。
第十七条
营业期间,歌舞场所内亮度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十八条
场所使用的音像制品或者电子游戏应当是依法出版、生产或者进口的产品。
歌舞场所播放的曲目和屏幕画面以及游艺场所的电子游戏机内的游戏项目,不得含有本条例第十三条禁止的内容;歌舞场所使用的歌曲点播系统不得与境外的曲库联接。
第十九条
游艺场所不得设置具有功能的电子游戏机机型、机种、电路板等游戏设施设备,不得以现金或者有价证券作为奖品,不得回购奖品。
第二十条
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应当对场所的消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负责。
场所应当确保其建筑、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消防技术规范,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状况,并及时维护、更新。
场所应当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疏散预案。
第二十一条
营业期间,场所应当保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不得封堵、锁闭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不得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场所应当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明显指示标志,不得遮挡、覆盖指示标志。
第二十二条
任何人不得非法携带、、管制器具或者携带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和传染病病原体进入场所。
迪斯科舞厅应当配备安全检查设备,对进入营业场所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
第二十三条
歌舞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除国家法定节日外,游艺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
第二十四条
场所不得招用未成年人;招用外国人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其办理外国人就业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
场所应当与从业人员签订文明服务责任书,并建立从业人员名簿;从业人员名簿应当包括从业人员的真实姓名、居民复印件、外国人就业许可证复印件等内容。
场所应当建立营业日志,记载营业期间从业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工作地点;营业日志不得删改,并应当留存60日备查。
第二十六条
场所应当与保安服务企业签订保安服务合同,配备专业保安人员;不得聘用其他人员从事保安工作。
第二十七条
营业期间,场所的从业人员应当统一着工作服,佩带工作标志并携带居民或者外国人就业许可证。
从业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卫生规范,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不得侵害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权利。
第二十八条
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场所不得营业。
第二十九条
场所提供服务项目和出售商品,应当明码标价,并向消费者出示价目表;不得强迫、欺骗消费者接受服务、购买商品。
第三十条
场所应当在营业场所的大厅、包厢、包间内的显著位置悬挂含有禁毒、禁赌、禁止卖*等内容的警示标志、未成年人禁入或者限入标志。标志应当注明公安部门、文化主管部门的举报电话。
第三十一条
场所应当建立巡查制度,发现场所内有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公安部门、县级人民文化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进入场所。场所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需要查阅闭路电视监控录像资料、从业人员名簿、营业日志等资料的,场所应当及时提供。
第三十三条
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监督检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归档。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
第三十四条
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场所违法行为警示记录系统;对列入警示记录的场所,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第三十五条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场所的经营活动信用监管制度,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并及时公布行政处罚信息。
第三十六条
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相互间的信息通报制度,及时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
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场所内有违反本条例行为的,有权向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等有关部门举报。
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等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应当记录,并及时依法调查、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
第三十八条
上级人民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在必要时,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调查、处理由下级人民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调查、处理的案件。
下级人民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认为案件重大、复杂的,可以请求移送上级人民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调查、处理。
第三十九条
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举报。接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处理。
第四十条
场所行业协会应当依照章程的规定,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加强对会员经营活动的指导、监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从事场所经营活动的,由文化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公安部门在查处治安、刑事案件时,发现擅自从事场所经营活动的,应当依法予以取缔。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经营许可证的,由原发证机关撤销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三条
场所实施本条例第十四条禁止行为的,由县级公安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责令停业整顿3个月至6个月;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经营许可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场所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公安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
(一)照明设施、包厢、包间的设置以及门窗的使用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
(二)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或者中断使用的;
(三)未按照本条例规定留存监控录像资料或者删改监控录像资料的;
(四)未按照本条例规定配备安全检查设备或者未对进入营业场所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的;
(五)未按照本条例规定配备保安人员的。
第四十五条
场所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公安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
(一)设置具有功能的电子游戏机机型、机种、电路板等游戏设施设备的;
(二)以现金、有价证券作为奖品,或者回购奖品的。
第四十六条
场所指使、纵容从业人员侵害消费者人身权利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由县级公安部门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七条
场所取得营业执照后,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向公安部门备案的,由县级公安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文化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6个月:
(一)歌舞场所的歌曲点播系统与境外的曲库联接的;
(二)歌舞场所播放的曲目、屏幕画面或者游艺场所电子游戏机内的游戏项目含有本条例第十三条禁止内容的;
(三)歌舞场所接纳未成年人的;
(四)游艺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机在国家法定节日外向未成年人提供的;
(五)场所容纳的消费者超过核定人数的。
第四十九条
场所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文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
(一)变更有关事项,未按照本条例规定申请重新核发经营许可证的;
(二)在本条例规定的禁止营业时间内营业的;
(三)从业人员在营业期间未统一着装并佩带工作标志的。
第五十条
场所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建立从业人员名簿、营业日志,或者发现违法犯罪行为未按照本条例规定报告的,由县级人民文化主管部门、县级公安部门依据法定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
第五十一条
场所未按照本条例规定悬挂警示标志、未成年人禁入或者限入标志的,由县级人民文化主管部门、县级公安部门依据法定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第五十二条
场所招用未成年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每招用一名未成年人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
第五十三条
因擅自从事场所经营活动被依法取缔的,其投资人员和负责人终身不得投资开办场所或者担任场所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场所因违反本条例规定,被吊销或者撤销经营许可证的,自被吊销或者撤销之日起,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5年内不得担任场所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场所因违反本条例规定,2年内被处以3次警告或者罚款又有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应受行政处罚的,由县级人民文化主管部门、县级公安部门依据法定职权责令停业整顿3个月至6个月;2年内被2次责令停业整顿又有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应受行政处罚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经营许可证。
第五十四条
场所违反有关治安管理或者消防管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由公安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场所违反有关卫生、环境保护、价格、劳动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与消费者发生争议的,应当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解决;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的,由场所依法予以赔偿。
第五十五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开办场所,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场所经营活动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明知其亲属开办场所或者发现其亲属参与、变相参与场所的经营活动,不予制止或者制止不力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五十六条
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向不符合法定设立条件的单位颁发许可证、批准文件、营业执照的;
(二)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擅自从事场所经营活动不依法取缔,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依法查处的;
(三)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通报后不依法查处的;
(四)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五)利用职务之便,参与、包庇违法行为,或者向有关单位、个人通风报信的;
(六)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
本条例所称从业人员,包括场所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保安人员和在场所工作的其他人员。
第五十八条
本条例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1999年3月26日院发布的《场所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世博会志愿者具体工作是什么?
上海世博局设置的部门及其主要职责如下:
1、办公室:负责局党政文秘、机要、档案工作;负责局党政制度建设;负责局党政综合、调研和信息工作;负责与组委会联络小组办公室及组委会各成员单位的日常联络;负责局党政信访工作;负责局党政保密工作。
2、综合部:制订、调整和平衡办博总体;综合分析办博情况,制订对策,协调推进;提出世博会组织机构建议方案;负责重大项目的前期评估、审核与立项;平衡总体资金;协调推进科技办博工作;归口管理世博局课题研究工作。
3、国际参展部:负责国家、国际组织、城市、企业的招展;协助中国总代表工作;牵头组织参展谈判及合同签订工作;牵头联络参展方参展服务事项;联络国际展览局。
4、国内参展部:负责国内各省市及港澳台地区的参展;牵头组织参展合同签订工作;牵头联络参展方参展服务事项。
5、外事办公室:负责为国际参展与全局各部门提供外事服务;负责世博局外事管理;组织安排局外事来访及出访活动;负责各类外事手续的审核与办理;提供翻译(口译与笔译)服务;协调安排相关国际会议。
6、主题演绎部:组织开展主题演绎研究与策划;协调活动、论坛、规划、运营等方面的主题内容;负责指导主办方场馆主题展示工作;负责与参展方进行主题沟通与协调。
7、展馆展示部:组织制订中国馆、主题馆(含探索馆、上海馆)等的策展及布展方案;组织实施中国馆、主题馆(含探索馆、上海馆)等的布展工作;组织实施中国馆、主题馆(含探索馆、上海馆)等的运营管理与撤展。
8、城市最佳实践区部:负责策划与制订城市最佳实践区展示方案;组织城市最佳实践区参展主体遴选工作;组织协调城市最佳实践区规划及落地、建设、布展等工作;负责城市最佳实践区运营管理与撤展。
9、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组织贯彻执行相关建筑技术方针、政策、规范、规程、规定和标准,以及组织推广应用建筑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机具;指导官方参展者和承包商编制相关《施工(安装)组织设计》文件,并组织相关文件批准和管理工作;负责组织提供建设材料、设备和建筑制品相关技术性能要求和质量标准,并负责相关技术和质量疑问解释工作;主持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负责处理相关技术问题、质量问题、以及质量和安全等事故;负责技术课题的研究、总结和应用,指导技术资料管理工作,以及撰写技术总结;负责总体施工方案和项目交叉施工的审核。
10、总建筑师办公室:组织并指导世博园区临时建筑和设施设计标准、规范的编制,并督促标准、规范的执行;负责世博园区内各类建筑、设施的功能关系及布局的协调;组织对建筑相关技术课题研究,协调并控制园区内建筑风格和立面、色彩等;组织对园区内整体环境的设计控制,促进公共活动空间、绿化景观、标志标识、信息指标等的整体性;协助解答参展方在建筑设计等方面的有关技术问题;落实园区控规和参与修编;根据需要,负责向世博会组委会、执委会、国际展览局的园区总体设计方案汇报稿的起草工作。
11、工程部: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负责联络协调园区周边大市政配套设施建设;负责公建配套建设协调。
12、市场开发部:制订市场开发总体,总体协调市场开发工作;负责合作伙伴和高级赞助商的招商、管理和服务;负责活动、项目的商业化运作;负责特许产品的经营;负责企业招展相关前期工作;负责参展者商业宣传与表演、样品及食物派发等商业化活动中与市场开发相关的内容的管理。
13、运营部:负责制订运营;负责园区商业场地招商与管理;牵头园区物流、仓储系统的规划设计与管理;负责园区标志、标识系统和环境氛围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负责园区公共区域运营管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负责出入口票检管理;负责世博村及其他宾馆的订房管理;负责管理“参观者服务中心”。
14、世博局参观者服务中心(系运营部下属机构):负责参观者服务专项的制订;提出参观者服务的配套设施、设备和参观服务中的信息系统需求;负责组织实施参观预约服务;负责参观者服务指南和服务手册的编写;负责组织制订园区导游标准;负责组织编制、开发园区参观指南、导游地图和园区电子导游器材;统筹管理参观者服务相关工作。
15、世博局票务中心:负责制订票务总体;负责组织门票设计、制作与管理;协助票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开发与维护;负责门票营销与推广;负责门票销售管理。
16、安保部:制订与实施世博会安保工作总体方案和阶段性方案;组织对世博会各类信息系统与硬件设施进行安全审核;组织开展世博会安全风险评估,制订各类突发案(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组织设计、制作、管理各类证照;负责国家安全工作,组织世博会安保服务。
17、新闻宣传部:制定世博会沟通推介总体及阶段性,开展海内外公众宣传,实施和管理社会推介活动并管理世博会公共关系事务;承担上海世博会新闻中心办公室职能,负责世博会新闻管理和信息发布工作,以及管理世博网和《上海世博》杂志;负责世博会论坛总体方案策划、组织和实施工作;负责组织、策划和开发世博会宣传品工作;负责世博会视觉识别系统的制订和执行;负责收集、整理和保存世博会相关新闻资料、和声像资料;牵头推进“网上世博”工作。
18、世博网站(系新闻宣传部下属机构):负责世博网总体策划、内容管理及中文信息编;协助组织世博网应用系统的开发及维护;负责世博局及世博网邮箱系统管理;负责网上世博会项目。
19、《上海世博》杂志编辑部(系新闻宣传部下属机构):负责编出版《上海世博》杂志,报道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备与运营情况,发布世博会相关政策、规定、信息等;筹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库,拍摄、集并管理世博会相关的各类资料;协助新闻宣传部做好世博会筹备过程中相关的出版物和宣传资料的编辑出版工作;按照世博会整体宣传推介,配合新闻宣传部,做好沟通推介工作。
20、活动部:组织策划开幕式、闭幕式、中国馆日,文娱节庆等各类活动;组织世博会吉祥物、口号、歌曲等征集活动;组织协调世博会相关活动与演出的筹备工作。
21、交通管理部:按照总体规划,提出园区内外道路交通建设和运营的总体方案;制定和协调落实世博会园区内外道路、公共停车、交通枢纽等硬件系统的运营组织方案;制定及协调落实世博会园区内外地面公交系统、水上交通系统、轨道交通系统的组织方案、管理措施、应急方案及实施;参与世博会基础设施、场馆、物流、仓储、安保、信息化等系统的方案制订工作,提出交通相关专业意见;参与参展方会谈中涉及交通方面的工作,并审核参展方提出的展览方案中交通部分内容。
22、规划部:负责详规修编;负责规划控制和审批;负责综合和协调管线规划;负责编制和提供参展方规划参数;负责协调参展者相关规划审批工作;负责园区周边建筑及环境综合整治的协调指导。
23、世博局参展者服务中心:制订参展者服务总体与专项方案;组织建立一门式服务平台,并组织协调与参展者事务相关的各部门与有关单位为参展者提供服务;牵头组织落实建设、布展、运营等方面参展者所需的行政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
24、信息化部:负责制订与实施上海世博会信息化工作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及专项;组织实施世博会信息(通信)系统的总集成;负责指导世博会信息(通信)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开发建设与安装调试,配合对信息(通信)系统工程进行质量控制与验收;管理世博局信息中心。
25、世博局信息中心(系信息化部下属机构):负责世博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设计与协调落实;负责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实施与管理;负责网站、场馆及局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与技术服务。
26、资金财务部:负责统计汇总世博会建设等资金情况;负责世博局资金财务、国资监管等工作;制订世博会援助基金使用方案、管理援助基金;接收、管理、处置世博会赞助收入;负责世博会捐赠工作;联络财税政策落实工作;组织实施世博会保险工作。
27、人力部:负责制订并管理世博局部门设置、部门职责及人员编制;管理世博局人力;负责园区工作人员归口管理;协助市委组织部做好下属单位领导班子管理的具体工作。
28、世博局园区志愿者工作部/培训中心:牵头制订世博会园区志愿者工作总体规划;制订园区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宣传、保障等工作;负责园区志愿者调配、管理、保障等日常工作;配合有关单位开展志愿者相关工作;制订世博会培训总体规划及分类;组织、协调并实施专职办博人员、执委会单位办博人员、世博会建设与运营相关单位工作人员、服务供应商、园区志愿者等人员的培训工作。
29、法律事务部:维护上海世博会标志权益和世博局权益;协调联络各参展方知识产权及其他权益的维护工作;起草、审核世博局法律性文件;提供内部法律咨询。
30、世博局行政中心:负责世博会行政中心规划、管理等工作;负责世博会工作人员用餐、交通等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大型会议会务及内外事接待的后勤服务工作;负责局行政经费、设备、办公用品、VIK实物、公务车辆、公务礼品与纪念品等行政管理工作等。
31、党群工作部:负责世博局党的组织、宣传、统战、群众等工作;承担世博局机关党委、机关工会工作;负责指导局下属单位党群工作。
32、监察审计部:承担世博局纪检工作;负责世博局行政监察工作;负责世博局内部审计工作;指导局下属单位纪检、监察、审计工作。
为何中国高铁技术如此快的发展而汽车技术水平还是这么低?
“志愿者”的英文为volunteer,来源于拉丁文valo或velle,意思是“希望、决心或渴望”。在西方,志愿者被认为是在职业之外,不受私人利益或法律强制驱使,为改进社会、提供而付出努力的人们。我国的志愿者协会给“志愿者”下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志愿者有不同的称谓,例如在我国香港称其为“义工”,在我国台湾称其为“志工”。
今天,志愿服务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志愿者的身影已遍布于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志愿服务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善举就是志愿服务;有人认为志愿服务是不能有任何酬劳的;还有人认为只捐钱没有从事实际服务工作的不能算作志愿服务。那么,到底什么是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个体为了增进邻人、社区、社会的福祉而进行的非营利、不支酬、非职业化的行为。志愿服务的表现形式很多,从传统的邻里互助到今天的为解除痛苦、解决冲突与消灭贫穷而进行的努力等都属于志愿服务。
美国社会工作协会认为,追求公共利益、本着自我意愿与选择而结合的一群人称为志愿服务团体,参与这种团体工作的人称为志愿者,而这种团体工作则称为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应具有以下特征:(1)自愿行为:出于个人的济世胸怀服务社会,其行为是自愿选择,而非受第三人或外界的强制。(2)无报酬的奉献行为: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和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帮助,但求
奉献,不求回报。(3)出于助人动机的行为:帮助他人,使社会更美好。
今天的志愿服务已经发展成一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事业,主要有自助和互助型志愿服务、慈善事业型志愿服务、运动和宣传型志愿服务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志愿服务的形式更加丰富,它在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方面的作用也更加显著。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这句话指出了志愿精神的本质,表达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由衷赞美。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1.奉献
“奉献”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1938年,白求恩大夫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中国,为八路军提供医疗救治服务,帮助创办了军区卫生学校,亲自编写各种教材并讲课。1939年秋,他在抢救伤员时因不幸感染而牺牲。白求恩大夫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中国,这种国际主义精神也是奉献精神的重要体现。
2.友爱
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没有收入高低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如无国界医生,他们不分种族、政治及宗教信仰,为受天灾、人祸及战火影响的受害者提供人道援助,他们奉献的是超国界之
爱。1999年10月15日,无国界医生组织因“一直坚持使灾难受害者享有获得迅速而有效的专业援助的权利”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3.互助
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志愿服务者以“互助”精神唤醒了许多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他们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献。“助人自助”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自强自立,重返生活舞台。受助者获得生活的能力后,也会投入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志愿活动中,这些志愿活动都涵盖着深刻的“互助”精神。
4.进步
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志愿活动中无处不体现着“进步”的精神,正是这一精神使人们甘心付出,追求社会和谐之境的实现。
志愿服务有着重要的价值,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志愿者受到人们的尊敬,志愿服务也受到社会的重视。那么,志愿服务的价值有哪些呢?
1.精神价值
志愿服务具有崇高的精神价值,这是超越物质追求的。对志愿者个人来说,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奉献精神得到彰显,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同时,志愿服务对整个社会的精神追求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无论是古老的东方文明,还是悠久的西方文明,都含有对至善至美的社会精神的追求。
2.社会价值
志愿服务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志愿服务以扶贫济困、扶弱助残为主体,在城乡发展、社区建设、抢险救灾以及大型社会活动等公益事业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志愿者通过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怀,消除了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志愿组织的存在是和市场功能的重要补充,它们以独特的方式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服务。另外,通过共同参与志愿活动,不同社会群体与阶层之间加强了相互了解和沟通,缓解了社会矛盾,增进了社会信任,对社会问题的消解发挥了积极作用。
3.经济价值
志愿服务能够创造社会经济价值。志愿服务不以获得直接的工资、为目的,因此许多社会公益活动和大量的非营利组织愿意让志愿者参与其中,从而获得人力方面的支持,大大地节约了成本,为社会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出价值与效益。如在大型活动中,通过志愿者提供无偿服务,可以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关资料显示,1996年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有6万多名志愿者,节省经费约1.3亿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有约4.7万名志愿者,节省经费约9000多万美元;2004年雅典奥运会有6万多名志愿者,节省经费约1.2亿美元。
4.教育价值
志愿服务能够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青少年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青少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现实途径之一。在志愿服务实践中,青少年丰富了生活体验,培养了公民意识,提高了组织和协调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荣誉感。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素质能力得到整体提高,这为社会的良性运行和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除以上价值外,志愿服务对其直接受益者——服务对象,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志愿者让服务对象感受到人间的温情与关怀,帮助服务对象融入社会,增强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管理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首先说高铁和汽车的几个不同。
一,重视程度。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基础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薄弱,人口众多,发展航空运输成本/技术管理要求高,运量太低,价格太贵,难以在短期内满足我国的运输要求。铁路运输作为国有经济动脉,尤其是对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铁路系统的发展水平对于整个国家,是0或1的选择。而汽车工业可以满足于能用就行,代步车、一般货运车国产的也大差不差了,大家直观感受的更多是舒适性乘用车/豪华汽车甚至超级跑车,国产的不行。汽车工业水平对于国家来说,并不是0或1的选择,可以有自主+进口灰色过度。
二,市场选择。我国吸收国外技术结合自主研发,生产出的高技术水平高铁列车后,可以确保被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选择,所以对于基本确定的市场选择,整个铁路工业体系有动力也可以获得充分信任的资金去进行升级。反观国产汽车工业,设国内某企业生产了和奔驰E300同样技术水准的豪华轿车,价格一样,愿意为之掏钱的客户又有多少呢?如果研发了这款汽车,但因为品牌积累/附加身份价值/主观审美等原因,销量很糟糕,均摊研发成本可能会高到让国产豪华轿车的真实售价远高于奔驰E300。在这种不确定因素下,汽车工业的升级动力很有限。(这也是我国能造火箭导弹飞船军舰飞机航母,却造不出好的汽车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国际环境。在中国高铁(此处非贬义)之前,西方国家对高铁建设也并不是很有热情。德国国土面积不大,且星罗棋布着中小城市,低速铁路和其超级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已然足够。日本地形狭长,没有建设高铁网络的条件。加拿大人口太少,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美加边境。美国国内民用航空发达,汽车上的国家对铁路欲望不强烈,只有中国有着强大的高铁市场潜力。国外高铁巨头总会有一种积累了几十年技术却无太多用武之地的惆怅感。在引入国外技术时,铁道部在德国西门子、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加拿大庞巴迪等国际巨头中纵横捭阖,有着被人喻为“二桃杀三士”的高超政治手腕。当然这里面有着当年铁道部***的长袖善舞,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国广阔的国土和众多且分布并不集中的人口有发展高铁的巨大潜力,而对于幅员并不辽阔或者地形狭长或者运输方式多样的国家来说,积累了几十年的技术很可能收益有限,不如卖给中国了。(不过依然要给当年铁道部门的政治手腕点赞,太强悍了,我想如今的阿尔斯通或者川崎重工应该是十分后悔开价这么低了)而汽车工业,历经百年,整个产业体系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是世界第三、第四工业国(产值计)的支柱产业,是世界第二工业国(产值计)的重要产业,怎么可能轻易把技术和市场拱手让人?中国这家伙很多领域吃了技术就绝对不会吐市场的,一定要严防死守!!!对于中国来说,实验性质的高水平汽车根本不是难事,但是对于高水平汽车的工业化生产、整个汽车工业体系设备/生产人员/管理的配套/市场的培养/和市场在互动中的磨合等综合方面,追起来并不是一星半点。
总结
高铁无疑是我国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且取得自主化的最典型的成功,其对我国经济和制造业意义重大。这里有着各种客观的原因,也有当年铁路人高瞻远瞩、奋力拼搏主观意识。某种意义上,高铁相比于汽车,好比我国的竞技体育和我国的全民体育,竞技体育可以在短时间内出效果,奖牌无数,而全民体育考验的是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教育体系、基础设施、文化体系、卫生体系、国民意识……体系的交错复杂,相比于若干个属性的进步,所需要的时间是几何级上升的。也许体系的每一个环节门槛都不高,但是综合起来其实是很要命的。特别申明高铁能够在吸收技术的同时保住市场,固然有各种客观因素。但是,以和张曙光为典型的那一批铁道部高层,以理想主义者的伟大意念、铁血的拼搏精神、超强的政治手腕,用最低的成本打好了我国高速铁路的高质量地基,这个功绩不容抹杀。讲真,能为民族干大事的,拿几个钱,玩个把女人算什么啊?合法妻子就四个,也不妨碍是伟大领袖啊~
求沈阳历史及现今人口 经济 文化发展情况
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 毕业 论文,少不了论文拥有一个新颖的题目,论文题目足够有吸引力能够顺利答辩评审老师。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管理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网红的现状、问题及其治理
2、走向公共管理新范式:转型中国的策略选择
3、大数据与公共管理变革
4、公共管理研究如何“接地气”
5、大数据与公共管理创新
6、公共管理的认知科学研究:范式挑战与核心议题
7、“良方”不能缺“药引”:公用事业市场化与公共管理改革协同发展
8、范式之争:新公共管理理论再思考
9、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研究生的服务学习
10、多维视角下的新公共管理
11、公立医院建设引入社会资本的公共管理研究
12、后新公共管理运动理论视角下我国绩效审计研究
13、新时期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及解决之道
14、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研究
15、从官僚制行政到民主治理:公共管理范式转换的再思考
16、公共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7、中国公共管理体系的核心逻辑及与其他体系的对话
18、基于交叉学科视域下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19、公共管理中的他者
20、公共管理创新与实现包容性人类发展
21、 企业管理 视角下公共管理的 反思
2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培养体系研究
23、公共管理在新常态下的发展路径探析
24、公共管理 创新思维 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5、社会组织承载公共管理职能问题研究
26、公共管理变革与大数据应用的思考
27、“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学科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
28、基于新公共管理的普通高校管理改革对策研究
29、论我国廉政 文化 的重构
30、实现从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的转变
31、基于公共管理角度的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困境分析——以公交行业为例
32、公共管理本质特征及时代性分析
33、国外公共管理抗解问题研究综述
34、共生理论及其在公共管理学科的适用性研究
35、公共管理类大学生校外实践 教育 基地建设
36、变革时代公共管理学科的新整合——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再思考
37、协同创新视角下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机制探析
38、常态下的公共管理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39、论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40、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分析
41、公共管理专业课研究性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以公共事业管理学课程为例
42、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部门 人力管理 研究
43、试论大众传媒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44、马克思主义的管理思想与当代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45、中国公共管理案例教育发展进程评估:1986~2016
46、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47、 公共管理范式的兴起与特征研究
48、风险感知、公共管理信任与食品购买行为——对中国消费者品牌食品与安全认证食品购买行为的解释
49、大数据时代公共管理的挑战及创新模式探究
50、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范式探索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题目
1、 地方景区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对策浅析
2、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文献研究综述
3、 国内景区管理研究十年--基于《旅游学刊》的综述
4、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析
5、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景区管理与服务探讨
6、 长白山旅游景区管理问题研究
7、 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 智慧旅游视角下的景区游客管理体系研究
9、 五台山景区管理研究
10、 基于环境认知的生态旅游者对景区管理方式的态度测量
11、 推行生态型旅游景区管理
12、 浅析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3、 优化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对策研究
14、 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措施
15、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16、 旅游景区管理改革创新研究
17、 智慧景区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18、 试论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基于网格化的景区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研究
21、 旅游法背景下景区管理的游客满意度研究
22、 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景区管理
23、 庄河市旅游景区“四维互动”管理模式研究
24、 西安旅游从业人员景区管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25、 景区拥挤度评价体系研究
26、 四川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的智慧
27、 旅游景区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28、 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景区管理发展探索
29、 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0、 云和梅源梯田景区管理创新实践探析
31、 我国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研究
32、 旅游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 五台山景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34、 临海古城“智慧型”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研究
35、 高速免费与景区管理的矛盾探究--以华山景区为例
36、 电子门票让景区管理更规范[N]
37、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旅游景区管理的和谐共生机制探究--以九寨沟景区为例
38、 庐山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9、 浅谈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锦州市旅游景区为例
40、 论低碳经济视阈下的绿色景区管理
41、 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
42、 毕节试验区百里杜鹃景区管理体制变迁的旅游效应研究
43、 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南充市凌云山生态景区为例
44、 基于RFID的旅游景区管理
45、 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测评体系构建与实证检验
46、 基于社会责任的重庆市遗产型景区管理机制研究
47、 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路径研究
48、 石家庄旅游景区管理现状与提升对策探索
49、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景区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50、 旅游景区管理现有问题及其对策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1、从翻译目的论角度论建筑英语汉译
2、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和评价体系研究
3、国际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4、基于ERP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建筑工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6、建筑行业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精益建造在L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9、ED泵业公司新建厂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10、S大学宿舍大楼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11、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
1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4、建设工程质量法律制度研究
15、建设工程项目合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16、工程管理模式-在Z集团中的应用研究
17、地方性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18、某房地产企业工程管理流程的改进探索
19、东莞市西城建筑公司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0、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社会支持、个体应对方式、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21、天津大学高科技楼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22、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探讨
23、广东某民营房地产企业工程管理模式的研究
24、邢台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5、建筑智能化总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26、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27、房地产集团管控下多项目群工程管理体系构建及应用
28、基于上下文感知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29、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方案设计与应用
30、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31、智能化工程的范围管理研究
32、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3、基于TQC理论的建筑物渗漏原因分析与防治
34、六西格玛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
35、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用陶瓷颗粒绝热系统技术及管理研究
36、伊春市林业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37、YCBM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研究
38、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政策的评价研究
39、中国建筑企业海外工程承包项目管理因素研究
40、房地产建筑工程外墙打围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41、对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研究
42、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问题研究
43、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系统的开发
44、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45、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 方法 研究
46、建筑节能工程管理及信息系统研究
47、Y建筑公司绩效考核方案设计
48、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在WTO“后过渡期”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
49、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50、现代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管理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管理类论文范文参考
★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参考200条
★ 管理类毕业论文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 管理类论文范文
★ 管理类本科论文
★ 管理类毕业论文范本
★ 管理类论文
企业如何降本增效
2006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 2007年05月10日 信息来源: 市统计局
--------------------------------------------------------------------------------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的带领下,认真贯彻沈阳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速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着眼于实现“两个不低于”和“三大目标”,深入开展“开放年”活动,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137.7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增加值1209.6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6.1:43.5:50.4调整为5.5:45.8:48.7。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539亿元,增长18.8%,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6.4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5%,高出上年0.8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5.8亿元,增长27.3%。地方财政支出330.1亿元,增长31.6%。其中,农业支出10.6亿元,增长22.5%;科技支出7.5亿元,增长42.5%;教育支出33.8亿元,增长21.7%;社会保障支出46.8亿元,增长25.2%;城市维护费支出39.0亿元,增长35.6%。
农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3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种植业产值 95.3亿元,林业产值 6.0亿元,畜牧业产值121.0亿元,渔业产值13.5亿元。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59.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21.4万吨;水果产量11.8万吨,增长6.5%;蔬菜产量271.5万吨,增长13.6%。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56万公顷,增长3.5%;植树4262.4万株。肉类总产量76.3万吨,增长8.4%;禽蛋产量45.8万吨,增长7.8%;牛奶产量28.8万吨,增长35.7%。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51.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7.7万吨,地膜覆盖面积达到3.4万公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就。创建农民科技研修基地100个;拥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36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8个;各类富民经济小区发展到3780个;蔬菜保护地面积3.93万公顷,花卉生产基地54个;千元高效田面积达到16万公顷;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81个,其中省级以上的27个,年销售额317亿元,较上年增长31%;各类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68个。全市耕地已全部通过环境质量检测,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达18.9万公顷,增长10.5%;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138个,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399个;拥有绿色食品138个,有机食品3个。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粮食及大豆 万吨 321.4 -6.2
#水稻 万吨 105.2 17.0
玉米 万吨 1.9 -14.6
小麦 万吨 1.9 3.4
大豆 万吨 5.2 -33.7
油 料 万吨 3.5 5.7
蔬 菜 万吨 271.5 13.6
主要畜禽产品、水产品生产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肉类总产量 万吨 76.3 8.4
#猪牛羊肉 万吨 47.5 13.9
牛奶产量 万吨 28.8 35.7
禽蛋产量 万吨 45.8 7.8
生猪出栏数 万头 409.8 13.1
牛出栏数 万头 57.1 36.7
羊出栏数 万只 68.0 4.0
猪年末存栏数 万头 250.4 10.6
牛年末存栏数 万头 55.1 13.3
羊年末存栏数 万只 57.1 -5.7
水产品 万吨 16.2 8.2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0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29.3亿元,增长32.5%。其中,重工业增加值671.9亿元,增长34.7%;轻工业增加值257.4亿元,增长27.0%。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68.1亿元,增长19.5%;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19.9亿元,增长3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286亿元,增长36.7%。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化工、IT产品、农副产品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等八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758.6亿元,增长34.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1.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419.7亿元,增长45.2%。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189.4亿元,增长40.5%。工业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96种,其中,国家级名优产品11种,省级名优产品94种。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81.8亿元,增长50.1%;利润总额74.4亿元,增长64.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7.2%,比上年提高23.7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为.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汽车 辆 266605 92.7
#中华轿车 辆 63298 783.3
宝马轿车 辆 25808 165.1
汽车发动机 万千瓦 2870 85.8
金属切削机床 台 80681 18.2
#数控机床 台 15216 50.2
矿山设备 吨 106989 -5.9
水泥设备 吨 22250 4.1
蓄电池 万千伏安时 180 28.9
输送机械 万米 21.2 71.4
变压器 万千伏安 4613 28.2
彩色电视机 万台 272 33.8
化学原料药 吨 34758 4.0
轮胎外胎 万条 363 12.9
铝材 吨 45854 35.5
皮鞋 万双 3191 9.9
啤酒 千升 606427 13.5
液体乳 万吨 47.1 62.1
软饮料 万吨 118.2 22.0
味精 万吨 5.2 12.0
建筑业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9.5亿元,比上年增长6.0%。资质等级以上企业完成施工产值 391.3亿元,增长19.7%;施工面积 3031万平方米,增长13.6%;竣工面积1408万平方米,增长 11.8%;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 13万元/人,比上年提高6.6%。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0.3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01.1亿元,增长31.9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9.2亿元,增长22%。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384.7亿元,增长14.4%;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299.5亿元,增长35.2%;民间投资1106.1亿元,增长37.3%。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7.3亿元,增长 51.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16.3亿元,增长37.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36.7亿元,增长26.7%。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05年的1.8:38.2:60调整为2:40:58。完成工业投资694.3 亿元,增长 36.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05年的37.4%上升至38.8%。全市新增固定资产1045.1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全年城镇开(复)工建设的3000万元以上项目1692个,完成投资1330.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14个,完成投资1022.2亿元。建成投产的3000万元以上项目682个。国电康平发电有限公司电厂一期工程、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的50万吨/年催化热裂解制乙烯等一批工业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沈阳机床搬迁改造、13万吨丙烯酸等项目建成投产。沈阳地铁一号线及延长线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6.6亿元,地铁二号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奥体中心体育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沈西、沈北开发大道、沈铁大道顺利竣工通车。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38.3亿元,增长30.2%。房屋施工面积3456万平方米,增长11.4%;房屋竣工面积1185.3万平方米,增长12.1%。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243.8万平方米,增长 24.9%,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150.6万平方米,增长 23.6%;商品房销售额419.9亿元,增长 32.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366.4亿元,增长30%。
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
全年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7552万吨,比上年增长10.7%。其中,铁路846万吨,剔除玉米转化减少粮食运量因素,增长7.8%,铁路货运中集装箱发运量增长26%,钢铁发运量增长28.8%,工业机械发运量增长12%;公路货运量16700万吨,增长11.2%;民用航空货运量6.3万吨,增长10.1%。完成旅客发送量9598万人次,增长11.2%。其中,铁路3096万人次,增长7.3%;公路6152万人次,增长13.3%;民用航空350万人次,增长12.7%。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47.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5.1%。其中,载客汽车31.1万辆,载货汽车9.3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28万辆,增长48.2%。
沈阳与国际29个城市、国内37个城市(地区)通航。沈阳机场航线达到83条,其中,国际航线34条,国内航线49条。运输飞机起降4.8万架次,增长13.6%;机场旅客吞吐量534万人次,增长17.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3.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7亿元,增长11.6%;电信业务总量138.2亿元,增长25.7%。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29万门,比上年增长18.9%。城乡固定电话用户374万户,增长3.3%,其中城乡住宅电话用户322万户。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39万户,新增1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已达412万户,新增64万户。国际互联网络登记注册用户达到83.4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65.9万户,增长33.1%。固定电话普及率为5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58部/百人。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按商品用途划分,食品零售额392.9亿元,增长14.9%;服装零售额230.8亿元,增长14.1%;日用品零售额425亿元,增长14.6%。据对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统计,汽车零售量6.8万辆,增长15.7%;数码相机6.2万台,增长92.5 %;移动电话89.6万部,增长17.2 %;房间空调器10 万台,增长42.6 %;摄像机4.2万台,增长61.0 %。
全市处于营业状态的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综合超市和专业超市54家,其中10000平方米以上超市40家。连锁店铺达4500余个。
全年实现商品购进总额339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商品销售总额3626.2亿元,增长13.9%,其中批发2728.9亿元,增长13.0%。
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863项,外资额85.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3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9%。
全年进出口总额5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进口总额26.3亿美元,增长18.6%;出口总额26.6亿美元,增长13.4%。完成出口商品供货值182.7亿元,增长11.2%。
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同金额28803万美元,增长177.5%;实现营业额12700万美元,增长43.4%;外派人员1.59万人次,增长10.9%。
截止2006年底,同世界上12个国家的13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旅游业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 4553 万人次,增长28.9 %,其中世博园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68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40万人次,增长22.5%。实现旅游总收入272.7 亿元,增长20.5%,旅游外汇收入 2.3 亿美元,增长33.5%。三个“黄金周”累计接待游客53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5亿元。全市国际、国内旅行社累计181家。星级饭店(宾馆)111家,其中,三星级54家,四星级15家,五星级5家。全市星级饭店(宾馆)客房出租率达到64.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金融、保险业
年末全市银行机构及网点 1063家。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101亿元,比年初增长11.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14.5亿元,增长10.9%;余额2614.4亿元,比年初增长12.4%。银行现金收入8944.4亿元,现金支出869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6%和 12.1%。收支相抵,货币回笼 244.5亿元。全年证券交易额2993.9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其中,股票交易额2595.9亿元,增长2.2倍;国家债券交易额113.2亿元;基金交易额38.4亿元,增长4.9倍。
年末全市保险机构及网点144家,实现保费收入54.3亿元,增长1.6%。其中,国内财产险保费收入17.9亿元,增长15.6%;人身险保费收入36.4亿元。支付各类保险赔款总额18.3亿元,增长38.1%。其中,国内财产险赔款金额8.9亿元,增长0.8%;人身险赔付金额9.4亿元,增长1.1倍。
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8。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0.8,消费品价格指数102.2。分类别看,食品类指数103.4,烟酒及用品类指数101.1,衣着类指数104.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指数100.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指数101.0,交通和通讯类指数98.7,、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指数99.6,居住类指数102.2。
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102.9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107.05。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06.6,其中住宅商品房价格销售指数106.9;房屋租赁价格指数102.3,其中住宅租赁价格指数101.2。
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4.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87.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25.8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6.7亿元,增长4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2亿元,增长3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5亿元,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8.5亿元,增长10.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85亿美元,增长56 %;出口6.2亿美元,增长15.4%。
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55.4亿元,比上年增长26.3%。重点实施了西部开发大道、胜利南大街延长、沈北开发大道和沈铁大道4条区域通干道建设工程,建成了卫工桥。开工建设兴华地道桥、北一路公铁立交桥、三好跨河桥、南阳湖跨河桥等桥梁工程。完成了105条二级以下街路、65万平方米的小巷改造工程;建设了1012公里农村公路。
市区铺装道路总长度2533公里,总面积4323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2932 公里,路灯 15.3万盏,永久性桥梁233座。
公用事业
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达到1710公里,比上年增加22公里。年内新增更新公交车辆536辆,公交标准运营车辆5587标台,比上年增长3%,其中小公汽409标台。市内公交运营线路142条,比上年增加6条;公共交通客运总量达到9.0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年末全市出租汽车19318辆。
全年新增供水管网7公里,供水管道总长度2965公里,供水量 5.24亿立方米,综合日供水量155.1万吨。新、改、扩建热源20处,供热面积达到15800万平方米。煤气供气管道总长度2295公里,人工煤气、天然气及液化气家庭用户达到153.8万户。
环境保护
全面展开生态城市建设,沈北新区、于洪区、辽中县、法库县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的验收,创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10个、市级环境优美村28个、生态环保模范小区(单位)19个、市级绿色社区22个,创建安静小区19个。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1天,实施了污染源烟尘治理、拆除分散供暖锅炉房、扬尘污染控制等空气环境质量改善工程,全市范围内拆除烟囱210根,锅炉2台,完成6万户棚户区的改造,搬迁企业45家,全市“三堆”覆盖率达到96%,建成区内裸露地面覆盖率达到92%。实施细河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建成运行20万吨/日仙女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15万吨/日西部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3%;对细河24公里城市段进行了清淤工作,清除了30万立方米污染严重的底泥。开展重污染行业整顿行动,对64家造纸企业实施停产治理。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实施了48条街路机动车禁鸣工作。围绕噪声污染热点扰民问题,推进《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立法。
城市绿化
主要实施了和平大街、方型广场等5块街头公共绿地,黄河北大街、东陵路、迎宾路三条出口路重点部位绿化工程,浑河南岸植树,以及市区内主要街路植树工作,新增绿地1.3平方公里。植树 60万株。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339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1%,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8平方米,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0.14平方米。
三、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承担国家863、科技支撑、3项目74项,举办重大科技活动26项。科技型企业达到5100家。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其中1人为双院士。市及市以上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17个。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3185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110项(国际领先15项,国际先进95项);达到国内水平3075项(国内领先141项,国内先进2172项,国内一般762项)。高新技术产值1500亿元,各类技贸机构技术贸易成交额40.2亿元。专利申请433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677件;专利授权251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52件。
教育
普通高等院校 30所,其中,高等专科职业技术院校10所。招收本、专科学生8.8万人,在校生30.1万人,本、专科毕业生6.7万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研究生10007人,在校研究生25880人,毕业研究生 5575人。
普通中等学校472所。其中,普通中学348所,在校生36.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35所,在校生5.8万人;职业中学85所,在校生5.5万人。技工学校32所,在校生1.6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3.5%。
小学校849所,在校生37.8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96%,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5%。
文化
成功举办第六届沈阳艺术节,推出10台精品剧目。全市各专业艺术院团共演出1000场,演出收入突破1200万元。全市100多家民营演出团体共演出15000场。全年共组织8大系列文化活动20000余场,受益群众达千万人次。文物保护及展览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接待观众166万人次,门票收入4616万元,比上年增长17%。新发现青铜时代遗址等一批历史遗迹。锡伯族家庙、高台山文化遗址被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金融博物馆建成开馆。全年引进境外文化活动22起,组织出国演出团组18起。
年末拥有市级群众艺术馆2个,博物馆5个,公共图书馆2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
卫生
全市有卫生机构659个(不含诊所、卫生室、医务室及村级卫生组织)。其中,医院211个,卫生院1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疾病防治控制中心(防疫站)19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5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4个,卫生监督所14个。年末实有病床3522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4721人,其中,执业医师16770人,执业助理医师1624人,注册护士16871人。
体育
参赛辽宁省第十届运动会,创造了省运会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城市包揽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三个第一的新纪录,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先后举办中日韩三国围棋元老赛、沈阳龙舟大奖赛、“浑河晚渡杯”沈阳万人生态慢跑、奥林匹克健身路命名仪式暨“三星电子杯”迎奥运万人长跑、“哈啤杯”万人横渡浑河等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到2006年底,全市体育人口达355万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沈阳足球赛区筹备工作稳步推进,奥体中心体育场建设进展顺利。
社会保障和社会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8.9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5万人。216.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46.9万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为72.9万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了养老金,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8.08万户、15.87万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18亿元。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260元/月。4.47万户、8.58万农村特困群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730万元。农村低保标准三县一市为每人800元/年,其他区为每人1000元/年。9.13万城市特困居民享受医疗救助,累计救助金额2432万元。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机构174个,床位13455张,收养各类人员9436人。全年通过发售**筹集社会资金8810万元,接受社会捐款1172.7万元。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0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万人。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499.9万人,县(市)人口203.7万人;农业人口248.6万人,非农业人口454.6万人。人口出生率6.93‰,比上年下降0.16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81‰,下降0.3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12‰,上升0.23个千分点。生育率达到99%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5。
就业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00.2万人,比上年增长0.02%。在岗职工95.3万人,比上年减少0.3%。其中,国有经济单位56.3万人,增加0.8万人;集体经济单位6.8万人,减少0.5 万人;其他经济单位32.2万人,减少0.6万人。从在岗职工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0.7万人,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37.2万人,减少5.6%;第三产业57.4万人,增加3.4%。年末离岗职工19.4万人。
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0.1万个,实现实名制就业25.5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1.02万人,发放小额担保5951万元,新增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15.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11.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5.07%。
居民收支、工资及人均储蓄
全年城镇单位全部职工平均工资19812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3392元,增长17.6%。城乡居民人均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7415元,增长9.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1.4元,增长 15.4%;人均消费支出8670.3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5712.5元,增长13.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94.3元,增长12.9%。
居住水平
城镇住宅建设投资407.2亿元,比上年增长26.7%;新建成住宅1067.1万平方米,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5.2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5.3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9平方米。
世博局的部门设置
我们先来看看政策层面的降本增效做法:为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江苏省先后3次出台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相关文件,旨在为我省实体经济减负,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轻装上阵”。
一是企业降本增效应立足于建立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通过政策不断加码或缩减各项投资等办法压低成本、释放利润,以度过眼前难关,这种思维忽略了降本增效的长久效用。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责无旁贷,但各项政策措施的作用在于构建良好环境、缓解暂时压力,短期内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可观利润,企业增效益还是应该立足于自身,建立长远的成本优势,动态分析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加大研发、技术等必要投入,使企业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
二是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助企业修炼内功,走出困境。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应继续在征收政策上做“减”法、在优惠措施上做“加”法、在鼓励办法上“降”门槛,多措并举、普惠企业,持续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企业更应抓住机遇,修炼内功,将效益观念和成本意识贯穿于设计、、制造、经营的全过程,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提升企业投入产出效率。
三是政企协作降低相对成本促企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企业应注重研发设计、技术投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相对成本,促使企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因此,应鼓励、引导和帮助企业不断提升研发能力,紧跟市场脚步,通过技术创新,推进产品功能升级,在同类产品中拥有竞争优势;追求多元化发展,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以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推出品质高端的新产品,以适应用户不断升级的需求,从而引领行业发展,催生企业盈利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企业如何降本增效,企业可以根据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实现降本增效。
当然自身管理的优化实现降本增效才是根本,企业自己也可以从很多方面实现,不同的企业侧重点不同:
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相关的系统
出差比较多,差旅费多的企业:
自建一站式差旅平台出行:集合企业商旅出行所需的各种产品,满足企业对机票、酒店、火车票、用车、机服、签证、度、门票、保险全品类产品的一站式预订需求。企业员工可通过差旅费控云实现一站式预订体验,全流程移动化,预订标准可视化,无需垫资,差旅体验如丝般顺畅。
同屏聚合比价:内嵌多供应商比价机制,同一产品,多供应商同步实时比价,优质低价展现,查询预订无需多平台切换,提高员工出行体验,满足企业合规购,有效降低成本。
开放式供应链:平台提供标准化的机票、酒店、用车、火车票产品接口,企业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灵活选择接入。支持企业自有购协议的托管及代预订服务,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全流程管控:预算、申请、审批、消费、管控、报销、结算、入账凭证、进项税抵扣、数据分析等完整业务场景于一体,所有流程、交易和管理功能通过平台一站实现。
精细化管控:针对企业的各类费用支出活动可以细到一人一事一标准,并针对事前、事中、事后进行预算、申请、审批、标准及行为等多方面的管控设置,实现多维度精细化管控。
报销智能化:无缝对接企业财务系统,自动化生成记账凭证,实现业财一体化;智能识别,智能化审核,保障费用报销真实、准确、合规。
创新运营模式:可轻运营,也可重运营,打破服务商即为供应商的传统模式,可供服分离,也可供服一体,企业可自主选择服务模式,实现按需付费。
体验人性化:支持各场景节约归己,并打通帐户;支持超标自付及个人、余额与公司支付的混合支付;支持精细化的费用标准,可实现一人一事一标准,大量应用 A I 等智能化技术帮助员工高效应用。
企业供应链优化实现降本增效:
通过自建供应链平台,可以引入企业自有供应商,建立比价购体系,满足购合规;另外平台内供应商,都是由企业甄选之后的,满足供应商合规;另外从费用的申请申请、事中管控、事后报销的全流程管理满足流程合规;最后,平台有大量的票据、单据校验规则预置,保障所有票据和单据提交是满足财务合规性要求的。
如何可优化企业消费供应链,其实这是一个课题,也是一个方向,与企业性质、企业消费规模、企业核心诉求等都有直接关系。接下来,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企业消费供应商常规优化方案:
1)知己知彼:优化供应链的前提,首先得做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例如企业的消费规模,消费构成,数据分布等(企业年机票和酒店消费总额在多少,机票各航空公司的消费额分别是多少,各航线消费额分别是多少,平均折扣是多少,平均价格是多少,酒店消费总额是多少,按酒店价格区间分别消费额是多少,按入住城市消费额分别是多少),有了这些数据基础;其实就是客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企业最想实现成本降低、还是保障服务、还是合规要求,确定好客户的优先需求后;最后就要盘点一下企业自有的情况;
2)价格优化:通过盘点企业自有,结合企业的消费数据和分布情况,协助企业签署对应的供应商协议进行补充,引入与企业实际需求匹配的供应商,让企业自有的占比超过六成,其他四成,再找其他的供应来补充,既保证了价格的最优,也能够保障覆盖;
3)服务优化:通过了解到客户的需求之后,针对客户实际的需求,可以做服务保障优化,例如高管出行保障,机场贵宾厅服务,高效且优惠的退改政策,优先入住和含早的住宿体验等,从服务优化的角度,既能够帮助企业变相降本,同时也能够提升出行体验;
4)创新模式:可以根据企业的行业和规模,推荐客户灵活的运营模式,例如供服一体、供服分离、轻运营、重运营、代运营,帮助企业引入供应链金融,减少消费供应链的资金压力;
财务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
财务数字化系统是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基础,“财务为体,技术为用”,建立财务数字化系统最终目的是实现财务的自我解放,运用新技术来提升财务价值,让财务部门能够更好地支持企业决策并提高业务效益。搭建企业财务数字化系统大体分为“四步走”:
一是明确战略愿景,用设计思维方法,绘制明确的重塑蓝图;
二是部署试点,利用敏捷开发方法,测试和部署目前企业各项软件,征求反馈,迭代改进,
三是持续迭代,加快速度,通过战略扩充数字能力。持续构建和部署必要的应用,以响应数字化,重塑运营模式和生态系统战略;
四是统筹生态系统,要根据全面重塑原则制定战略。
在数字化转型的共识下,企业积极调整业务策略,并通过深化数字化管理,依托数据、场景和算法发掘业务本质逻辑、依据业务洞见进行预测和决策,孕育出新的数字化生产力,对财务赋能业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创造价值与融合协同已成为企业财务智能费控管理体系的重要期待,企业如何利用好工具修炼内功也成为今后持续进行的“大考”。
基于智能费控管理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构建业务、财务深度融合的财务体系,使财务在基础核算职能的基础上,向战略支撑、赋能业务、决策、防控风险、提质增效、合规管理等职能延伸,全面参与到企业的战略、营销、资产管理等活动中来,强化对经营全过程的决策支撑和价值管控,是未来财务转型的最主要目标之一。
过去四十年,财务数字化发展大体经历了电算化、信息化、智能化三个阶段。以前,财务更多是“被动执行部门”,主要以核算为主,强调“硬专业”上的统计、汇总、分析。但智能费控管理会计的快速崛起让财务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成长为“主动规划部门”,业务上开始强调“软技能”中的洞察、规划、决策。
因此,智能费控管理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财务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以数据为导向,驱动业务创新发展,以此推动财务转型。而费控管理由于与企业各部门、各项业务深入关联,构建数字化费控系统,以事前规划、事中管控、事后分析为核心,深度融合业务场景与财务费控,推动企业费用支出精细化闭环管理,实现财务核算全程的自动化流转和企业消费行为的全流程管控,从而快速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赋能企业财务价值创造,驱动企业持续增长。可以说,费控管理数字化是助力推动业财融合,实现财务数字化的重要抓手。
财务数字化转型的难点
智能费控管理场景融合打通业财壁垒,人机协同重构数字财务
传统费用管控模式下,财务流程和交易是分离的,每次经历月末集中报销大潮后,企业管理层才知道本月到底支出了多少,这种通过报销对费用做“事后”而非“事前”的管理方式,使得企业费用管控往往流于表面,无法在更大程度上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胜意费控云基于对行业智能费控管理问题进行高度提炼与总结,并将解决方案与信息化手段做融合,引入“费控引擎配置中心”的理念,可以帮助企业自主将企业的个性化管理规范、流程、标准,通过引擎配置的实现独有的管理模型。涉及到单位内部的人员、岗位、职级,各种出差或费用场景,各种精细化标准,各种事项的审批流程、报销规范等,都可在费控云内置化做好规则,从而让企业员工所有消费支出行为都可以实现按规则执行和管理。
智能费控管理同时融入在线消费场景,支持多供应商接入,建立比价购体系,帮助企业将自有协议落地,一品多供比价预订,满足购合规的要求。还支持根据且根据差旅事项、职级岗位,自动匹配差旅标准,同时支持超标不许预订、超标不显示、超标二次审批等严格控制,防止因为超标带来的合规问题。
此外,智能费控管理财务机器人的广泛运用不断让流程化繁为简,为财务提供了更便捷、更智能的工具箱,让财务从繁琐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洞察业务,实现管理协同:OCR识别能快速准确识别真伪、查重,并提取结构性数据,员工一键报销;智能费控管理审单机器人前置财务审核,内含100多项校验规则,自动审查费用报销单据合规性;记账机器人一键生成记账凭证;付款机器人以业务单据打开银企通道自动付款;认证抵扣机器人从池直接勾选认证,自动计算可抵扣进项税额……财务可通过所积累的海量结构化数据,深挖数据价值,进行业财融合分析,强化费用管控,有效控制企业业务风险,提升决策支持能力,促进集团财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身处数字化浪潮之下,众多企业争相踏上完善财务智能费控管理能力、创建一流财务体系的道路,我们期待这些走在数字化变革前沿的企业交出满意的答卷。胜意科技已经服务了众多行业头部企业客户,助力他们踏上数字化转型之路,其中不乏各领域的佼佼者。未来,胜意科技还将继续深耕行业,围绕客户需求,不断进行产品迭代升级,持续优化业态、效率和体验,帮助企业建立高效、融合、敏捷的财务管理体系,助推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加速构建数字化新发展格局。
参考资料:
2 胜意科技 智能费控管理4.0助力企业解码财务数字化转型奥秘?
(含资产管理中心)
制订、调整和平衡世博总体;综合分析世博情况,制订对策,协调推进
提出世博组织机构建议方案;负责项目前期评估、审核立项;平衡总体资金
协调推进“科技世博”工作;归口管理“世博局课题研究”工作 负责各省市及港澳台地区参展
牵头组织各参展合同签订工作
牵头联络参展方参展服务事项 负责国家、国际组织、国际城市、国际企业的招展
协助中国总代表工作
组织参展谈判及合同签订
联络参展方参展服务事项
联络国际展览局 为国际参展方及世博局提供外事服务
负责世博局外事管理
组织安排局外事来访及出访活动
负责各类外事手续的审核与办理
提供(口译与笔译)服务
协调安排相关国际会议 组织开展 主题演绎研究 与 策划
协调活动、论坛、规划、运营等方面的主题内容
负责指导主办方场馆主题展示工作
负责与参展方进行主题沟通与协调
展馆展示部
制订中国馆,主题馆(含探索馆,上海馆)等的布展方案;实施布展,运营管理,撤展工作 (含证件管理中心)
组织设计、制作、管理各类证照
负责国家安全工作,组织世博会安保服务
制订实施世博会安保工作总体方案和阶段性方案
对世博会各类信息系统与硬件设施进行安全审核
评估安全风险,制订突发案(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世博会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的、组织、协调与管理
负责联络协调园区周边大市政配套设施建设;负责公建配套建设协调 组织相关文件批准和管理工作
负责总体施工方案和项目交叉施工的审核
组织贯彻执行相关建筑技术方针、政策、规范、规程、规定和标准
组织 推广应用 建筑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和 新机具
指导官方参展者和承包商编制相关《施工(安装)组织设计》文件
组织提供建设材料、设备和建筑制品相关技术性能要求和质量标准
负责 相关技术 和质量疑问解释工作;主持技术、质量、安全管理
组织负责处理 相关技术问题、质量问题、以及 质量和安全等事故
负责 技术课题研究总结应用,指导 技术资料管理,撰写技术总结 指导园区 临时建筑设施 设计标准规范的编制,并督促标准规范的执行
组织负责 世博园区 内 各类建筑、设施 的 功能关系 及 布局 的协调
组织对建筑技术课题研究,协调控制 园区内 建筑风格和立面、色彩等
控制整体环境设计,促进公共空间、绿化景观、标志标识、信息指标的整体性
协助解答参展方在建筑设计等方面的有关技术问题;落实园区控规和参与修编
起草向世博会组委会、执委会、国际展览局的园区总体设计方案汇报稿的工作 (城市最佳实践区部)
策划制订城市最佳实践区展示方案
组织城市最佳实践区参展主体遴选
协调规划及落地、建设、布展工作
负责城市最佳实践区运营管理撤展 负责2010上海世博有活动、项目的商业运作
制订市场开发总体,总体协调市场开发工作
负责合作伙伴和高级赞助商的招商、管理和服务
负责特许产品经营;负责企业招展相关前期工作
负责参展者商业宣传与表演、样品及食物派发等
商业化 活动 中 与 市场开发 相关的 内容管理 制订运营;负责 商业场地 招商与管理
牵头园区物流、仓储系统的规划设计与管理
负责园区标志、标识系统和环境氛围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
负责园区公共区域运营管理方案制订实施;出入口 票检 管理
负责世博村 及各宾馆的订房管理;负责管理 参观者服务中心 (参观者服务中心--运营部下属机构)
负责 参观者服务 专项制订;制订导游标准;统筹管理服务工作
提出 参观者服务 的 配套设施、设备 和参观服务中的信息系统需求
负责组织实施参观预约服务;负责参观者服务指南和服务手册的编写
负责组织编制、开发 园区参观指南、导游地图 和园区电子导游器材 负责制订票务总体
组织门票设计制作管理
协助票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开发与维护
负责门票营销推广;负责门票销售管理 (含世博网世博杂志)
牵头共建推进网上世博会
管理世博网和 《上海世博》 杂志
负责世博会视觉识别系统的制订和执行
负责组织、策划和开发世博会宣传品工作
制定世博会沟通推介总体及阶段性
负责世博会论坛总体方案策划、组织和实施工作
收集整理和保存世博会相关新闻资料、声像资料
开展全球宣传,实施管理社会推介活动,管理公共关系事务
承担世博会新闻中心办公室职能,负责新闻管理信息发布工作 (新闻宣传部下属机构)
协助组织世博网 应用系统的 开发及维护
负责 世博网总体策划,内容管理,信息编
管理世博局世博网邮箱;网上世博会项目 (上海世博杂志--新闻宣传部下属机构)
编出版,报道世博 筹备与运营情况
发布 世博会相关政策、规定、信息
筹建库;拍摄集管理资料
协助新闻宣传部做好相关出版物和宣传资料编辑出版工作
按照世博会整体宣传推介,配合宣传部做好沟通推介 组织世博会吉祥物、口号、歌曲等征集活动
组织协调世博会相关活动与演出的筹备工作
组策开闭幕式,中国馆日,文娱节庆各类活动 按照总体规划,提出园区内外道路交通建设和运营的总体方案
制定和协调落实世博会园区内外道路、公共停车、交通枢纽等硬件系统的运营组织方案
参与参展方会谈中涉及交通方面的工作,并审核参展方提出的展览方案中交通部分内容
参与基础设施、场馆、物流、仓储、安保、信息化等系统方案制订,提出交通专业意见
制定协调落实:园区内外地面,水上,轨道交通系统组织方案管理措施应急方案及实施 负责世博园园区周边建筑及环境综合整治的协调指导
负责详规修编、规划控制和审批、综合协调管线规划
编制提供给参展方规划参数;协调相关规划审批工作 (参展者服务中心)
制订参展者服务总体与专项方案
牵头组织落实建设、布展、运营等方面参展者所需的行政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
组织建立一门式服务平台,并组织协调与参展者事务相关部门单位为参展者提供服务 (世博局信息化部--含信息中心)
制订实施信息化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及专项
组织实施上海世博会信息(通信)系统的总集成
指导信息+通信系统及各子系统的开发建设安装调试,配合对信息通信系统工程进行质量控制与验收
管理“世博局信息中心” (世博信息中心--世博局信息化部下属机构)
负责世博会信息化总体规划的设计与协调落实
负责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实施与管理
负责各网站、各场馆及世博局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技术服务 负责世博会捐赠工作
接收、管理、处置世博会赞助收入
负责统计汇总世博会建设等资金情况
负责世博局资金财务、国资监管等工作
制订世博会援助基金使用方案、管理援助基金
联络财税政策落实工作;组织实施世博会保险工作 管理世博局人力;负责世博园区工作人员归口管理
负责制订并管理世博局部门设置、部门职责及人员编制
协助市委组织部做好世博局下属单位领导班子管理工作 (志愿者工作部--含培训中心)
制订上海世博会培训总体规划及分类
牵头制订世博会园区志愿者工作总体规划
制订招募、培训、管理、宣传、保障等工作
负责调配、管理、保障等日常工作;配合有关单位开展志愿者相关工作
组织协调实施 专职办博人员、志愿者、服务供应商 等人员的培训工作 维护2010年上海世博会标志权益和上海世博局权益
协调联络各参展方知识产权及其他权益的维护工作
起草、审核世博局法律性文件;提供内部法律咨询 负责2010上海世博会行政中心规划、管理等工作
负责世博会工作人员用餐、交通等后勤保障工作
负责大型会议会务及内外事接待的后勤服务工作
负责局行政经费、设备、办公用品、VIK实物、公务车辆、公务礼品与纪念品 负责世博局党的组织、宣传、统战、群众等工作
承担局机关党委、工会工作;指导局下属单位党群工作 承担世博局纪检工作;负责世博局行政监察工作
负责内部审计;指导局下属单位纪检监察、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