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古民居_蔡氏古民居群阅读答案
1.蔡氏古民居名联赏析
2.考考你,这些诗描写的是泉州哪些著名景点
3.古厝的南安古厝
4.蔡氏古民居的景点特色
5.闽南书法大观园一蔡氏古民居书法题刻简述
6.泉州十大古民居?
7.南安什么地方好玩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漳州寮自然村,占地面积1.53万平方米,系清末旅居菲律宾的爱国华侨蔡资深建造。蔡资深(1839-1911)乳名浅,16岁随父南渡菲律宾经商成为富侨,光绪三十一年(1905)因泉郡受灾赈济诰授资政大夫。清同治四年(1865)他开始斥巨资在家乡建造这一民居建筑群,至宣统三年(1911)竣工,历时46年建成,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
这组建筑,迄今尚存的有同治年间兴建的宅第2座,光绪年间兴建的宅等13座、蔡氏宗祠1座,宣统年间兴建的书房1座,计大小房间近400间。其布局分五行排列,每列二至四座不等。每座一至三进不等,左右或单边建有护厝。东侧附建有一组书轩、梳妆阁、醉经堂等建筑。除光绪三十三年(1907)建的最大一座,是地处西端,且为坐西朝东外,其余各座皆坐北朝南。其中兴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一座为其自用宅第。在座与座之间前后相距10米左右,铺砌石埕相连,埕边凿水井1口,辅以井台,颇具匠心;左右两侧又各有2米宽的石路相隔,笔直贯穿。
主体建筑为硬山顶,燕尾脊,红墙红瓦,穿斗式木构架,间有少量抬梁穿斗式,大多为三进、面阔五开间,左右为卷棚式厢屋,占地面积一般在350-1850平方米之间,有序地毗连分布在东西长200多米、南北宽100多米的长方形区域中。在山墙、门框、檐口、梁架、廊壁、隔扇、窗棂、栏杆、柱础、地袱等,到处饰有以人物故事、祥禽瑞兽、山水花树、水浪奇石等为题材的木雕、石雕、砖雕和灰塑、陶塑,构思巧妙,工艺精湛;四处墙壁、门堵上的绘画,工笔、写意、水墨,争奇斗艳,情趣盎然;随处可见的题辞,篆、隶、行、楷、草,一应俱全,从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到举人,不乏名家手笔。整个建筑群显得十分井然有序,气派恢宏,既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建筑和雕、塑艺术,又生动反映了受佛教、伊斯兰教文化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之影响,是福建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蔚为壮观。
蔡氏古民居名联赏析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1862)至宣统三年(1911)兴建。现存 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依次前后平行排列有序地分布于大约3公顷 (40多亩)的长方形地块中,东西通长200多米,南北通宽100多米,占地面积15300平方米,建筑多为穿斗式结构,硬山或卷棚屋顶。前后座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之间有两米宽的防火通道。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轴线取南偏西5度,夏季南面日晒不入室内,冬季北风被后墙挡住,为闽南地区民居的最佳朝向。
考考你,这些诗描写的是泉州哪些著名景点
南安市官桥镇蔡氏古民居系清末旅菲华侨蔡浅所建。蔡浅(1839——1911)名资深,字永明,南安官桥人,华侨实业家。自1855年起,他在家乡兴建祠宇两座,汉式大厝十三座。蔡浅热心公益,曾捐巨资办学,捐资赈灾,因功受清廷诰赠(二品)“资政大夫”,曾被誉为“闽南胡雪岩”。
蔡氏古民居现存汉式大厝二十三座,规模蔚为大观,排列井然有序,是闽南汉式古大厝的大观园,堪称闽南古建筑的博物院,蜚声遐迩,游人如织。2000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自从二O一八年十月以来,我曾多次陪同亲朋好友到蔡氏古民居参观游玩。每次都匆匆而来,走马观花,然而每次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前天,我又一次以东道主的身份,陪同亲朋好友前来参观。同来者都是闽南人,对于闽南汉式古大厝比较熟识,因而感觉也没有什么特别新奇,除了欣赏木雕、砖雕、石雕、泥塑外,我们被古大厝的诗联、书法所吸引。我们被门廊两侧的一幅对联所迷住,几个朋友一起奇文共赏,疑义相析。
? 家给屋自华喜能施德行仁不类流俗夸阀阅
? 地灵人则杰得此名区胜概允应奕世焕簪缨
对联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有不少游客断句也成了问题,读了好几遍才读顺,似懂非懂地走开了。“阀阅”、“簪缨”两个词比较生僻,讲解员讲解时又语焉不详。
此副名联作者吴拱震,南安人,清光绪十五年举人,曾任福清教谕。
对联大意是:家庭自给自足,过上富裕生活,建筑的房屋自然而然地追求华丽多彩。可喜的是,主人能够施德行仁,乐善好施。主人以“施德行仁”为传家之宝,而不像世俗的人那样,一味地夸耀自己的家庭是有功勋的官宦世家(阀阅:指有功勋的世家)。乐施仁德、富而不骄是孔子极力推崇的儒家价值观。
闽南方言俗话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有福的主人得到这方名区胜概的宝地,子孙后代一定能够人才辈出,世代出人头地,峨冠博带,光彩焕发,光耀门庭(允应,此作“必能”、“必定”解。奕世,意为一代接一代,世代。簪缨zān? yīng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此作门第荣华显赫解之)。
对联褒扬主人广施仁德的义举,同时对主人的后裔子孙寄托殷殷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人才辈出,光宗耀祖。
诚如蔡氏古民居的另一副对联所表达的:
? 忠厚传家绵祖德
? 诗书继世贻孙谋
此联意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宗族要枝荣叶茂,长盛不衰,子孙后代就要绵延祖德,要诗书继世。这是老一辈的肺腑之言,也是老一辈的深情厚望。儒家思想在对联中不是字迹漫漶,而是活灵活现;不是冷若冰霜,而是带有温度在悄无声息地世代传承。
蔡氏古民居的另一副对联,同样值得细细品味:
立品如岩上松必应千百载风霜方可柱明堂而成大厦
检身若璞中玉经磨数十番沙石乃堪作玉玺而宝庙廊
欲成就栋梁之材,务必经过千百年风霜雨雪的历练,耐不住寂寞,娇生惯养,温室里长不出栋梁材。要呈现大厦之美,必先承受大厦之重。切忌急功近利,德不配位。
“玉不琢,不成器。”修身,要不断经受磨砺。玉石要经过琢磨才能成为玉玺,成为庙廊的宝物;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必须经过艰辛的努力,经历千锤百炼的过程。
此副对联写出了创业者的艰辛,写出创业者成功的不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对联也写出创业者对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切莫好大喜功,切莫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要持之以恒,在风雨中砥砺前行,在不断奋斗中开拓和成就事业。对联言简意丰,语重心长。对联有如家训,不断鼓励和鞭策其后人传承祖德,开拓进取。
蔡氏古民居,还有一副对联,“家居喜近千年屋,祖荫长遗五里松。”“千年屋”指蔡氏古民居附近的“一片寺”。“五里松”比喻祖德庇荫之广阔和深远。写地理位置优越,写祖德宗功的福泽绵延。有这样的祖先,是后辈子孙之福,同时也是后辈子孙的压力,如何弘扬祖德宗功,是后辈子孙不断奋斗的永恒动力。
但愿蔡氏古民居的后代传人如同联语所描摹那样,“东壁图书,西园翰墨;南华秋水,北苑春山。”左右逢源,东成西就。
(本文由蔡氏古民居讲解员徐**提供,在此向她致谢)
? (写于2018年11月13日)
古厝的南安古厝
泉州著名景点
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
泉州东湖公园
泉州东湖公园位于泉州城区东北隅,北望清源山,东眺灵山圣墓,南邻城郊村舍,西联商业大街,是号称“鲤鱼城”之鲤珠所在地,又是原泉州十大胜景之“星湖荷香”的遗址。
安平桥
安平桥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
南安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府文庙
府文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末,北宋太平兴国初(公元6-981年)移建今址。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殿宇壮丽,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为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建筑风格在全国现存孔庙中罕见。
泉州寺
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该寺创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初名莲花道场,武周天授三年(692年)为兴教寺,唐神龙元年(705年)改额龙兴,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寺。宋代有支院百余所,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为大万寿禅寺。
蔡氏古民居的景点特色
南安古厝又称大厝,作为泉州三邑之一的南安,自古以来便是著名侨乡,衣锦还乡的华侨在故乡留下了兼具闽南传统特色和西式洋楼特点的古厝群。其中最有名气的要数南安蔡氏古民居和观山番仔楼了。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棱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大观园”
位于石井镇的中宪第,又名“九十九间”(实际为112间)也称大厝内,面积7780平方米,白石红砖围墙,主体建筑为五进宫殿,附设书院,演武厅,梳妆楼及花园,至今整体结构保存完整。2001年1月20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入选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南安著名华侨林路修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林路大厝也很出名,享有“有林路富,无林路厝”的美称。
林路大厝,位于泉州市南安省新镇满山红村后埔自然村,是泉州闽南古民居的代表之一。林路为新加坡著名华侨建筑家,其故居俗称林路大厝,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约6.5亩,由多座建筑合成一整体建筑群,共有大小房间九十九间。墙为花岗岩和红砖结构,梁柱有钢筋水泥与木构混合,硬山式与歇山式屋顶,穿斗式木构架,地面铺饰进口花砖。装饰富丽堂皇,具中西结合建筑风格。
池塘湖大厝和池塘湖番仔楼,位于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泉州府南安廿四五都山腰郷(今观山村),素有“闽南古厝大观园”之称。池塘湖大厝和池塘湖番仔楼是清中宪大夫、印尼著名商界领袖李功藏(1860-1928年,讳耀垣,字稳成,一字功藏,紫亭其别号)回郷艰难缔造。
池塘湖大厝于清光绪庚寅年(1890年)印尼商界领袖李功藏回郷建造;建筑之时,访精工,聘良匠,艰难缔造而成。落成之时,安金刻柳,画栋雕粱,檐牙高啄,燕脊飞天。竣工于清光绪乙未年,历时五年,占地一亩多。让人惊叹的是那些精美的石雕、木雕。厝内花罩、飞罩、花窗、浮雕饰物等工艺运用普遍,许多石构件、木构件都实属难得一见。凡是海里游的,山上跑的,龙凤鱼虾,花草鱼鸟,这里都能找到,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刻工精细,刀法流畅。大厝厅堂名家诗文书于屛,观察选魁选元匾额悬于堂,木斧木刀列于侧,人文华彩、肃穆庄严。形似殿宇,富丽堂皇,锦屋华堂兮,蔚为壮观。
池塘湖番仔楼是清光绪己亥年(1899年),李功藏回郷建中西合璧的池塘湖番仔楼,建筑所用图纸均由享誉海内外中原地区近代史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师傅维早和著名印尼荷裔建造师联合设计,所聘工匠先养三年进行考查,所选材料务求精良,“每一块墙砖、柱石,都是手工打磨而成的,屋内的地板砖则是千里迢迢从南洋运来的”,番仔楼四四方方,上下两层,共五十六个拱,线条硬朗。可细看它那些西式拱形廊柱,用料却是闽南的红砖,屋里铺着南洋特色瓷砖,走廊过道则是花岗大石条打造。为了使拱牢固坚实,当时没有水泥,就用石灰和红糖加工成粘合剂,然后砌拱。还有那个屋顶,有些像宋式的歇山顶,屋坡柔和流畅,角翘简洁平缓,给大厝增添了舒展大度的气魄。观山村池塘湖番仔楼全部工程至清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历时十年,耗资10万两白银,池塘湖番仔楼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李功藏建厝时,之所以定下了“外西内中”的建筑风格,是与他在印尼做生意的经历分不开的。建造此楼,故名“番仔楼”。
闽南书法大观园一蔡氏古民居书法题刻简述
雕刻艺术
据介绍,蔡氏古民居建筑群里,总共有五种雕刻艺术,包括石雕、木雕、砖雕、泥塑雕,还有一种雕刻艺术非常奇特,至今为止没有专家考证出来。而正是这样四种精美的雕刻以及一种不知名的工艺,让蔡氏古民居成就了闽南建筑的独特魅力,展现了独一无二的建筑特色。
此外,蔡氏古民居一律青石墙脚、红砖墙身,还有红瓦顶和燕尾脊,属于典型的闽南皇宫起大厝。
在这庞大的建筑群内参观,有一个地方不能不去。这就是“梳妆楼”。这里演绎过缠绵、哀婉的才子佳人爱情故事,为蔡氏古民居增添了神秘色彩。
据传,蔡世添是蔡资深的侄子,品貌出众,颇有文才,有次蔡资深带他去拜访晋江状元吴鲁,被状元看中了,有意把女儿吴明珠嫁给他。两家交换了生辰八字,就下聘礼定亲,蔡家特地为状元家的千金赶建起一座梳妆楼。佳期临近,万事俱备,不幸吴明珠**忽得急病,临终前请以堂妹吴宝珠代替自己完婚。
于是,迎娶之日,吴宝珠和吴明珠的木主神位一起来到了蔡家。祸不单行,吴宝珠来到蔡家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夫婿蔡世添又染病而亡。可怜吴宝珠18岁就成了寡妇,终身不出小楼一步,赢得门扉上“安贞”二字。
泉州十大古民居?
您如果来到了福建泉州,游完了名山古刹,不妨来乡村品味一下百年古厝的红砖文化。那就是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她是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1839--1911)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1911)兴建的,迄今尚存宅第十六座。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以其宏大的规模、严整的布局、精美的雕饰、丰富的内涵,名闻海内外,被称为闽南“小故宫”,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迪安博士在内的诸多古建筑专家和文物保护家,都对其价值予以充分肯定。迪安博士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壮观的建筑群,它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2001年6月,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被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元宵,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邵华泽参观蔡氏古民居,挥毫题写了“闽南大观园”五个大字。
蔡氏古民居建筑内外保存着大量的书法文字。其载体有石刻、砖雕、油漆,内容有家训格言、写景楹联、名人警句;书体有篆、隶、行、楷、草,一应俱全;作者从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到举人, 不乏名家手笔。虽历经岁月的洗礼,有些己斑驳难以辩认,却依然透露着那些不变的雅致。走进古民居,品读这些书法,犹如走进了书法的大观园。
“锦亭传芳”、“莆阳世胄”、“荔谱传家”等书法经常出现在宅第的大门匾额上,书法大多是楷书或行楷,由书法功底深厚的名贤题写,庄重严谨。这些题字记载着家族的由来------蔡氏一脉是从莆田(莆田别称荔城)移居过来的,体现了主人追本溯源、不忘先祖的情感。在启昌厝正立面的外墙上,还有一幅用砖条拼接的对联,“锦亭衍派,荔谱传家”,线条以方代圆,结字屈曲于方格之内,风格有点类似于缪篆。
“忠厚传家绵祖德,诗书继世贻孙谋”。蔡资深崇尚孔孟之道,深得儒家教义。他为人忠厚,热心公益,捐资兴学,发廪赈灾。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受朝廷诰封资政大夫,妻子封二品夫人。他深知纵有千万家业,终有坐吃山空之日,惟有教育后代,立业做人,方是长久之计。因此他精选家训格言,请名家书写或刻于石,或雕于木,或悬于厅堂,或张于门扉,可谓用心良苦。“兄弟同居忍便安,莫为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子孙作样看”。这首诗出现在不同的宅第,就是期望兄弟子侄和睦相处。在蔡浅别馆上厅隔扇,您可以看到清光绪举人吴拱震所写的《稚子四箴》;在启昌厝,你可以看到大厅隔扇上的“遵道德,礼仪明;存孝悌,惟明伦;积善家,家道成。”在德梯厝,则有清道光进士庄俊元所书“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德;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这些家训书法书体多样,遍布了整个古民居的厅堂、墙壁,门扇。何为修身,何为治家,何为报国,至今读来仍有他积极的意义。
为了更好的教育儿孙,他更于宣统三年(1911年)建造了一座醉经堂,做为族内众子弟读书之处,并请乡贤书写。有清末举人吴增、蔡寿星,有台湾人进士施之东、清进士黄抟扶、黄谋烈等人的题字。“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纯不欲纷;精则至意得,纯则成功多”,谆谆教诲,于斯可见。人们说:蔡资深建醉经堂,一心醉心好子孙,的确是远见之举。
梳妆楼是古民居最为经典的宅第。她位于德棣厝东北角,又称**楼。此楼曾经上演过一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据传,蔡资深的侄子蔡世添与晋江状元吴鲁的千金吴明珠有婚约,蔡家特地为状元家的千金赶建一座梳妆楼。可在大婚前夕,吴明珠意外身亡,临终前请自己的妹妹吴宝珠代替自己完成婚礼。迎娶之日,吴宝珠和吴明珠的木主神位一起来到了蔡家。祸不单行,婚后没多久,蔡世添却又染病身亡,可怜的吴宝珠18岁就成了寡妇,终身不出小楼一步。佳人薄命,令人吁嘘不已。这里留存的书法也最为精彩,有状元吴鲁所题的“妙几其征,离形得似,是有真宰,积健为雄”真迹,楷书,体兼颜柳,骨架稳实,风神逸宕;有江苏籍状元陆润庠所题“道备一案,通径用大,文起八代,原道辞高”真迹,其书清华朗润,意近欧、虞。真可谓“满室书香人共醉,一楼故事客同叹!”
“深深甲第幽香远,万种风情欲状难”。无声的文物,不尽的诉说。那无法一一道明的岁月,只等您到古厝中继续找寻。
南安什么地方好玩
涂门街
又叫“土门街”,因传储存、输送建造东西塔土石方而得名。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宋元时期泉州的繁荣景象。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涂门街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第一批“购物放心一条街”。
五里桥
俗称“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经13年建成。为花岗石砌成的石墩石梁桥,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驰名海内外,经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桥墩361个,桥面宽3-3.8米,桥板长度5-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两侧有石护栏;桥上有亭5座:桥东“超然亭”,桥西“海潮庵”,桥中“泗水亭”,两头各设路亭一座,供游人憩息。“泗水亭”,俗称“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楹联一对,立有两尊石雕将军;亭侧保存历代重修碑记14方。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白塔一座。历经800年沧桑,安平桥成了“陆上桥”。1980—1985年国家拨款进行维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复。 府文庙府文庙
位于鲤城区中山路泮宫内。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公元6年),后移他处,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迁回原处重建,现有建筑仍保持清初原貌,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2001年被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面阔七开间,进深五间,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雕饰有小龙、飞禽走兽、花卉草木;殿柱皆石,前有露台,翼以扶栏,下为甬道、拜庭;庭外泮池,筑有元代石桥,桥面铺72块长方形条石,代表孔子的72个得意门生;东西为两庑,前为大成门、金声玉振门。东畔明伦堂,为文庙现存主要附属建筑,堂前露庭、泮池和石桥均保存完好。西有泮宫及乡贤名宦祠、状元祠十余座。庙内陈列资料十分丰富。大成殿正厅中央供奉着孔子圣像,东西两侧供奉四配及十二哲人,陈列祭孔礼器、乐器和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文物共500余件。灵星门邻涂门街地段,原为府文庙建筑群范畴,后辟为他用。为了完整保护文庙建筑群,2000年,市委、市作为重点工程,投资1.2亿元,折迁菜市场及3个企、事业单位,建成文庙广场,既有效保护遗址,又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
寺
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地处市区西街,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莲花寺”,唐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寺,遂改为现名。全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主要有大雄宝殿、甘露戒坛,东西塔等建筑。大雄宝殿是中轴线的主建筑,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大殿通高20米,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甘露戒坛始建于宋,现坛系明初重建,为全国三大戒坛之一。耸立在拜庭两侧广场中,相距约200米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就是泉州东西塔,为全国四大名塔之一。东塔名“镇国塔”,通高48.24米;西塔名“仁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两塔为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系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标志。 洛阳桥洛阳桥
洛阳桥在今惠安、洛江分界处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于北宋皇?5年至嘉?4年(公元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存船形桥墩46座,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等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祠内有蔡襄《万安桥记》宋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景点之一。 牛姆林牛姆林
牛姆林景区由于景区内拥有“板根”、“绞杀”、“寄生”、“茎花”等热带雨林生态,被游客称誉为“闽南西双版纳”。因“势若牛姆,孕崽怀宝”而得名,是集山区特有的自然景观、森林景观之大成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14科18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96科200多种,野生蝶类73种。牛姆林名人仙迹荟萃,是一个天然的森林浴场和氧吧,四季如春,是旅游避暑胜地。目前申请国家4A级生态旅游区已通过省级验收。现区内建设有旅游饭店、动植物标本馆、旅游购物街、熊园、高空滑索、射箭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已成为闽南重点生态旅游区,每年有10万人到此旅游,是我省沿海地区生态旅游建设的典范。 清水岩清水岩
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清水岩是全国惟一主殿建设呈“帝”字形结构的岩寺,景区内楼阁殿宇巍峨宏伟,水色山光秀丽神奇,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现存文物古迹中,有宋代29处,元代1处,明代8处,清代5处,近代拓展23处,加上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莱仙境”。清水岩的碑刻、摩崖石刻,涉及宋、元、明、清以至现代,其中宋代“岩图”碑最为珍贵,系省级保护文物。 清源山清源山清源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市区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灵以泉。元人赞誉“闽海蓬莱第一山”。“清源鼎峙”为旧泉州十景之一,历来为游客登临览胜。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十八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其中以老君岩为代表的六处宋元时期的清源山石造像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深沪湾
深沪湾位于晋江东南海滨,从石狮的永宁到晋江的衙口、深沪形成一个秀丽的海湾,其间沙滩绵延数公里,犹如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滩前碧波万顷。滩面金黄开阔,景色蔚为壮观。沙滩清一色的细纯沙粒,如银屑布地,质细坡缓,沙软潮平。滩床宽阔,舒展广拓,潮漫滩上,涛声柔和。海水洁净,水温适中,是沙滩休闲、踏浪嬉水和开展各种海上沙滩活动的理想场所。沿岸而来,国家级深沪海底古森林自然保护区、施琅将军纪念馆、镇海宫、龙泉宫、大道公宫和烟墩山上的烽火台等人文、自然名胜掩映其中。明季倭乱,这里曾经是抗倭前沿,清初为了统一祖国,施琅曾经在这里牧马练兵,现为全国著名侨乡,风俗淳,人情美,是游客观光的胜地,是海外侨亲和台港澳胞寻根谒祖的摇篮故地。
天后宫
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是现存妈祖庙中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并被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妈祖故里莆田一度隶属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管辖,由于泉州民众不断向外移民和进行贸易活动,妈祖信仰远播祖国大陆及台、港、澳各地。目前,泉州天后宫除较完整地保存有雄伟的大殿、后殿等古代建筑外,在及海内外信众的热心资助下,还陆续修复了山门、戏台、钟鼓楼、东西厢廊等建筑,并将继续复建梳妆楼。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泉州天后宫是在泉州港逐渐成为全国对外贸易中心之际的南宋时期建成,是研究海外交通史的重要史迹。
仙公山
原名“双髻山”,位于洛江区马甲镇,于南北朝时(公元480—502年)祀“何氏九仙”而得名。其主峰758.5米,气势雄伟,岩崖陡立,云雾缭绕,径曲林幽,含烟凝翠,风光旖旎,拥有众多的寺宇亭榭、文物古迹和迷人传说;以“灵、奇、秀、险”为特色,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有丰山洞、白水岩、朝天阁、仙灵桥等胜境,还有宋代朱熹、王十朋,明代张瑞图等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摩崖石刻,是集宗教朝圣、游览观光、休闲、修学度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有“八闽名胜无双境,绝顶蓬莱显九仙”之美誉,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首届泉州市十佳风景名胜区。 东湖公园东湖公园
址系古泉州八大胜景“东湖荷香”遗址。唐时湖面40余顷,有东湖亭、二公亭;宋有波恩亭;明有揽古亭。盛植荷花,成星湖荷香胜概。因唐姜公辅、韩愈、欧阳詹等曾在此活动而闻名于世。东湖公园以闽南建筑文化为特色,中心湖为主体,环湖布置人文景观。构建星湖荷香、祈风阁、七星拱月、二公亭、东湖亭、波恩亭、揽古亭等静区;儿童乐园、双舟朝阳、游船码头为动区。精筑刺桐瑞林等20多处植物山石景观揽翠全园,以石雕、石刻突现闽南石文化。既有泉州历史文化内涵又有时代新潮气息,风格独特。曾三次获省“环境优美奖”,还被评为“市民喜爱十佳建筑”、“泉州十佳夜景”。1998年以其典雅秀丽、玲珑多姿的江南园林风格而入选百家中国名园。 崇武古城崇武古城
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系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视师崇武,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所书。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郑成功驻此抗清,传有“马蹄石”遗存。1988年被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内外,有20多处分别始建于宋、明、清,后经修葺延续至今的宫庵庙堂等古建筑遗存,与古城构成了可供参观稽古的古迹群。尤其是城外3公里处的大乍山龙喉岩,既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又有记述古城史事的文人诗家摩崖石刻。城外半月海湾,著名画家洪世清创作的大地岩雕———“鱼龙窟”,以及著名书艺大师朱屺瞻、钱君陶、刘海粟等人的篆刻书法精品镌刻在奇石怪礁上。古城下还建有现代石雕博览园及省级海边森林公园。登临古城,足可探古览胜。
西湖公园
位于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处于一片低洼的平原地带,以往发生较大洪水时,主要靠自然水面及稻田滞洪,俗称“西北洋”。由于洪涝灾害严重,引起市委、市的高度重视,建设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被列为市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一号议案。从1999年6月起,投资1.7亿元,历时两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桥、三片水域和四座岛组成的西湖公园。西湖面积达1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2.28公顷,广场道路面积1.72公顷,绿化面积16公顷,种植树种达200多种。西湖繁花锦簇,波光潋滟,与清源山自然接壤,清源山秀丽翠绿的山色与西湖浮光荡漾的美景相得益彰,湖光山色浑然一体,极具园林之美,是市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湖上园林。2001年12月获得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荣誉称号。 黄金海岸黄金海岸
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石狮永宁镇,包括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村、城隍庙、镇海石、古卫城遗址等。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村由香港友帮国际集团独资兴建。规划占地6000亩,首期开发1980亩,投资近3亿元。目前度村主要项目及设施有:游乐园、海底世界、海豚表演馆、海天佛国、踏浪观音、游艇俱乐部、练马场、海滨浴场、露天夜总会、购物街、黄金海岸大酒店、邮电宾馆、海洋宾馆、教育培训中心等较具规模与特色的游乐项目和服务设施。黄金海岸风光旖旎,四季如春,已成为集行、游、吃、住、购、娱于一体、旅游内涵十分丰富的滨海旅游度区,是我省十大重点旅游景区之一。
岱仙瀑布
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主要由号称“华东第一瀑”的岱仙瀑布、温文尔雅的油漏祭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组成,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景区。沿赤石溪而上,一路溪水潺潺,浓荫覆郁,林木苍茏,藤萝虬结,蕴深涵幽,鸟鸣谷应,峰回壑荡,沿路神形俱备的自然奇观,构成了独特的原始生态幽境。油漏祭瀑布,溪水沿着宽110多米如刀削的峭壁汩汩流下,波光粼粼,喷珠溅玉,宛如千万串断线的珍珠织成的银毯,轻铺舒展镶在悬崖峭壁之上。岱仙瀑布,溪水从山势险峻的高峰直泻而下184米,云翻雪倾,雷霆万钧,十分壮观。站在瀑布下,烟雾腾腾,扑朔迷离。若是晴天,瀑布前方彩虹如天桥凌空飞架,美不胜收。岱仙瀑布的右上方有一座飞仙亭,传颂着仙女显圣救民的美丽故事。凭栏探首,下临深渊,岱仙双瀑左右烘托,气势非凡。
郑成功史迹
分布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家乡南安。它们是位于石井镇的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碑林和位于水头镇的郑成功陵园。延平郡王祠,位于石井镇鳌峰北麓,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殿中有康熙皇帝诏赐郑成功迁葬时所撰联一对。郑成功纪念馆位于石井镇的鳌峰山上,占地3000余平方米。纪念馆介绍英雄一生的丰功伟绩,陈列200余件珍贵文物。占地10亩的郑成功碑林,既有碑亭诗阁,又有石刻廊群、集全国、世界各地200多幅的题字,融楷书、行书、草书、隶书于一廊,歌颂了郑成功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坐落在南安水头覆船山处的郑成功陵园,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凡来泉州者,几乎都要到成功史迹走一走,默祝忠魂与山河共存,永垂不朽。 蔡氏古民居蔡氏古民居
位于南安官桥漳里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棂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武荣公园位于南安市区西溪,总长6.2公里,集景观、生态、文化、、健身于一体,是目前全省最长的滨江亲水公园。
看点
植被、游艇汽艇等水上运动设施、摩天轮等设施,沿溪流一路慢走很赞哦。
游玩攻略
地址:南安美林街道,一直延伸到溪美和柳城两个街道。
门票:免费
交通路线
南安市区汽车站过美林大桥、柳城大桥都可以。
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十八景之一。现存闽南皇宫式民居(汉式古建筑)16座,有序分布在1530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块中。始建于清同治乙丑年(1862年),于宣统辛亥年(1911年)全部建成,历时近50年。
蔡氏古民居集闽南建筑工艺之大成,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充分考虑了防火、排水、通风和防震等因素。整个建筑群气势恢宏,布局严整,设计独特,精工巧饰,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棱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
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清朝闽南建筑博物馆”、“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看点
古厝,一大片超有感觉。
游玩攻略
地址:南安官桥镇,古名镇哦!该镇是粮食交易中心!
门票:15元
交通路线
南安汽车站水头班车,然后摩的,交通一般。自驾的话南官公路或南石高速一直走,注意看标志提醒,导航下较好。
香草世界
天柱山香草世界度村系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福建省农业旅游示范点,是我省第一座以香草为主题的健康休闲度村,地处安、南、永三县交界的蓬华镇境内。
景区占地面积4500亩,海拔1033.5米。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原生态森林,环境清幽,空气清新,犹如一座天然氧吧,在青山绿水之间已建成的景点有天柱岩寺、金熊乐园、开心农场、好汉雄坡、天池垂钓、体能训练营、果林园、山间别墅、温莎城堡、香草基地、花园餐厅、多功能会议厅等等,集宗教朝圣、中西文化于一体,游览其间,可以领略中西文化的精髓,陶冶情怀……
香草世界度村十二大景点:天柱名寺,千斤玉佛;香草世界,日本樱花;荷兰风车,八仙棋局;爱丁堡,好汉雄坡;万寿石巅,佛影迷踪;天池垂钓,温莎城堡。
看点
樱花、薰衣草等花草、奇石和寺庙、养着一些狗熊可以看看哦,还有一些欧式城堡风格的建筑。
旅游攻略
地址:南安蓬华镇,这个镇是南安最山区的啦,接壤永春和安溪。
门票:要钱的,30元!这在南安算贵的了。
交通攻略
南安汽车站蓬华班车,然后摩的,交通比较不方便。自驾的话南安高速路口走泉三高速方向,导航下比较好。
洪濑清水岩
洪濑清水岩位于福建泉州南安洪濑集新村境内,驱车至洪濑汽车站,沿象头路直行可到。
清水岩寺山依玉枕,水绕虎溪,诚天成之佛地也。唐时肇迹,名曰东林寺。宋庆历年间寺僧永佑重修,明朝再次修葺,并易今名,迨至民国二十年,乡民鸠资修建,寺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两护排列。寺门边有洪濑名士张应星撰写之《重修清水岩碑记》以及南安县知事刘灿若撰书之对联:清磬流音风答响,水池印象月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