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景点大全

文章内容

景区客流量少的原因_景区客流量大采取的措施

tamoadmin 2024-08-17
1.在景区管理中,如何做好限流与分流?2.请分歧旅游饱和超载问题及解决措施首先,三星堆遗址附近出现了三星堆文物博物馆,游客主要参观的并不是直接的挖掘现场,而是三

1.在景区管理中,如何做好限流与分流?

2.请分歧旅游饱和超载问题及解决措施

景区客流量少的原因_景区客流量大采取的措施

首先,三星堆遗址附近出现了三星堆文物博物馆,游客主要参观的并不是直接的挖掘现场,而是三星堆博物馆。其次,三星堆博物馆出现1.5万最高客流量可以说明清明期间出行的人数正在增加。最后,游客过多并不会影响三星堆遗址正常的挖掘工作。每一个城市和相关部门都制定了关于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和方针,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去乡下旅游,乡下的居民也会到城市体验都市生活的繁荣。某一个景点的人流量过多会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导致该地区居民获得一定的收入。

三星堆遗址的挖掘工作使得三星堆成为比较热门的旅游景点

三星堆遗址的挖掘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相关媒体曝光了工作人员在三星堆遗址挖掘到的各种文物。这些文物与三星堆的挖掘工作引起了大部分网友的好奇之心,恰巧遇上了清明节小长,这也使得游客拥有足够的时间去三星堆博物馆游览和观赏文物。三星堆遗址的挖掘工作经常登上微博热搜,而微博热搜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这就会导致三星堆博物馆的游客数量飙升到1.5万人。

当地工作人员早已做好了疏散游客的各项方法

每一个地区和景点的载客数量有限,这就导致景点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好人员梳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将游客数量和游客观赏的时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当地相关部门也不会导致相关景点出现人流量过多的现象。相关部门早已预料到清明小长会导致三星堆博物馆的人流量突然增加,他们早已做好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方案,以保证游客可以获得更好的观赏体验,而并非只能体验到人挤人的观赏氛围。

总的来说,我觉得三星堆博物馆的人流量已经达到了1.5万人物,这并不会影响整个三星堆遗址的挖掘工作,更何况挖掘三星堆遗址的位置与三星堆博物馆并不是同一个位置。我国各大城市的旅游部门都已经制定了非常合理的发展方案,并且各个景点的工作人员也在努力做好人员突然增加的各项准备。三星堆遗址已经成为小热门景点,许多游客都对三星堆文化产生了兴趣,但这并不会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考古人员的挖掘工作。

在景区管理中,如何做好限流与分流?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节日出去游玩。然而在游玩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时常能够看到一些报道,在某个景区内有游客之间因为很小的事情,发生了争执,最后大打出手造成很多人受伤。景区的游客与当地的商人发生冲突的也不少。出门在外旅游,大家接触的机会都不会太多,避免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心胸放开阔一些,忍一忍事情就会过去。

一、客流量大的景区可以选择分批游览。

尽量不要在客流高峰期,选择到景区去游玩,遇到客流量大的锦旗可以选择分批游览。因为景区的人流量大时,很容易造成拥挤踩踏的。人多的时候难免会挤到别人或者被别人挤到,些人会抓住事情不放,小题大做,就很容易起冲突。所以尽量不要到人多拥挤的景区去游玩。

二、参团旅游时选择正规的旅游公司。

游客在参团的时候,最好是选择正规的旅游团。报团之前签订好购物协议。有些游客会与人发生冲突,是因为被旅游团的导游胁迫购物,觉得心里不公平才发生冲突。有些游客是以当地的商人发生冲突,这些问题如果在正规的旅游团里面是不会出现的。所以在出游的时候选择旅游团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如果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完全没有必要去过于计较。出去旅游时遇到的人都只是自己生命里的过客,不会长时间的相处甚至很难再见到。所以如果是无伤大雅的小事那么选择忍让,也能够体现自己的大度。没事别惹事,有事别怕事,我真的遇到了麻烦事也不必去害怕。

请分歧旅游饱和超载问题及解决措施

近几十年来,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每到重大节日,很多旅游景区都出现了“人海”现象,不同景区都会有不同的游客承载量,伴随景区经营收入大幅提升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国内相当一部分景区每到黄金周、暑等旅游高峰时节,人满为患,动辄发生安全事故,反映出现阶段我国景区存在的软硬件建设管控与旺盛的游客需求之间的矛盾。在景区管理中,如何做好景区游客的限流与分流工作?

一、景区限流的发展历程

①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国内特定景区实施游客限流。

△ 2003年,西藏布达拉宫率先限流,每日接待850人,2008年每日接待2300人,2015年每日接待4000人;

△ 2005年敦煌莫高窟限流,每日接待2000人,2013、2014年两次调整接待人数上限,分别为5800人和6000人。

②基于旅游法和游客安全的考虑,多地实施限流。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发布实施,《旅游法》明确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

△ 2015年7月中旬,国家旅游局首次公布全国31省市5A景区的接待游客最大承载量。

△2015年国庆长,北京故宫、四川九寨沟等16个知名景区首次按照最大承载量标准实施科学限流,这些景区通过限流措施,顺利度过了重大节日的旅游高峰,接待服务均赢得了游客的好评。

二、景区游客限流重点工作

①充分认识限流的积极意义,景区科学管理避免被经济效益左右。

实施景区限流,在短期内或特定节点,必然会影响景区收入。但从综合来看,富瑞泰景区管理认为限流是景区有效的保护手段之一,可以提升景区观光体验,促进景区经济良性发展。

首先,景区限流有效保护景区各类旅游和设备设施,有利于景区的合理运营管理。同时也要看到,超景区承载量的客流部分,除了会大幅度提升景区的管理成本,也会对景区造成额外的损耗乃至不可控的意外破坏,而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一经损坏,其后果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其次,景区流量超载会提高旅游过程中事故的发生几率。旅游事故虽然有偶然性,但偶然中有必然,一次的偶然所造成的伤害,恐怕不是超载游客的利益所能补偿的。第三,景区限流为景区内的游客提供舒适愉悦的参观体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也增加了景区的品牌美誉度。这种美誉度,非广告营销效果所能达到,在为景区带来持续客流的同时,必然会为景区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

②选择顺畅的渠道发布信息公告,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

限流方案必须更透明,通过官方公告、客户端、电子信息屏、短信、网络、纸媒、微信、微博等各种方式及时发布限流通知,保证游客有足够的时间对出行做调整。

③实行预约制,完善各种设施,充分利用网络及大数据合理调控客流。

预约制服务在我国很多领域都已开始实行,比如医疗领域、交通领域等。在旅游领域,2014年,西藏布达拉宫实行了网上购票;2014年9月,运行35年的莫高窟售票处停止售票,严格执行预约制,单日游客最大接待量控制在6000人;2015年9月20日起,北京故宫面向有资质的合法旅行社及散客试运行网上预售门票,每日网上预售总量限4万人,预售门票当日有效。

实行预售制,对景区的网络支付平台建设是一个考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同时为了更好的满足游客需求,多种平台支付方式也需要更广泛运用到门票预售中。

④分时限流与分地段限流相结合使用。

以西藏布达拉宫景区为例,网络订票全部限下午使用,就是充分体现了分时限流,而游客通过购票后电脑会自动分配一个参观时段,游客在该时段无需换票,即可凭通过闸口,错过这个时段,门票自动作废。分摊单位时间内客流量,避免客流集中,减少对景区的破坏。

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景区为了控制人流,只能根据景区内瞬时游客量取减慢售票速度的办法,如十个窗口售票改为六七个窗口售票,视游客出景区的情况再增加售票窗口。

国外的一些景区,售票排队时间很短,但进景区时排队时间比较长,一般是景区内的游客量保持不变,游客出去多少,就再进去多少人。这种办法在国内使用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特别是游客的不理解。

分地段限流,无论是限流的景区还是不限流的景区,景区都可能存在瓶颈性景点——瓶颈性景点需要取相关的设施和管理人员,保证游客总量不超过本景点瞬时最大接待量,最常用的措施有单向通行、九曲栏杆等。

⑤使用价格杠杆,合理调整。

大部分景区都有淡季价格,也有极少数景区实行错时价格,有一些景区推出了下午四点以后入院的优惠票价。就有些景点来说还可以推出较早入园的优惠票,比如一般游客都在九点前入园,那么可以设定九点前的价格,这样就能分流一部分游客。

⑥完善游客预测系统。

在“旅游+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支持非常重要一些接待量较大的旅游景区应积极引入互联网工作机制,依靠大数据对游客行为进行预测,随时掌握未来一段时间的旅游动态。保证在游客高峰到来时启动最大承载量预警机制,发布相应的信息,保证景区的游览秩序游客的安全。

三、景区旅游高峰的分流工作

有些景区一年内很少有几天达到最大承载量,不需要实行限流,但在节日和暑等旅游高峰,为了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保证景区的游览秩序和游客的安全,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分流工作。

很多景区有多个入口,如北京故宫、安徽黄山、贵州龙宫、重庆黑山谷等景区,游客习惯上都会集中在一个入口,因此,在旅游高峰,应通过交通引导等措施将游客分流到另外的入口处。

而只有一个入口,特别是通过交通车转运的景区,如九寨沟、云台山、武当山等景区应通过交通车停靠点来调整游客游览顺序,当然这些停靠点的选择是靠多年运营经验和科学调研模型下得出来的。

很多景区中,总是有那么一两个景点是游客必去的景点,在分流中需要充分考虑。如故宫的三大殿、九寨沟的诺日朗瀑布、黄山的迎客松等,景区的分流工作,要充分依靠智慧旅游“互联网+”科技手段。

传统的“下车拍照、上车睡觉,回家什么也不知道”的观光旅游方式已无法满足游客需求,这是旅游者成熟的表现,也是旅游产业升级的动因。高质量的旅游体验需求也决定了景区必须改进传统的管理方式,以游客限流分流为抓手提升景区服务品质。

一、景区旅游超载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1.城乡居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增加和长制度的实行,为大量居民潜在出游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是现实旅游需求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一般而言,可自由支配收入越高,旅游支付能力越强。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增长,居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外出旅游成为他们最主要选择,直接引起国内旅游人次总数的快速增长。2006年国内旅游总人次数已达13.94亿人次,实现了全国人均出游1次的目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另外,闲暇时间的长短也影响着旅游需求的集中程度。自1999年国庆节我国开始实行黄金周制度以来,至今已有25个黄金周,长期间,居民获得了较长的空闲时间,旅游市场需求急剧增长,人们争相奔赴著名的旅游景区,导致一些著名景区超载现象严重。

2.旅游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导致我国景区数量增长空间有限,客观上造成旅游供给不足。一方面,旅游具有不可替代性,特别是历史文化遗产、风景名胜,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内涵,难以相互替代,使旅游需求产生了明显的指向性,好地方大家都要去。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在对景区规划时,景区的未来接待规模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景区的客流管理设计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景区一旦建成,其供给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大的突破。这两方面原因共同制约着景区旅游供给能力的提高,也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旅游超载现象的出现。

3.景区的开发与管理存在短期效应,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轻视规划保护,长期忽视旅游超载带来的负面影响。旅游景区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它能够为投资者创造经济价值,因此,对旅游景区的开发,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并带动周边居民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往往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忽略了对景区内旅游的保护,即使景区景点经常处于旅游超载的状态,也难以主动取有效措施调节和改善旅游超载。

4.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尚未得到广泛重视,导致景区管理不力,规划不合理。有些景区的经营管理者,出于经营业绩的需要,紧盯着大量游客所带来的门票及附加收入,一味强调吸引更多的客源,追求市场占有率,不进行科学管理,合理规划开发,而是对旅游和景区设施进行过度开发和利用,忽视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导致景区长期处于超载状态,生态环境和接待设施破坏严重。

二、景区旅游超载问题的应对措施

1.做好景区科学规划,提高接待游客的最大容量。景区要通过认真的调研和考察,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规划,合理设置景区内的游客路线和各个功能区,提高容纳游客的最佳数量,游客多的时候能够保证安全有序。

2.加强景区的管理与服务,取有效措施控制高峰时期客流量。可以通过实行门票预售或分时进入的措施,合理控制景区景点内游客数量。一是以景区的最佳接待量为主要依据,提前预售每日门票,有效控制游客数量;二是用分时进入制度,一旦在某一时刻景区内游客数达到最佳接待量,即选择停售门票的措施,直到有游客离开景区,再允许新的游客进入,这样可以使景区的游客量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分时进入措施有可能造成未进入景区游客的不满,需要事先做出公示说明,制定周密而详尽的。

3.通过多种渠道和措施,调节游客的旅游需求,指导游客合理选择出游目的地。一是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向游客发布景区的交通、住宿、气候和接待容量等信息,预测未来可能的游客接待量,从而为潜在的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提供参考。比如,每个黄金周,有关部门和旅游企业通过各种媒体向人们发布各大景区以及旅游城市的旅游相关信息,为旅游者选择合适的出游地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分流客源。二是利用景区门票价格等杠杆,调节和控制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如实行景区门票淡旺季价格,旺季时提高门票价格,增加游客的出游支出,影响游客对出游目的地的选择,起到分流客源的作用。三是加强对游客的旅游知识宣传和培训,引导旅游需求合理化,让人们理性出游,避免盲目扎堆儿。

4.加强指导和制度建设,严格限制旅游超载现象。许多景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无视旅游超载所造成弊端,如果仅仅寄希望于景区经营者自身的觉悟,难以限制旅游超载现象的产生。管理部门要加强指导,研究制定旅游超载的管理和惩罚制度,进而保护生态环境和旅游,保护游客安全,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提高旅游产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