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景点大全

文章内容

水西公园里的墓是谁的-

ysladmin 2024-07-10
水西公园里的墓是谁的?       对于水西公园里的墓是谁的?的问题,我有一些经验和见解,同时也了解到一些专业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1.贵州旅游线路设计方案2.于成龙墓藏有“金头”一说纯属以讹传讹(转自高探清)3.天津水西公园收费吗?水西公园简介4
水西公园里的墓是谁的?

       对于水西公园里的墓是谁的?的问题,我有一些经验和见解,同时也了解到一些专业知识。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1.贵州旅游线路设计方案

2.于成龙墓藏有“金头”一说纯属以讹传讹(转自高探清)

3.天津水西公园收费吗?水西公园简介

4.织金万人墓来历简介

5.老子墓的老子葬地考

水西公园里的墓是谁的?

贵州旅游线路设计方案

       想去贵州旅游,却又不知道怎样规划线路吗?小编按贵州区域给大家整理了一周左右旅游线路,这些线路都充分考虑的到两地之间的交通,间隔的时间间隔,覆盖面广,基本著名的景点都有囊括,很适合暑假夏日食用。

1、黔中休闲修学避暑度假游(贵阳周边5日游)

总线路:贵阳老城区(甲秀楼、黔灵山公园、阿哈湖湿地公园、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演出)---花溪(花溪湿地公园、孔学堂、天河潭、镇山村、青岩古镇)---清镇(时光贵州、百花湖)---修文(扎佐高尔夫度假中心、森林野生动物园、阳明洞)---息烽(息烽集中营、阳朗旅游风情小镇、息烽温泉)---开阳(南江峡谷、香火岩、十里画廊)---乌当(情人谷、羊昌花画小镇、保利温泉、贵御温泉),此线路总长大约415公里。

       路线概述:这条路线涵盖了贵阳及周边各区最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及休闲之地,它们是隐于繁华都市中,在享受休闲时光的同时体会贵州特色的人文气息。

2、飞瀑石寨“纯氧”游(安顺6日游)

总线路:平坝区(天龙屯堡、小河湾、文庙、武庙)---开发区(兴伟石博园)---西秀区(浪塘、龙宫、旧州古镇、云峰屯堡)---镇宁县(黄果树景区、石头寨、夜郎洞)---紫云县(格凸河),此线路总长大约700公里。

3、民族文化生态精品游(黔东南10日游)

总线路:凯里麻江(夏同_状元第、蓝梦谷景区、乌羊麻苗寨、铜鼓村)---丹寨(石桥古法造纸、万达旅游小镇、卡拉村、高要梯田)---榕江(三宝侗寨、大利侗寨)---从江(岜沙苗寨、小黄侗寨、加榜梯田)---黎平(肇兴侗寨、堂安生态博物馆、黎平会议会址、翘街、天生桥)---锦屏(隆里古镇)---天柱(三门塘)---三穗(颇洞)---剑河(温泉、仰阿莎湖)---台江(反排苗寨、红阳万亩草场)---雷山(西江千户苗寨、大塘新桥短裙苗寨、郎德上寨、雷公山)---凯里(凯里苗妹非遗博物馆、凯里民族文化宫《银秀》、下司古镇、凯里民族风情园、云谷田园)---台江(施洞古镇)---镇远(镇远古城、舞阳河、铁溪、高过河),此线路总长大约1510公里。

4、文化生态探旅寻访游(黔东南-铜仁7日游)

总线路:凯里(非遗苗妹博物馆、麻塘革家寨、民族文化宫《银秀》)---黄平(重安江三朝桥、飞云崖、旧州古镇)---施秉(云台山、杉木河漂流)---镇远(镇远古城、青龙洞、舞阳河、铁溪)---石阡(温泉群、佛顶山)---铜仁思南(石林)---印江(团龙土家民俗村)---江口(梵净山、佛教文化苑、云舍土家民族村)---铜仁(十里锦江、九龙洞、云林仙境、大明边城)---万山(千年丹都·朱砂古镇)---松桃(苗王城)---沿河(乌江山峡),此线路总长大约1318公里。

5、生态文化秘境游(黔南4日游)

总线路:黔南龙里(龙里草原、龙架山)---贵定(音寨“金海雪山”、洛北河漂流)---福泉(古城垣、洒金谷)---都匀(石板街、斗蓬山、黔南州民族博物馆)---平塘(掌布国家地质公园、甲茶、射电望远镜)---三都(尧人山、巴卯水族文化村)---荔波(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大小七孔、水春河漂流、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瑶山村、水书博物馆、世界自然遗产展示园),此线路总长大约1029公里。

6、生态文化休闲逍遥游(安顺-黔西南5日游)

总线路:安顺(黄果树、龙宫)---晴隆(二十四道拐、安南古城)---兴义(马岭河峡谷、万峰林、万峰湖、贵州醇风景区、泥凼石林)---安龙(招堤、明十八先生墓)---贞丰(双乳峰、三岔河国际露营基地、北盘江大峡谷),此线路总长大约680公里。

7、民族文化生态体验游(毕节5日游)

总线路:毕节黔西(乌江源百里画廊、撞钟山、古象祠、水西公园)---织金(织金洞)---百里杜鹃(普底景区、奢香军营山地公园)---大方(油杉河、慕俄格古城、九洞天)---七星关(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鸡鸣三省景区)---赫章(阿西里西山)---威宁(百草坪景区、草海生态旅游度假区、泰丰农业观光园),此线路总长大约681公里。

8、山地户外消夏避暑康体游(安顺-六盘水5日游)<

总线路:安顺(黄果树、龙宫)---六枝(落别乡牛角布依风情体验区、郎岱古镇、__江景区、岩脚古镇、梭戛生态博物馆)---六盘水(野玉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明湖国家湿地公园、梅花山景区)---盘县(乌蒙大草原、妥乐古银杏、盘州古城、丹霞山、盘县大洞古文化遗址),此线路总长大约400公里。

9、人文生态寻踪游(遵义5日游)

总线路:遵义(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山、海龙屯、娄山关)---仁怀(中国酒文化城、美酒河、盐津温泉)---习水(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三岔河)---赤水(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十丈洞、四洞沟、燕子岩、桫椤自然保护区、竹海、丙安古镇、大同古镇),此线路总长大约678公里。

10、异域风情体验休闲度假游(贵安新区2日游)

总线路:贵阳花溪---贵安(车田生态田园---天河潭---龙山村---北斗七寨布依民俗体验区---云漫湖国际休闲旅游区---VR小镇---高峰万华禅寺),此线路总长大约63公里。

       这些都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线路,可践行度高,跨度广泛,很适合长假里去探索,夏日里去山区游玩,是很棒的选择,而本文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于成龙墓藏有“金头”一说纯属以讹传讹(转自高探清)

       奢香博物馆,在大方县城北0.5公里处奢香陵园内的东南角,坐东向西,是西南地区第一个以民族历史人物为名的博物馆。

       奢香博物馆展示的是聚居在贵州黔西北,以大方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古代水西彝族历史文化的辉煌。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民族。彝族默部德施氏迁入贵州后,长期在鸭池河以西的大片地区进行开发和繁衍生息,史书称为“卢鹿部”或“水西彝”。在蜀汉时,有过妥阿哲为罗甸王,建都大方;在明朝初期,有过奢香夫人摄贵州宣慰使,开辟龙场九驿等兴盛时期。经过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水西彝族在实践中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灿烂文化。馆内有6个陈列室,收藏了大量的彝文古籍。奢香墓

       奢香是明代贵州著名的彝族女土司。其墓葬位于奢香博物馆旁,为石围土封,圆形。墓裙有龙虎高浮雕石9块,饰以彝族图案花纹。墓前依地形筑平台两道,墓地四周以仿古马头形墙圈保护,中建水池亭榭、石栏小桥、花圃草坪。奢香夫人

       奢香(公元1368-1396年)

       为元末永宁且蔺(今四川古蔺)奢香氏之女,彝族恒部祖先穆阿卧的后裔,是极具传奇色彩的著名彝族女政治家。

       明洪武八年(1375)与贵州宣慰使霭翠结婚。洪武14年霭翠病逝,奢香替夫摄贵州宣慰使,-明顺德夫人。她38岁英年早逝,但却留下一串闪光的人生足迹。在水西地区遭受洪涝等自然灾害时,她亲自深入灾区,查看灾情,慰问灾民,救民于水火之中,深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奢香还大力发展水西的经济和文化。她发动水西人民以偏桥(今施秉县境)为中心,开辟两条驿道。一条向西,经贵阳、赫章、威宁达云南;一条向北,经瓮安、湄潭,全程千余里,沟通了贵州与四川、云南省的运输通道。朱元璋称“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值得一提的是,奢香开辟驿道,修建驿站,采取类似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即在每个驿站附近划出大片土地无偿而有条件地提供给外来者开发利用。如今江西、湖广籍的贵州人,多是那时候迁入贵州的。

       地址: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顺德路

       电话:0857-5233211

       开放时间:

       9:00-17:00

       门票:

       门票65人民币

天津水西公园收费吗?水西公园简介

       于成龙墓藏有“金头”一说纯属以讹传讹

       近年来,吕梁市离石区、方山县、柳林县(这三个区、县古称石州)民间盛传:清代廉吏于成龙死后,皇上给他配了一颗金头。笔者认为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完全是以讹传讹,混淆历史事实。

        据笔者考证:墓葬金头一说确有其事,但这颗金头的主人不是于成龙,而是属于明代正德年间在四川剿匪时,被奸臣陷害,遭匪首廖麻子半道劫杀,并割去首级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四川巡抚的高崇熙。

        高崇熙,山西石州人,庆隆元年(公元1567年)改为永宁州,明代弘治庚戌科进士,累官四川布政使、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柳林县孟门镇南山灵泉寺院中,现立有一高丈余,宽数尺的巨大石碑,碑文为其所撰,清代光绪《永宁州志》亦有记载。

        正德初年(公元1506年),初登大宝的武宗皇帝朱厚照昏庸无道,行事怪诞,周围聚集了一批市井之徒,整天沉溺于烟花柳巷,视朝政如儿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河北霸县刘六、刘七,四川兰五等率众起义,反军攻城掠地,铁骑纵横驰骋数省,屡败官军,震撼朝野,极大地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

        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正月,四川松潘地区反军到处烧杀掠抢,其声势甚为浩大,明军指挥胡宁与战被俘,千户史宽在黄土坡山被杀。总制洪钟上疏:请都察院副都御史兼四川布政使的高崇熙,提督松潘军务兼理巡抚。

        二月,武宗皇帝降旨: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四川布政使高崇熙:“今命尔巡抚四川,兼理松潘、安绵、建昌等处边备,抚安兵民,总理粮饷,修理城池器械,操练兵马。现今保宁、江津等地残贼复聚为患,尔一面会同总兵杨宏征剿兰五等余党,一面会同副总兵王宪剿杀江津强贼……尔为风宪大臣,受兹委托,须当尽忠竭力,展布猷为,务使威武振扬,地方宁静,以纾朕西顾之尤,毋勿因循苟且及处置乘方,自贻咎戾。尔惟钦哉。故谕。”(光绪《永宁州志》卷二十五敕谕)

        五月,高崇熙奉旨移师播州(今贵州遵义市),一边安抚百姓,一边开始备战,准备进剿造反之敌。

        十月,反军四千余人,自贵州石阡(今石阡县)越过马脑关,复入四川綦江县。官军百户柳芸,义官曹腾皆战死,高崇熙急调兵前往围剿。

        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高崇熙率部经过数番苦战,蜀中兰廷瑞、鄢本恕等反军虽被剿灭,但汉中的廖麻子、喻思俸等又窜入蜀中,与内江的骆松祥等时而分时而合,分时不过数千,合时则称十多万,他们四处奔袭,不断骚扰打击官军。

        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七月,高崇熙与总制彭泽,以苗族兵勇为主力,攻破廖麻子和内江骆松祥等营寨,除廖麻子逃脱外,其余首领或被生擒或被斩首,大股敌军被剿灭。

       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初春,官军讨平喻思俸等反军后移驻汉中。高崇熙上疏请求班师。不等皇帝下旨,隐蔽在内江的廖麻子和骆松祥旧部死灰复燃,又开始造反。

        五月,高崇熙考虑到连年用兵,官兵厌战,粮草不济等原因,并分析了穷于奔命的敌人多属当地的穷苦百姓,他们迫于生计而投奔敌军,有被招安的条件,遂产生招安的念头,于是派人前往劝降。敌军首领廖麻子、杨友等亦同意招安。高崇熙将这一重要情况上疏皇帝,言明播州廖麻子、杨友之敌可予招安抚之,责令他们立功赎罪。武宗皇帝准奏。于是高崇熙开始策划招安事宜,准备将开县地区划出地盘,迁出土民,让被招安人员耕种生活。副使马昊持反对意见,说开县地属襟喉,上达重庆、叙州,下连湖广,土地肥沃,不可轻弃资敌,自遗后患。高崇熙不从,派副使张敏前往处理,安置他们于临江一带。张敏奉命到达新宇后,受人挑拨而又多疑的廖麻子等反军首领,以为是高崇熙诱己之计,遂捕捉张敏,屠杀随行数百人,反叛之。远离四川战地的皇宫里的众谏官们闻讯后,在未弄清真相的情况下,给高崇熙扣上一顶通匪的罪名,予以弹劾。昏庸的武宗皇帝轻信了谏官们的谎言,下旨逮捕高崇熙入京。当押解高崇熙的车队行至河北省正定县时,贼首廖麻子派出的轻骑追赶上来,将押解的官兵尽数斩杀,高祟熙纵然有一身好武艺,但终因困在木笼囚车里而无法施展,眼睁睁被乱刀砍死,匪首为回去交差,临走时将高崇熙首级割去。

        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八月,武宗皇帝得知高崇熙被冤杀的真实情况后,亲自给一代忠良高祟熙撰写了祭文:“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人臣以尽职为忠,朝廷以报德为礼。事有定论,乃追念其前功宠,故都察院御史高崇熙,器识恢宏,性资庄重,一经登第,六察封官,激扬之典,累迁臬府,才猷振乎纪纲,两擢藩司,政克宣夫教化,以蜀寇之未宁,致王师之见讨。乃从佥议,晋陟中丞,彰国典以励人心,饬兵机而鼓士气,群芳渐息,蔼歌颂之,三捷交驰,丕风声之益振。朕心嘉悦宠,注殊隆命不压于屡褒,禄乃赠二品,顾其推诚待物,竭力保民,岂期釜内之魂。复有柙中之变,虽势难再振,而功未全收,爰召北还,遂致中殒,实切悼伤,当颁一奠之思未足慰九泉之痛,追怀往绩,雪乃幽冤,赠以前秩列风纪之元僚,荫及后昆衍缨冠之世业,思有永流惠泽于两川,延赏方来播休光于三晋。尔灵如在,尚克钦承。”(《汾州府志》卷八赠都御史高崇熙诰)。读此祭文,可知高崇熙遇害后,武宗皇帝对高祟熙一生功绩的高度评价,追封右都御史,禄乃赠二品,荫世袭锦衣卫千户(《汾州府志》卷七)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

       高崇熙遇害后,其子高都宪扶灵柩回到老家石州,下葬于城东沙会则村东,下葬前,即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四月七日,武宗皇帝派遣山西布政使王辄,专程赴石州吊唁,一是带来了武宗皇帝又一次谕祭都察院右都御史高崇熙的祭文。祭文曰:“尔性资敏达,器宇魁梧,发迹贤科,擢司风纪,历官藩臬,卓著能声,晋佐都台,往抚西蜀,时因盗起,受命临戎,捷报既闻,贼氛复炽,事出不意,遂致人言。方在申诬,胡遽沦没。讣音忽至,良可悼叹,宜加恤恩赐以谕祭。九泉不昧,尚克承之。”(光绪《永宁州志》卷二十五);二是带来了武宗皇帝御赐给高祟熙的金头。可惜史书上没有丝毫记载,其原因大概是担心日后引发盗墓,故从保密的角度考虑的吧!高氏族人是这样说的:武宗皇帝对高崇熙的被杀深感愧疚,于是亲自撰写了祭文。对于御赐高崇熙一颗金头,这是很正常不过的事,因为,一是高崇熙是为国捐躯失去首级的;二是朝廷不缺那个钱;三是对世人和高崇熙后人也是一个交待。据说下葬时,为防止日后盗墓贼挖掘,出殡时一下子抬出了十几座灵柩,面对这眼花缭乱的出殡阵势,别说盗墓贼不知哪座坟的真伪了,就连其家人大概也弄不清楚了。高祟熙死时是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随着时间的消逝,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已完全被湮没,别说族外人了,就是现居住在柳林县孟门镇高家塔、离石区上水西村、方山县庄上、隰县蓬门村等十多处青门都二甲的族人,也不完全知道先祖高崇熙墓葬藏有金头这一说了!

       我们可以这样分析:按照当地习俗,死者没头是不能安葬的,怎么办?有钱的人家可以按上个金头或银头以代之,没钱的人家只能是捏个面头来代之。高崇熙身为朝廷二品大员,况且是为国而捐驱并失去首级的,由武宗皇帝御赐个金头是完全可能的,即使皇帝不给配个金头,山西布政使王辄也会给这个山西老乡配,退一步说:如果这两者都不给配,其家里人也会给配的,否则,就不合情理,不合俗理。

        我们还可以这样分析:据《汾州府志》、《永宁州志》记载,自明代以来,永宁州在朝为官者甚多,但为国捐躯并失去首级者,仅高崇熙一人而已。而于成龙的死属正常死亡,即便是坊间流传的吞金而死,那也是一个全尸。一个全尸下葬时再配上一个金头,那不成了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嘛?再有权、再有势和再有钱的人家,大概也不会傻到这个份上!

        笔者是高祟熙的后人,曾与高家塔村族人高庆林先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多次赴沙会则考察,遗憾的是先祖的墓地早已被毁坏,代之的是上边建起了一栋栋新房屋,墓地里原有的石碑、石人、石柱、石马、石羊等有着永久纪念意义的古文物,全都荡然无存,有几只疑似有生命的石羊命大虽然没有被掩埋,但像没有了家似的,孤单地立在路旁的草丛里,等候着主人的呼唤!村中有位刘姓居民,院子里残存一块关于记载高崇熙之子高豸的石碑,热心的高庆林先生如获至宝,后来将它运回了老家高家塔村。据村子里的老人们说,高崇熙的墓地规模庞大、十分气派,在当地可谓首屈一指无与伦比。

       如今凤山、泰怡公园还有高公墓地的石人,石羊、石马、石狮、碑座等物。高公曾经的墓地,已是楼房林立,完全看不出往昔面貌。

        高崇熙父高岱,景泰丙午科举人,山东观城县知县,赠御史。膝下有五子:长子崇辉,义官;次子崇熙,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三子崇省,弘治己酉举人;四子崇庆,义官;五子崇明,大名府知府,膝下有四子,其中高金,嘉靖丙戌科进士,累官行人、兵科给事中,山东按察司副使,苏州兵备副使,皇封孟门先生,因敢于直谏,铁面无私,处理国戚牛氏后,嘉靖帝闻曰:“此天下直臣,朕所畏惮!”(光绪《永宁州志》卷十九)

        注:以上有关史料出自《高家塔仁寿堂家谱》、《永宁州志》、《汾州府志》、《二十五史通鉴》、《明史》、《正德皇帝》,以及高家塔村高庆林先生口述、及家族先祖口碑。

        撰稿人:高探清、高飞、高翔

        二〇一五年七月一日

织金万人墓来历简介

       天津水西公园是一座以湿地为形式的大型主题城市公园,内部建有许多仿古建筑。它在周末和节假日受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欢迎。每个人都来这里体验不同的风格和园林魅力。下面是天津水西公园的门票和攻略。

       :天津水西公园收费吗

       1.水西公园不收费。门票完全免费向公众开放,市民可以自由进出。

       2.进出水西公园一定要注意防护,戴口罩,不要扎堆,按规定进入。

       3.不要在花园里乱扔垃圾,爱护环境。

       天津水西公园游玩攻略

       水西公园

       原生态的水西园环境优美,毗邻水西庄,但不是水西庄的翻版。

       西水公园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占地140.57万平方米,其中水面42.73万平方米,陆地97.84万平方米,比天津水公园还大,是天津最大的湿地公园。

       去的那天,我们在恒基广场吃了午饭,一家人开车直奔水西公园。把车停在停车场,走到公园门口,扫码入园。

       进了公园,没走多远,就看到里面有一个巨大的湖,湖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湖边种了很多果树和柳树,还有一些景观树。站在湖边望着河对岸,让人觉得豁然开朗。

       水公园湖畔

       园内有欧香榭、宅南小楼、几帆、后月坊、小水溪等21个景点,基本都是围绕湖而建。

       沿着湖边往东走,有一个健身广场,叫体育公园,里面有篮球场、乒乓球场、溜冰场等等。有很多孩子在大人的带领下在地里玩耍。因为疫情原因,还有一些健身器材还没有开放。

       体育花园

       出了体育公园,你会发现房子的南面有一栋小楼,在那里你可以看到一条小河,小桥上开满了黄花。有许多孩子在河边钓鱼。

       脑桥

       在桥的旁边,有一个中国花园。花园不大,但很精致。小水溪、赖蝶亭、沈曦画廊等景点都在这一带。

       蜿蜒的走廊

       在湖边,有一个半圆形的回廊。在回廊后面,有一大片森林和盛开的鲜花。许多游客在这里拍照。鸟儿不时在花丛中飞过。

       花园里盛开的鲜花

       在回廊的前面,有一大片湿地,叫莲花苑。每年夏天,这里都开满了荷花,非常壮观。湿地上铺了一条木质栈桥,蜿蜒曲折,一直延伸到湖边。

       木制栈桥

       走在吱嘎作响的栈桥上,看着夕阳从湖面缓缓落下,夕阳的余晖照在栈桥上,拉着桥上的身影久久不散。

       走到湖边,可以看到湖对岸碧海浮螺亭和方菲园。因为湖太大了,而且有点晚了,我们一个星期都没办法绕湖。可惜了。但是绕湖一周确实需要一些体力。如果要带小孩或者老人,走到栈桥就行了!

       总体来说,水西公园还是比较原始的,建筑颇像古代园林。但离想象中的水西庄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湖畔

       历史上的水西庄是天津鲁彦巨商查里根和他的儿子查维仁的花园别墅,位于南运河南岸,也就是现在的芥园区。水庄建于雍正元年(1723年),乾隆年间扩建。与扬州小玲珑山亭、杭州小山堂并称清代三大私家园林。据说曹雪芹是因为文字狱事件才投靠水西庄的。后来基于这个园林,他写出了举世闻名的《红楼梦》。龙皇帝也曾四次造访水西庄,并将其命名为“芥园”。

       “芥园”的地名一直延续到现在,但水西庄在庚子后被战争破坏,亭台楼阁全毁,遗址只剩下一对石狮子,十分可惜。20世纪30年代,天津文化名人呼吁重建水西庄,但无果。

       年,随着天津水西园的建成开放,水西庄再次回到公众的视线。水西公园和水西庄是什么关系?水西园是建在水西庄原址上的吗?它是模仿水西庄建造的吗?

       桥边的花

       据了解,水西公园并不是建在水西庄原址上,而是在离水西庄原址不远的地方。这个地方原来叫后台公园。因为水西村很难恢复,所以没有像水西村那样建水西园。虽然园内部分景点沿用了水西庄园森林的名称,如莲花香榭、几帆等。

       楼阁

       天津市城管委有关专家介绍

       “水西公园”的命名目的是准确表明公园的地理位置和功能定位。水西庄旧址距离现在修建的公园只有三公里。公园位于天津西部,采用“水西”二字。

       这个公园和水上公园一样大。它是天津最大的两个城市公园,也是中心城区的两颗明珠。命名为水西公园,可以和水上公园形成姊妹篇,相得益彰。

       关于水西庄园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部和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在对水西庄园进行调查。

       可见天津水西庄后续会有新的考量。水上公园是城市中的湿地公园。与水西庄有关,但不是水西庄的翻版。

       西园大门太凝重,网友吐槽。

       由于面积大,地处市区,不收门票,所以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自建成以来,参观水西公园的人络绎不绝。

       大家对公园里的原生态环境都很满意,因为在寸土寸金的市区有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真的很让人欣慰。

       但也有网友对公园大门的设计颇有微词,认为水西公园的大门过于庄重,不像公园,有点与时代脱节。甚至有网友表示,公园大门从远处看有点奇怪,像墓地。

       进公园的时候特别观察了一下大门,确实有点精心设计。我想这一定是有原因的。回来后找出水西庄的老照片看了看。我马上发现,水西庄公园大门的设计一定是借鉴了水西庄牌楼的建筑风格,这样才会有一种沧桑感和肃穆感。

       水西公园大门

       对比一下就能明白设计师的初衷了。

       不过网友的评论也有一定的道理。既然公园不是模仿西村建的,就没必要把公园的大门建得这么复古,你说是不是?

       虽然公园的大门已经被网友吐槽,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水西公园的热爱,称之为“深深的爱与责任”。

       水上公园应该是天津人和外地游客节假日自驾游的首选之地。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带上你的家人,启动你心爱的车,出发吧!

       :游览水西公园注意事项

       1.疫情期间,仅公园南门开放,开放时间为上午9:00至下午4:00,请佩戴口罩,自觉扫码,与他人保持1.5米安全距离。

       2.目前,公园里没有餐馆和食品店,天气也越来越热。游览公园时,请提前准备好矿泉水和食物。注意花园里的卫生,不要随地扔东西。

       3.公园内禁止宠物、汽车和自行车共享。参观时,请不要带宠物。请将车停在停车场,并将自行车停放在指定区域。

       4.不要在花园里喂鸟。

老子墓的老子葬地考

       贵州织金有座万人坟,位于贵州织金县的八步镇,是一处距今350多年的古战场遗址。

       1980年已被织金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大墓中间,镌刻着“清康熙三年水西之役万余双方阵亡将士合葬墓”字样,左侧写着该万人坟修建的经过。,在右侧,则是“古人吊词”:清康熙帝为水西事件平反后,乾隆十年,平远州(今织金县)都司吕文魁为万人坟勒石砌坟,并题词吊唁。

       织金县,隶属贵州省毕节市。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北邻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市,东靠贵阳市清镇市、安顺市平坝区,东南连安顺市西秀区,南毗安顺市普定县,西南接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西抵毕节市纳雍县,总面积286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织金县地处黔西高原向黔中丘原盆地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三塘镇岩洞口村高石庄最高海拔2262米,东北部龙场镇讨瓦三岔河、六冲两河汇合处的大煤洞最低海拔861.5米,相对高差1400.5米,全县地势地貌分为两部分:从原以那区的正平、大院,原城关区的中寨、阿烈、平寨、白岩到原珠藏区的高坪、高山、打括、黑土等地的东部或北部边沿为界。

       以东属黔中丘原地带,以西属黔西高原地带,耕地面积115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2868平方公里的40.4%,其中海拔1600~2000米的地势面积736平方公里,占63.56%。区内深沟、峡谷槽谷交错,山高坡陡。顶部三坝、岩洞田等地残存的山原剥夷面,地势开阔,分布着面积较大的高丘草地,具有山原牧地的特色风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织金县

       像所有的伟人一样,老子逝后,留下了许多谜团。与所有的伟人不一样,老子逝后,留下了比宇宙还要大的谜团。其中老子从入秦到逝世以及葬地,从汉代至今,是许多学者尚未破解的谜团之一。笔者查阅文献、考查文物、实地调查、请教学者得出的结论是:老子曾任周守藏室史,见周室衰微,西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迎请老子至周至县楼观台,著《老子》,授于尹喜。尹喜倍侍老子,西上大陵山,老子逝去,葬于大陵山吾老洞,洞西南有尹喜墓。笔者将考证的要点,呈给方家指导 。

       一、老子其人其书及尹喜

       老子,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阳,号老聃。老子的出生时间,学术界基本定于公元前571年。老子少年和青年时期,聪颖好学,志向高远,后任周朝守藏室史。孔子约71岁时还向老子求学,司马迁叙述其经过和对话有声有色。老子经历了周王朝后期的战乱,封国王侯间,战争连年,民不聊生。老子期望消除战争的祸患,人民生活的安宁幸福。后见周室衰微,辞去官职西去。函谷关令尹喜迎来老子,请到函谷关著书。后辞去关令,随老子入秦,到达楼观。尹喜又为老子筑台,请老子著述说经。老子将其学说传授给尹喜。老子暮年时,从楼观西行到大陵山隐居,不久而逝。司马迁《史记》载道:“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

       老子的著作,史称《老子》,道教称为《道德经》,开创性地建立了完整的中国哲学体系。对世界学术、宗教、政治和文学艺术影响很大,在哲学、思想、宗教和艺术的领域超过了孔子学说。老子学说大大发展了中国人的理论思维和直觉思维,先秦道家杨朱、列子、庄子以及稷下学派、黄老学派的思想,直接来自老子学说而又各有不同的发挥和发展。法家中的申不害、慎到、韩非等人的思想以老学为理论基础,兵家书中隐含有老子学说的影响。汉初黄老之学盛行,淮南王刘安主编的《淮南子》“牢笼天地,博极古今”,是西汉道家思想的最高理论结晶。魏晋玄学是道家思潮在历史条件下的一次复兴。老子学说对中国政治的影响,往往是深层的、无形的。汉初和唐初以老子学说治国,形成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辉煌盛世。老子学说研究普遍和持久地延续至今,说明老子学说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是广泛而多样的,当然,更深刻的原因在于当代社会需要老子的大智慧。

       伟大的哲人伴随着伟大的弟子。老子的弟子尹喜,又名关尹,唐武德九年(626)欧阳询撰《大唐宗圣观记》说:终南楼观为尹喜故居,《四库提要》据此说尹喜为秦人或为关中令,或为函谷关令。尹喜为老子学说传人,《庄子·天下》篇将关尹与老子并称为“古之博大真人!”尹喜安葬了老子之后,潜心道学,著《关尹子》,死后葬于周至县大陵山吾老洞西南,有墓,有古碑。

       二、老子逝世葬于大陵山的文献记载

       老子到关中,有《庄子·寓言》说:“老聃西游于秦”。老子逝世是大事,《庄子·养生主》第四段有精彩记述:“老聃死,秦失(佚)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这段话记载了老子死后,守灵、吊唁的人有:老子的方外之友秦失,老子弟子、老者、少者等人,人人哭得很伤心。詹剑峰、王士伟等学者认为秦失是关中隐士,足以证明老子长久住在楼观,道德品行感动远近的邻人。近代学者胡适之说:“庄子这一段文章,决非后人假造。”对此也深信不疑。老子在楼观台和大陵山活动及逝世的时间,按照台湾中华老庄学会《关于老子几个基本问题》(见《老子故里话老子》第3集)的结论:老子入关时至少90余岁,那么在周至楼观台一带活动就约70年,在大陵山活动约年余,这是依司马迁所说“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而推定。依此,应当基本确定为:老子生于公元前571年,于公元前481年左右入关到楼观,约公元前411年(或者公元前371年)逝世于大陵山,葬于吾老洞是比较可信的。老子是古代卓越的养生专家,善于修道而养寿,以养寿使道学精深,老子的哲学是生命哲学,人生实践的突出特征是注重炼养生命的深度和厚度,延伸拓展生命的长度与广度。司马迁说老子长寿是有所据的。台湾中华老庄学会认为:老子(引文同上)“到楼观(时地属扶风)定居之后,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很不容易引起人烟稀少的邻近居民注意。而老子死后却有来自远近的许多人扶老携幼为之痛哭,乃至遁天倍情,可见老子居住其地(楼观)为时定非短期所能办到,至少也该在那里居住了十年以上,才得与邻人如此亲密,才能使远近人无论老幼对他如此哀恸”。司马迁说老子“莫知其所终”,与老子葬于大陵山吾老洞并不矛盾。老子是隐者,“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生性不张扬,隐居楼观和大陵山,免除世俗烦扰,又可得到关中信息,符合崇尚自然的理想。老子死后,被贵族、上流社会和官方忽视,仅有秦失、弟子和邻人吊唁,当时官方文献必然失载。司马迁对老子隐居地和逝世葬地没有踏勘调查清楚,慎重落笔,也是科学求实的体现。

       老子逝世的史实《弘明集》多处有记载。《弘明集》是南朝齐梁时佛教徒编写,唐代佛教徒道宣续编,著《广弘明集》三十卷。这两本书记载了魏晋时的道佛辩论,其书中记载:

       释道宣跋孙胜《老子疑问反讯》说:“老子遁于西裔,行及秦壤,死于扶风,葬于槐里。”释法琳《广弘明集·十喻篇下》说:老子“生于赖乡,死就槐里。”内七喻曰:“老子生于濑乡,葬于槐里。”甄鸾《笑道论》驳斥老子不死说时称:老子“身死关中,坟垅见在。”释道宣《广弘明集·辩惑篇序》“李叟生于赖乡,死于槐里,庄子可为实录,秦失诚非妄论。”后来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李叟死于槐里。”因而可以说,老子“死于扶风,葬于槐里”,古今也没有原则分歧。老子逝世的地方在古扶风、槐里,即今周至县,也就是逝于楼观西3公里的大陵山。其地称扶风槐里的原因首先是老子死时,周至尚未置县,其地属于右扶风槐里辖,槐里辖地包括今周至县平原和山区。其次老子亡于大陵山后,右扶风槐里一度称古废丘县。汉高祖三年(204)改废丘(亦称犬丘,项羽灭秦称犬丘邑)县为槐里县(今兴平县东南),辖今周至县境域。汉朝初年,周至县域仍属右扶风辖。三是周至置县后仍属右扶风辖。《汉书·地理志》载:“右扶风,县二十一;周至、户、槐里……”。周至县建县于西汉太初元年(前104),是右扶风的辖县之一。清雍正十三年,周至知县杨绎(山西泌州,今山西东南部人)在《游终南山》诗写道:“邰封槐里平如掌,渭水萦纡似带流。……”称周至为槐里。四是古槐里今兴平县与楼观和大陵山隔渭河相望,关中31个县中再无老子陵墓和葬地,可证老子葬于大陵山吾老洞是符合史实的。

       《广弘明集》还引用了郦道元《水经注》上的话,证明老子逝后葬于大陵山。按照《水经注》卷二十三记载:河南鹿邑县老子庙中“又北有李母庙,庙前有李母冢,冢东有碑。”可见老子故乡有老子母亲的庙和冢,只有老子庙而没有老子冢,这和司马迁所记“老子过关西去莫知所终”相合,因而老子死于扶风葬于槐里秦失吊唁,是在庄子《养生主》作成之前,决不会有错。由于司马迁是在河南一带采访的口碑史料,不知老子死于何地,才记为莫知其所终。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就水注之,水出南山就谷,北迳大陵西,世谓之老子陵。昔李耳为周柱史,以世衰入戎,于此有冢,事非经证。然庄周著书云:‘老聃死,秦佚吊之,三号而出。’是非不死之言,人禀五行之精气,阴阳有终变,亦无不死之理。”其中就水即今就峪河,发源于海拔2631米的周至秦岭四方台山北侧,从就峪口出山,经楼观镇、司竹乡,流入黑河。就峪河长38.5公里,流域面积95.4平方公里,就峪口大陵山是就峪河切割、冲刷和砂石以及风成黄土堆积形成的。大陵山就峪河建有水电站,向北建有就惠渠引水坝。坝西有老子墓,大陵山顶有吾老洞。

       魏晋隋唐时今楼观及大陵山一带地名为神就乡闻仙里,神即直指老子就葬在此处。北宋宋敏求《长安志》记有周至唐时乡社:望仙乡在县东四十里,管社一十四:仙檀乡在县东二十五里,管社一十四;仙果乡在县南五十里,管社一十五;神就乡在县西南三十里,管社二十四。”楼观周围各乡均冠有仙字,大陵山就水一带称神就乡。元至元三十年立的《楼观先师传碑》称楼观大陵山一带为神就乡闻仙里。至于有的文献所说:老子“西去流沙”,也可从大陵山下及迤西河流众多,沙滩宽广得以印证。就峪河西有韩峪河、马岔河、黑河、骆峪河、芦河等,河水挟带的沙石,出山后堆积在平原上,形成纵横数十公里的流水积沙,河床游荡不定。山口圆石相枕,中游卵石鳞鳞,下游细沙漫漫,流水沙滩,蔚为壮观。谚语说:“七十二道脚不干”,主要指这一带的河网流沙。虽近几年整治河道,三河归一,围滩造田,但是昔日大自然流沙奇观,依稀可见。大陵山下的流沙景观与西去流沙是吻合的。

       明代《正统道藏》载:老子在甲寅年从西楼观大陵山南台冉冉上升,尹喜悲怜哀求,老子下降,给尹喜讲了一段话,又升天而去。台称飞升台,谷称飞升谷,虽然演义神话,实是历史投影。

       明清两代,《周至县志》、《长安志》、《陕西通志》等均有大陵山吾老洞的记载。如清乾隆十四年(1749)编写的《周至县志》称“就谷,其西为吾老洞,石穴深邃莫测,听有风声,相传中有五匣,即老子墓。洞上有殿,奉老子石像。谷之东三里为飞升台”。清乾隆五十年(1785)《周至县志》卷三记有:《水经注》就水北经大陵西,世谓之老子陵。昔李耳为周柱史,以世衰,入戎于此,有冢。……然庄周著书云:老聃死,秦人吊之。是非不死者,人禀五行之精气,阴阳有终变,亦无不化之理,以是推之,或如所传。……按《长安志》引此文。这本书又记道,《旧志》记载:吾老洞“在就峪西,洞穴深邃莫测,听有风声。相传有玉匣,即为老子墓。山顶有庙,有老子石像,知县章泰重修,有碑记。

       这段文字所指的旧志,指乾隆五十年(1785)以前所修《周至县志》。这次修志之前,周至县曾经6次修县志。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王三聘创修《周至县志》,此后,清康熙三年(1664)、康熙二十年(1681)、雍正二年(1724)、雍正十年(1732)、乾隆十四年(1749)的在任周至县令(知事),均编写了《周至县志》。清乾隆五十年(1785)《周至县志》所说的《旧志》即指明清年间的这6部县志,都记载有老子葬地吾老洞的文字,清乾隆五十年(1785)知县杨仪修志时,这段文字是从旧志上转录下来。此时距明王三聘创修《周至县志》已经222年了,各志均采信老子葬于大陵山吾老洞的记载。

       清末地理学家刘玺侯所著《六朝石墨集》记有吾老洞碑。他在《续终南仙境志》中记有吾老洞:“从树上遥窥,洞中深窈昏黑,须秉烛前导,乃得缘蹬下。仰观四壁,方广不及丈,而奇石嵌空,浪蹙云崩,骇动心目,右穴如五斗盎者,深入无底。左穴如盘盂,阴风冷然者,石函也。”

       1992年笔者主编的《周至县志》在《楼观台志》中记有吾老洞:在楼观台西约3公里,西楼观西300米。……《水经注》载:就水北迳大陵西,世谓老子陵。墓在就峪口就峪河西岸,依山为陵,大陵山海拔730米,顶有天然石洞,洞口高2.40米,深不可测。据现存吾老洞的明万历四年(1676)《重修吾老洞殿宇记》碑载,洞内有石函,葬老子头盖骨,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立老子墓碑等,清康熙二十年(1681),知县章泰重修。吾老洞口高2.4米,行约6米,有略呈圆形的大厅,可容90余人。直下再前行,洞身拐向西南,冷风袭人。

       上述文献记载老子葬于大陵山吾老洞,自周代至当代,形成的文字链条,是完整严密的。

       三、老子葬于大陵山的文物

       老子葬于大陵山吾老洞之后,其文物虽然代有损坏,现存世尚有碑石、石雕、古建筑,及待于考古发掘的大量丰富的文化堆积层。笔者查阅文献和调查大陵山吾老洞的文物,共得碑石12块,明代石雕像3座。现有古今建筑50余间,其中碑石元代1块,明代2块,清代9块。明代状元康海和清代状元毕沅题写的碑石尤为珍贵。

       (一)大陵山现存碑、石刻

       1、《楼观先师传碑》。元至元三十年(1293)刻石,螭首素方座,高1.80米,宽1.10米,正书,朱象先撰并书,是道教历史上的著名碑石。其碑阴下院名中,有“老子冢,就水西,老子墓”等名称。

       2、石雕像。在大陵山吾老洞上的老子祠中,共3尊,明隆庆年间(1567—1572)或以前刻,青石质。老子坐像,高1.83米,神清气朗,庄严慈祥。尹喜石像,高1.05米,徐甲石像高l米。

       3、《重修吾老洞殿宇记碑》。明万历四年(1576)十一月状元康海撰文,方演惠书丹,王崇礼篆额。碑竖吾老洞道院,字尚清晰。

       4、《吾老洞石匾》。清康熙二十年(1681)刻立,高宗砺书,汉白玉石,高0.2米,宽0.64米,嵌于吾老洞门额,字迹清晰。

       5、《重修吾老洞上院记》。清康熙二十年(1681)夏立,周至知县章泰立。碑已佚,文存《楼观台志》(1944年)。

       6、《重修吾老洞老君庙碑》。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吾老洞主持张中果立石,太白山人李柏撰文,原竖老君庙前,碑已佚,文存《楼观台志》(1944年)。

       7、《吾老洞四址山图刻石》。清乾隆十一年七日二十七日(1746年9月12日)刻立,长方横式,宽1米,高0.7米。石面线刻吾老洞道观四址俯视图。中有“东至就峪河”……“四址之内并无民业”、“吾老洞四址分明,住持道人翟无濯”等。原在吾老洞道院,清末道观毁后移至说经台。今嵌于楼观说经台老子殿东山墙外,碑面完好,字清晰。

       8、《周至知县任张来泰住持吾老洞告示》。清乾隆三十六年(1761)刻立,高0.45米,宽0.6米,正书,高宗砺书,字迹清晰。现嵌在楼观说经台老子殿东山墙。

       9、《老子墓碑》。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七月刻,陕西巡抚毕沅书。高约2米,宽0.72米,厚0.25米,碑为圆首,现竖于大陵山老子墓前。

       10、《张来泰真人墓碑》。清道光四年(1824)九月刻立,高1.75米,宽0.6米,厚0.15米,额“皇清”,路天叙书丹。张来泰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61)任吾老洞的主持。碑完好,字迹清晰,存楼观说经台碑亭。碑阴刻有800余人姓名。

       11、《关尹喜墓碑》。清道光四年(1824)刻立。圆首,身首一体。高1.50米,宽0.70米,厚0.14米。中隶书“周大夫关尹喜墓”,□元弼书丹,合台道众等立石。1968年楼观台文物管理所由西行村桥面拆回,现存于楼观台宗圣宫遗址内。碑身已断为两节,碑座在大陵山吾老洞西的尹喜墓前。《楼观台道教碑石》一书称座佚,误。

       12、《重修吾老洞碑》。道光七年(1827)立。碑已残,存吾老洞。知周至县事蔡凤撰文,廪膳安邦书,监院吴明亮立。

       13、《增修说经台各下院并清厘山场租地碑》。清道光七年(1827)道人刘礼罡撰并书,监院朱教先立,文中叙述楼观台和大陵山的建筑“风雨飘摇,金碧失色”,化缘修葺吾老洞等处建筑之事。

       (二)大陵山古建筑

       大陵山老子墓的古建筑,从《重修吾老洞》残碑碑文中“周创建,历朝修葺”的表述中可知,大陵山吾老洞古建筑创建于周。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了老子陵,可证魏晋时大陵山吾老洞亦有古建筑。隋唐道教隆隆而上,楼观台大兴土木,扩建重修楼观殿庙,必然修葺大陵山吾老洞的古建筑。宋代楼观大规模修建顺天兴国观,理应在同时修葺大陵山吾老洞。元代至元三十年(1293)朱象先的《楼观先师传碑》记述有“老子冢,就水西,老子墓”等大陵山吾老洞下院,可证大陵山在此前至少有3组古建筑。

       明代万历初年,吾老洞道士赵继亨和其徒赵宗表等人,募于十方,苦行数载,将吾老洞殿院层阶,复拓一新。请武功县人状元康海撰写《重修吾老洞殿宇记》,邑庠生王崇礼篆额,云游道人王杨方演惠书。这通碑直到明朝万历四年(1576)才刻立,文略云:“伟哉斯境,其诸异乎天下之名山洞府者乎。盖山河百二,固以经台为迥矣。然究其为美,不逾乎老子设座讲经而已。固未尝留迹守跸而遗体于其是也。若吾老洞者,其形势之尊,重山曲水,回绕四方之拱向,宛然臣僚肃敬,朝君于九重者也。是何也,前有笔架山,重峦叠嶂,□□连云,而远列于南。后有琵琶山,峻顺悠远,登巅而望,有一览秦川之势,昭之于北。以东则虎踞傍卫,而□□□□□□岩壑流水,烟村一族之盱。以右则壁立万仞,龙蟠侍侧,护之于西。寒泉涌于涧畔,灌溉及于民田,惟北□□□□□□□独坐,巍然尊峙西南,岁深荒芜,山形亦然,荆棘迷迹,往游商人逸士,无所憩焉。乃道士赵继亨、徒赵宗表□□□□跣足,募于十方,苦行数载,殿院层阶,复拓一新,其殆真蓬莱者乎,其境之美秀,不可笔舌绘画,□□□□□□□□□□有所托焉。嘘,山景固冠乎天下,亨居其唯乎吾第。圣骸头骨,宛然犹存,玉匣宝像,昭然俱在。世若远而神常临,身虽逝而道日尊……”

       清康熙初年,兴平人讹言大陵山吾老洞老子石像圣光远烛旁邑,暗中遣人到吾老洞游说,将吾老洞老子石像迁于前殿之旁,正殿改塑老子泥像。康熙十九年(1680)夏有人泄露这件事,道徒和村民重新将老子石像安入正殿。知县章泰撰《重修吾老洞上院记》记其事,并指出此事的荒诞不经。他在文中记吾老洞建筑:“邑南二十五里曰就峪,峪水东奔,翻腾赴渭,遥见山中万木苍然郁葱合匝者,吾老洞也,径陡拔颇艰登涉五六里乃造其巅。大殿正对南山,层峰环列门外,平畴宽衍,可以莳蔬种树,杖履逍遥,尤山居之不易得者也。洞在殿后高岩之上,其前则为八棱围殿,左右雕甍夹峙,虽俱限于地不能宏敞,而规制精极。彩绘镌刻之胜,北负绝壁,古树丛生,石隙中柏枝下垂,如障翠幕,萧森荫蔚,不可名状。从树下窥见洞门,深窈昏黑。道人秉炬前驱,始得缘石磴而下。仰视四壁,方广不过丈余,而奇石嵌空,流蹙云崩,骇动心目。其神座右隅有穴,如五斗许者,深入无底。又左壁一穴仅如盘盂,阴风冷然从穴中来,侵入肌骨。时方秋半,觉毛发洒淅,不可久留。因思邑乘所载,此中乃老子之地,有石函,顶骨在焉。”其书法学米芾香光记,颇得其法。

       康熙二十三年(1684),著名隐者太白山人李柏,受吾老洞住持道人石和鸣之徒纪常静的请托,撰写《重修吾老洞老君庙碑》说:“终南山有说经台,西八里就山有吾老洞。林泉幽胜,关中一大洞天也。上有老子庙,其创造颠末,详对山之太峰碑记。至明季盗起,直攻山林,神殿紫宫,半为焦土。吴人章泰来宰周至,捐俸修葺正殿,工竣勒诸山碑。住持道人石和鸣复募缘缮修左右长廊千八楹,金碧丹青,焕然一新,工始于康熙二十二年元月,落成于康熙二十三年三月”。记述了增修吾老洞左右长廊的概况。这通碑是文章写成35年之后,由吾老洞住持张中果刻立的。

       李柏于秋末冬初,乘兴登上大陵山,游览山光水色,写有《登吾老洞》诗:“天半孤峰鸟道盘,山门烟锁老松寒。石桥秋水沉云黑,铁壁残雪抹日丹。岩静风生玄豹窟,峡深水抱老龙蟠。游人醉倒斜阳里,一枕溪声海岳宽。”

       清乾隆十二年(1747),知县邹儒奉文,到吾老洞,视察规划,拨银增筑吾老洞和老子墓围墙。邹儒曾游大陵山,作《吾老洞》诗:“吾老古洞名,有墓称老子。借问墓何在,石匣藏洞里。匣中何物存,首骨如玉紫。千载如见开,辄遭人畜死。……遥遥几千年,竞作先贤累。难怪洞中风,昼夜号不止。”乾隆五十年(1785)《周至县志》记其事。

       清乾隆三十六年(1761)九月,因吾老洞以前的住持翟无濯等人不守道规,将吾老洞的常住地亩及一切树株,陆续毁卖,而且素常不安本分,累次涉讼,被知县赶出吾老洞,永远不许复入管业。又从楼观台选出人品端方、道行望众的道士张来泰任吾老洞住持。为严禁一切地棍,不得在吾老洞骚扰,滋生事端,周至知县发出告示,并立《周至知县任张来泰住持吾老洞告示刻石》,告示说“倘有不法之徒在(吾老)洞骚扰,及于张来泰索讨翟无濯欠债,并一切不法等事,该住持协同乡、地,立刻指名禀首,以凭大法究处,决不稍宽。”此后道院恢复安定,张来泰专心道事,吾老洞重新振兴。

       清道光七年(1827年),知县蔡凤撰写《重修吾老洞》碑记,其碑已残,仅余半截,残文有“(庙宇)倾圮,宝像颓损,贫衲主持,(说)经台兼管此地……陆续节省,鸠工庇材,重修殿宇三十余(间)……廊庑彩画道祖八十一化,遗迹焕然一新,巍巍可以钦神……”。这次重修,上距石和鸣重修已143年,庙貌破败,可以推知。这次重修殿宇30间,工程浩大。

       清末,吾老洞庙宇被毁,重要碑石如《吾老洞石匾》等移至东楼观说经台。民国时期,吾老洞亦有小的修葺。

       (三)大陵山吾老洞和祭老子风俗

       建国后公布老子墓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树有碑石。“文革”中,村民砍伐大陵山树木,毁坏了大部分文物。20世纪80年代以来,省市文物部门多次调查大陵山、吾老洞文物,道士和周围村民协力修葺了部分古建筑。重修了吾老洞殿宇、老子祠及廊庑,彩绘了老子祠和24间廊庑,重建笔架山、琵琶山仿古建筑群,新竖碑石10余通,树木竹林得到保护。

       拜谒吾老洞,由周至县城向南沿108国道,经马召镇向东,到大陵山。或由东楼观说经台西行3公里,至大陵山。过就峪河桥攀山,小路曲折穿行杨树、橡树林,直达大陵山吾老洞前。南面平畴沃野,西南方尹喜墓巍然屹立,苍松森森。吾老洞前1987年重建的仿古无量殿、四圣殿共6间,耳房2间。旁建玉皇楼仿古建筑3间两层,高大雄伟。沿路进入吾老洞,洞宽0.9米,沿石阶入洞3.6米,为大厅,东西长6.50米,南北宽4.10米,最高处5米。抬来梯子,下入洞中2.6米处有平台,再将梯子向下3米处又一平台,用手电照去,为黄土填实。80余岁的焦道士说:那是文革中为保护洞中藏老子头骨的石函,村中老人们晚间运土填上的。据管委会介绍,原先有考古和建筑学家入洞探险,带着手电、氧气袋、干粮,入洞“1400余米,冷风扑面,并不缺氧,因洞内拐洞太多而险情不断,恐迷路而返回。据三十年前曾入洞探险的村民讲,他们手持蜡烛或松明火把,入洞下行约五里,见地下暗河水由南往北流,有小潭。过暗河,则火把因氧气稀薄而欲灭,遂退回。村民和老年道士讲,洞中地形复杂,藏老子头骨的石函已封存于某个拐洞之中。吾老洞的成因有地震形成说,地壳运动形成说。出吾老洞,登上大陵山顶,入老子祠大门,正中有4米见方的建筑八卦亭,雄踞院中,中间安放老子及尹喜、徐甲石雕像,前有卷棚。院子东南西三面24间廊房围护,北有救苦殿、斗姥殿3间,耳房4间,为近10余年陆续重修建成。布局精制,结构紧凑。

       大陵山南的笔架山以青翠的峰峦屏列其后,山顶有庙殿6间,为近几年重修,旁有龙王洞、药王洞等天然洞穴。向北沿大陵山脊下行约1公里,到达俗称北台的琵琶山。旁有天然形成的琵琶洞,洞中多琵琶毒虫,因而名之。建有王母宫、关帝庙、三清殿共9间,灶房、厢房9间,为重建的仿古建筑。

       大陵山有祭祀老子的盛大庙会。每年二月十五日老子逝世日,由焦镇、鹿马、周一、肖里、界尚、送兵、三家庄、羊坡、南寨、北寨、西楼、延生观等12个行政村(约30个自然村),组织庙会,安排摊位,售卖百货,迎神赛社,戏剧杂技助兴,周围五六县数万人摩肩接踵祭拜老子,山上山下,一片人海。秦人祭祀老子的风俗和庙会,相沿两千余年。

       结论:本文以文献、文物、古建筑和风俗四个方面的证据链充分证明,老子逝后,葬于周至县大陵山吾老洞。

       (作者系王安泉副编审,《太白山志》主编)

       主要参考文献:

       《史记·老子列传》司马迁著

       《水经注》郦道元著、《广弘明集》释道宣著

       《老子故里话老子》1—7集,1991—1999年,中国鹿邑老子学会主编

       《古楼观志》马晓宏撰,1982年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

       《周至县志》杨仪主修,清乾隆五十年(1785)

       《周至县志》王安泉主编,1992年,三秦出版社

       《楼观台道教碑石》王忠信,1994年,三秦出版社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水西公园里的墓是谁的?”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