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景点大全

文章内容

景区运营管理制度_景区运营管理制度汇编

ysladmin 2024-07-04
景区运营管理制度_景区运营管理制度汇编       好久不见了各位,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景区运营管理制度”的问题。如果你还不了解这方面的内容,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请跟我一
景区运营管理制度_景区运营管理制度汇编

       好久不见了各位,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景区运营管理制度”的问题。如果你还不了解这方面的内容,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请跟我一起来探索一下。

1.景区安全管理有什么策略

2.求景区游船管理条例

3.景区运营一二三? (七种商业模式、六点建议 )

景区运营管理制度_景区运营管理制度汇编

景区安全管理有什么策略

       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近些年来,旅游景区安全事故不断频发,给广大游客带来较为严重的生命财产危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景区安全事故频发?旅游景区管理部门该如何对安全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与应对呢?本文将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影响景区的安全因素分析

       1.安全意识薄弱

       主要是指景区管理者与游客的安全意识薄弱。前者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工作疏忽、思想麻痹大意,抱着侥幸心理,在节假日安保人员短缺,临时抽调无任何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充数,对安全隐患重视不够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后者主要包括游客出游前的准备意识与旅游过程中的安全意识。然而许多游客在出行前为自我保护的准备和自救、求救的安排一无所知,就开展探险旅游等高危险旅游活动;而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过于兴奋,高估自身应对能力,不遵照景区规定及相关管理人员的指挥,开展具有挑战性且高危的旅游活动而出现的旅游安全事件。

       2.交通游线设计与旅游活动组织不合理

       从许多景区安全事故中可看出,交通游线与旅游活动组织不合理的破坏性非常大。由于旅游线路设计不合理和疏导管理不畅通,容易导致局部旅游节点过于拥挤,游客相互践踏,非常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如2004年北京密云事故与活动组织、游览线路设计密切关系,导致惨案发生。

       3.景区设备设施不足

       我国许多景区的设备设施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设备设施不足与维护不及时。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景区游览设施设备老化、配套不齐全、产品质量不合格;设施设备设计不合理,缺乏设施功能性、实用性考虑;景区游步道、护栏等不安全的设备设施。例如,旅游景区餐饮卫生设施不达标,容易造成游客疾病或食物中毒;景区缺乏卫生医疗设施等;开发探险旅游产品,但相关配套安保设施却未能跟上。

       4.社会治安问题

       旅游经济活动开展滋生了景区当地的刑事和社会治安问题,最为典型的是违法犯罪,其给游客带来创伤的严重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成为旅游景区安全中最引人注目的表现之一。旅游景区的违法犯罪可分为三类:一是侵犯公私财产类违法犯罪,这类犯罪数量较多,作案范围广,包括盗窃、欺骗、抢劫、敲诈勒索等;二是危害游客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类违法犯罪;三是与性犯罪和毒品、**、*秽有关的违法犯罪。

       5.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旅游景区管理者与政府主管部门两方面。景区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不足、安全管理专业人才较少、管理水平较低,导致预警体系、应对方案等管理机制不健全;而政府对景区安全管理不够重视,监管力度较小,尤其是不少私营景区,权责不明晰。

       6.突发自然灾害

       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直接引发了冰雪、洪水、泥石流、滑坡、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对景区安全管理带来严重的威胁,而当前许多景区对这些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非常薄弱。近年来的印尼海啸、汶川地震等无不对当地旅游景区带来了灾难性的毁灭。

       景区安全管理策略探讨

       1.增强旅游安全意识

       首先,提高旅游景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尤其是领导干部与管理者,让其充分认识到旅游安全对于旅游业的重要性;其次,通过旅行社、景区网站、景区工作人员等方面的积极宣传来提高游客的安全防范意识。第三,鼓励游客在出行前应有充分的自我保护的准备和自救、求救的安排,即游客的体质和适应力是否适合旅游景区的各种旅游活动,增强游客的景区旅游安全意识。

       2.建立健全景区安全管理机制

       一方面,景区安全管理应以政府为核心,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坚持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政府应从政策法规上制定景区的安全管理机制,从法律上规定其责任与义务,邀请专家评估旅游景区安全,预测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损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景区管理部门与旅游从业人员应建立景区安全保障机制,要将景区安全责任到人,积极组织景区管理人员参与相关的培训,加强景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3.加强政府部门协作

       旅游安全管理部门涉及多个政府职能机构,如旅游、工商、交通、林业、环保、安监、水利等诸多部门。景区管理者要主动与这些相关部门加强联系,签订景区安全事故救援协议。当景区安全事件发生时,各部门可以及时提供救助,将景区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4.强化旅游安全保护设施建设与管理

       首先,科学设计与合理组织景区游线,并在景区游线地图上明确标明哪些地段可能存在哪些具体的安全隐患,让游客提早针对性做好防范措施,例如在雨雪天气中某些山地景区的部分游线无法正常运营,就应提早告知游客,并适当向游客退费。其次,加强旅游景区安全保护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景区内放置的警示牌上应加注英文、日文、韩文等多种语言进行安全提示以提醒自助游的外国游客,并加注景区紧急电话。第三,严格监控景区游客数量,当景区旅游接待设施已经到达阈值,就必须停止接待游客,并根据情况及时启动安全事故初步预案。

       5.加强景区安全管理预警系统建设

       景区安全预警系统建设具有如下几个主要手段:

       第一,利用多种媒介方式及时发布景区安全信息,例如在景区网站、景区内部重要服务节点发布安全提示、出行准备、避免方式与自救方法,及时向旅行团队的负责人电话或短信告知安全提示。

       第二,在景区网站、景区门票、景区宣传单上进行危险标注,做出行为规范提醒。第三,通过景区吉祥物的形式在现场发放安全文本材料,建立安全档案,要求人员对安全问题高度重视、突出重点。第四,在景区安全隐患处设立警告牌,并随时检查警告牌的情况,做到及时醒目地提醒游客。

       6.建立景区安全应急救援体系

       第一,对景区内高风险区域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要科学制定科学合理的事故应急预案及疏散避难对策。

       第二,在这些区域应提供简单有效的救生防护设施,并定期组织旅游管理安保人员进行救援演习,熟悉救援程序,掌握相关技术规范及技能要领,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为游客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

       第三,定期举行必要的景区安全知识与救援技能培训,要增强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双方面的安全意识,增强游客自救和景区救援能力。

       7.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第一,旅游景区要严格遵守景区规划,合理设置景区容量,建立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保护制度,防止忽视资源保护的管理方式,从景区收入中拿出固定比例用于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第二,与工商局等政府部门合作,加强景区内外运营旅游企业的规范化统一管理,营造景区良好的经营与消费环境。

       第三,制定治安巡防措施,安排保安对景区内的治安做出规范管理,尤其是对夜间的景区要做好巡逻工作,避免出现重大盗窃、纵火、、、爆炸、骚乱以及蒙骗游客、强拉强卖等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护旅游景区的治安秩序。

求景区游船管理条例

       鼓浪屿是国家5A级风景区,是欧洲人评选出的“最喜欢的十大中国景点”之一,在厦门市的旅游事业中,鼓浪屿是最具号召力的品牌资源。按规划,鼓浪屿旅游风景区的功能定位已十分明确,有关职能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鼓浪屿旅游事业的发展。然而,总体上成效并不明显。现在的鼓浪屿可以说是“景观虽美,破坏严重;白天风光,晚上沉寂;居民退出、流民进入”。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有关部门在鼓浪屿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上,目标和思路并不明晰;二是管理体制、机制未能理顺;三是风貌保护乏力,鼓浪屿越来越不象鼓浪屿。

       促进鼓浪屿旅游事业发展,对促进我市旅游业发展、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提出下列几点建议:

       一、在城市品牌建设中,打造鼓浪屿品牌。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城市品牌战略已具雏形并进入实施。在城市品牌建设中,应突出打造鼓浪屿品牌。

       长期以来,我市对通过国内外媒体推介厦门旅游着力不大,建议以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为契机,强化这方面工作。一是由市财政增加预算,提供媒体推介的资金支持;二是由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共同举办厦门旅游的文宣广告征集活动,提供素材支持;三是强调各级招商工作应结合进厦门旅游推广工作。

       有关厦门旅游的各种形式文宣广告,宜突出鼓浪屿的品牌价值,同时,面向海外的广告宣传,还应进一步拓宽思路,将土楼与厦门旅游捆绑,突出文化旅游的特色内涵。

       二、理顺鼓浪屿管理体制

       鼓浪屿-万石岩风景区管委会事实上只管着鼓浪屿景区,名实不符;鼓浪屿定位为风景区,又存在着居民区,景区管理与城区管理未能融合协调;管委会为行政部门,对景区经营没有主观积极性。这此问题应通过体制创新、管理职能重组加以解决。建议撤销管委会,将鼓浪屿-万石岩风景区划归思明区政府管理,鼓浪屿景区成立一企业法人,进行运营。

       三、建议市政府制订《鼓浪屿历史风貌保护条例》。

       鼓浪屿之所以名闻中外,全在于它的历史风貌。作为国家级风景区,鼓浪屿有别于国内其它景区的,在于它的融多种风格的建筑风情、移步换景的小巷通幽、高雅精致的生活情调,失去这些,鼓浪屿的特色将不复存在。所以,保护鼓浪屿历史风貌,严禁一切人为因素的破坏,就是在保护厦门旅游事业的“黄金招牌”,有必要以法规的形式加以固化。

       四、鼓浪屿景区的发展方向应是风景名胜和休闲胜地。

       同为风景区,其建设和发展方向可以也已是多样的。鼓浪屿既有风景名胜,也有宜居环境,因此,鼓浪屿适宜发展为国内甚至国际的风景名胜区和休闲胜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休假制度的改进,休闲渡假将渐成潮流。增强鼓浪屿的休闲渡假功能,一方面可以创造鼓浪屿经济新增长点,二方面可以科学地、充分地利用鼓浪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目前鼓浪屿在风景名胜区经营上已有不俗表现,但休闲胜地的经营还相当薄弱,建议有关部门就此开展调研,制定规划并尽快付诸实施。

       五、鼓浪屿品牌建设应突出“音乐岛”、民俗特色

       建议充分利用鼓浪屿音乐厅,将闽南特色文艺形式(如南音、歌仔戏、高甲戏、布袋戏等)引入鼓浪屿。既扩大“音乐岛”内涵,又可满足文化旅游需要,还可延长游客在鼓浪屿的逗留时间,增加鼓浪屿旅游收入。

       可以在鼓浪屿上建设“闽南美食民俗一条街”.在旅游旺季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民俗踩街活动,丰富旅游内容。

       六、严格限制新的建设项目。

       其一、将鼓浪屿定位为风景区是适切的,在景区内开发房地产建设项目是不适当的,应予严格禁止,对景区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应以“(外观)修旧如旧,异地满足”为原则。

       其二、对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应严格立项听证、审查和审批程序,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应遵循“环境和谐”的根本原则,最大程度地保护鼓浪屿历史风貌。

       七、以恢复原貌整修景观。

       其一、鼓浪屿的“小巷通幽、移步换景”深得中国古典园林精髓,在鼓浪屿上拓宽街道、建大面积草地,将因一览无遗而极大地破坏了这种审美感受。鼓浪屿发展历史并不久远,原有街道都是沥青路面,人为地改做小石块路面,不仅给景区居民的行动增添了不便,也有“伪古”之嫌。

       其二、鼓浪屿很多别墅都有花园。由于违章搭建,很多在花园建厨房等,使景观受到很大破坏,应把拆违建、恢复花园作为工作重点。

       其三、鼓浪屿上有很多名人故居、私有特色老宅,它们是鼓浪屿景观中极富历史与现实的、人文的价值的部分,现今大多年久失修。建议有关部门多做工作,争取以各种形式获得所有权人的授权委托,以“外观修旧如相,内部改造完善”为原则进行整修利用。

       八、建议休闲旅游开发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

       如前述,保护鼓浪屿历史风貌,就是保护鼓浪屿的价值。发展休闲渡假旅游,是在开发中进行保护,使保护更具市场能动性。对此建议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进行休闲旅游开发。

       其一、明确方向。以股份制公司为主体,整合利用豉浪屿现有资源(主要是私宅、私家花园),开发鼓浪屿休闲渡假旅游,逐步增加休闲渡假旅游在鼓浪屿旅游经营规模中所占比重。

       其二、准备工作。由有关部门牵线协调,获得名人故居、私宅的使用权,其形式可以为所有权收购、所有权置换、使用权买断(含买断使用年限)、所有权或使用权作价折股等。

       其三、成立公司。引导成立一、二家公司,目前可重点依托国有旅游企业,以独资或参股的形式注册设立新企业。以此为龙头,带动个体工商户完善配套服务。

       如此可以取得以下效果:一是增添鼓浪屿旅游亮点,促进其经济增长;二是有利于带动鼓浪屿旅游服务配套,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三是提高鼓浪屿居住成本,限制流民进入,还鼓浪屿“清静、干净”环境。

       九、鼓浪屿景区实行套票制。

       实行套票制市政府曾有过考虑,最终未能施行。现实上,目前实行的“景点票制”给一些小旅游社在推介旅游产品中,为低价招睐而降低鼓浪屿旅游品质(如减少景点、只上岛浏览而不进景点,甚至隔江远观)留下了操作空间。这样不仅减少了鼓浪屿的旅游收入,还败坏了厦门的旅游口碑。套票制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是上岛一票制,含渡轮及所有景点门票,二是组合票制,可以将各景点门票组合成几种不同类别的套票。

景区运营一二三? (七种商业模式、六点建议 )

       常熟市昆承湖景区游船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昆承湖景区水域游船管理,保障水上安全,防治游船污染,确保水生态环境良好,规范游船经营秩序,维护游客和经营者的利益,促进游船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苏州市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苏州市旅游船艇交通安全管理办法》、《苏州市旅游条例》等有关法规规章,结合昆承湖景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昆承湖景区水域是指昆承湖主体湖面的18平方公里的范围。

       第三条 在昆承湖景区水域经营游船等水上游览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交通主管部门主管旅游船艇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海事管理机构在交通主管部门领导下,具体负责旅游船艇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旅游、安监等相关部门,可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协同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常熟市昆承湖景区管理处(以下简称管理处)负责配合、协助相关部门对昆承湖景区游船及水上活动安全实施管理;必要时,接受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的委托履行监管职责。

       第五条 昆承湖游船的投放实行额度管理。由旅游主管部门会同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市场需求、昆承湖景区水域的具体条件和环保、安全等相关规定,制订每年度游船投放调整计划,对昆承湖景区游船的类型、数量实行有效控制。

       第六条 昆承湖景区的游船实行公司化管理。

       拟参与从事游船业务的单位和个人,须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资质和条件,并参加管理处按照昆承湖景区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原则及年度游船投放调整计划组织的游船经营资格公开竞争。通过公开竞争取得经营资格,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与管理处签定有偿使用合同后,方可购置或者建造船舶,纳入由管理处设立的游船经营管理公司实施统一管理、统一对外经营。

       未取得经营资格的单位和个人擅自购置或者建造的船舶,一律不得投入景区游船营运。

       第七条 在昆承湖景区营运的游船应具备与航行水域相适应的安全结构、强度、稳性,配备相应的航行、通信(载客超过12人以上的安装GPS)、信号、救生、消防、防污染等设施、设备,满足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污染环境的要求。同时应具备下列条件:

       (1)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依法检验并持有合格的船舶检验证书;

       (2)经海事管理机构依法登记并持有船舶登记证书;

       (3)经地方海事管理机构确认船名;

       (4)取得地方海事管理机构的《船舶签证簿》;

       (5)配备符合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船员;

       (6)配备必要的航行资料。

       第八条 游船配套的各类基础设施(如码头、管理用房等)由管理处根据景区规划,会同地方海事管理机构、规划、水利等部门划定建设范围,经相关部门批准后,统一建设。

       游船码头必须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经海事管理机构通航安全评估,安装视频监控设备。

       第九条 各类游船的经营资格不得擅自转让或变相转让。确需转让的,报管理处备案并提交书面申请、转让协议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银行开户许可证、船检证、营运证等有效证件复印件,经原审批部门同意,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条 在昆承湖景区水域内经营的游船产权所有人,应当与管理处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安全措施。

       第十一条 在昆承湖景区水域内运营的游船,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运营活动的水域范围,必须在管理处会同地方海事管理机构根据昆承湖实际情况划定的区域内,不得超越规定的水域界限范围。

       (2)游船应当在规定的停泊区、码头停泊或者上下乘客。遇有紧急情况,需要在其他水域停泊、上下游客的,应当保证游客安全,并向地方海事管理机构报告。游船停泊,不得妨碍或者危及其他船舶的航行、停泊、作业的安全,并采取相关安全措施。

       (3)游船航行时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保持了望、注意观察,采用安全航速,并在划定的水域范围内航行。严禁超载航行。不具备夜航条件的船艇不得夜航。严禁驾驶员无证、酒后、疲劳驾船。严禁船只在存在安全隐患或浓雾、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的情况下航行。

       (4)运营船舶的技术性能、安全指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和标准,并严格按照规定配备齐全的救生、消防、航行、环保、急救等设施,并保持良好状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5)船舶各种牌证必须固定在指定部位,并在船舶明显处标明船名、核定载客、载重线标志和符合国家规定的专用识别标志。

       (6)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按照环保要求安装油水分离器、设置废弃物收集装置。严控油污、生活污水等液废的跑、冒、滴、漏;杜绝垃圾等固废的随意倾倒或者抛扔。

       设置卫生间的游船必须安装粪便收集设备,设置厨房的游船必须安装餐饮污水收集设备,船上收集的垃圾、粪便和餐饮污水必须送指定码头集中收集处理。

       (7)应当在船舶醒目的位置悬挂游船总体示意图、游客须知、导游图、价目表、游客意见簿和旅游咨询、投诉电话的中英文标识;诚信经营,不得有强行拉客、欺客、拒载、甩客、宰客等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游客合法权益和违法经营的行为。

       (8)操作游船的船员应当经地方海事管理机构考核或者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适任证书。

       船员、服务人员从事游船营运服务时,应当按规定统一着装,佩带标志。

       船检证、营运证、船员适任证、船舶适航证等各类有效证件必须齐全有效并随船携带,禁止伪造、变造、买卖、租借、冒用船舶、船员证书、证件。

       第十二条 昆承湖游船船员应尽到的义务:

       (1)开航前向游客讲解安全注意事项,指导、督促游客正确使用或者穿着救生衣,防止游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以及没有成年人监护的儿童上船;

       (2)航行途中,劝阻游客站立船头、嬉水等不安全举动;

       (3)驾驶游船时穿戴不得有碍视线;

       (4)驾驶快速船时禁止全速回转、大舵角转向及其它惊险动作;

       (5)敞开舱室的快速船航行时应当正确使用停车保险装置;

       (6)敞开舱室的游船,必须督促船上的所有人员穿着救生衣。

       第十三条 游船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游船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

       (2)在游船或者码头上设置醒目的安全告知牌,维护码头秩序,确保游客上、下船安全;

       (3)加强对游客的安全宣传和环保宣传,防止游客向湖中倾倒垃圾;

       (4)加强对游船的维护保养,确保其良好的技术状态。凡不符合船机设备技术性能要求的船舶,必须停运维修。经修理并检验后才能使用;

       (5)不聘用无适任证书或者其他证书、证件的人员担任船员;

       (6)不指使、强令船员违章操作;

       (7)根据游船乘客定额有序安排游客乘坐;

       (8)遇有大风、大雾等恶劣气候时,应当主动停止航行或者活动,并服从地方海事管理机构的交通管制;

       (9)承担游船相互救援的义务;

       (10)游船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按规定办理相关保险。

       第十四条 地方海事管理机构、管理处对在安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责令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地方海事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时,可以根据情况采取责令临时停航、驶向指定地点、停止活动、禁止进出港、强制卸载、拆除动力装置、暂扣船舶等保障安全的措施。

       第十五条 具备夜航条件的船艇,如遇表演、竞赛等活动需要夜航的,要事前报管理处备案,办理安全、治安、消防等有关报批手续,落实好相关措施,并接受地方海事管理机构监管。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相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旅游局、交运局、安监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30日施行。

       常熟市旅游局

        常熟市交通运输局

       常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在一些场合,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就是“运营”。如,很多企业都设有运营管理中心和运营岗。企业招聘时,HR会告诉你,我们需要一个运营总监!你以前做过运营吗?

       

        但是,到底什么是运营?对于景区,应该说是始于运营,终于运营,前一个“运营”是运营的市场化思维,后一个“运营”是产品的运营效益。总之,运营是市场倒推条件、环境和场景下的产品内容的运营,没有产品,任何活动都是虚的,注定不持久和无效益的,可能是赔本赚吆喝,做景区不图政绩图业绩。景区运营需要遵从市场规律,从吸引力打造,到市场需求下的主题产品设计、游憩路线、景观提升、建筑设计,再到建造、运营管理,等等,这一系列过程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 旅游 景区规划设计架构。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站在景区角度,面对眼前或好或差的 旅游 资源、面对景区几百号“嗷嗷待哺”的各层员工、面对手里紧握的可怜资金、面对山门内外熙熙攘攘的挑剔游客和变化不定的市场,去思考和理解景区运营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和本质,那就是:什么是景区运营?景区运营涉及哪些内容?以及,我们如何来做好景区运营?

       

        1

        景区运营常见七种的商业模式

       

        模式分析

        1.门票商业模式

        这种商业模式就是简单的门票经济,利用天然的资源进行简单的改造,同时修一个大门收取参观费用。这是目前国内观光型景点的主流模式,这种模式是否成功依赖于其 旅游 资源的品位。这种模式投资小,但如果资源品位不高,也难以形成有效的资金的循环。当然,如何抓住卖点进行营销推广也很重要。张家界的天门山、黄龙洞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

       

        2. 旅游 综合收益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摆脱了单一的门票经济,而是强调餐饮、购物和住宿等多种收益形式。单一的门票经济难以适应现阶段发现的需求,收益也非常有限。一般情况下,一个景区的门票占到总收入的40%是合理,如完全依赖门票经济是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比如四川的碧峰峡运作很成功,除了门票外,还有酒店、餐饮和购物等多种收益。

       

        3.产业联动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以 旅游 作为平台,利用 旅游 这个平台资源来开发相关的产业,从而获得比较多的收益。典型的农业 旅游 ,除了获得 旅游 收益外,还有农业和农业加工的收益。内蒙古的牧业 旅游 也是比较典型的,投资商不仅发展 旅游 ,还发展奶牛养殖业,形成互动,获得综合收益。

       

       

        4. 旅游 地产商业模式

        这种商业模式实际上是产业联动的一种,只不过这种模式在国内运作已经比较成熟,因此单独说明。这种模式是投资商在开发 旅游 的同时要求政府给与一定的土地作补偿(价格一般是各种**的费用), 旅游 和地产同时开发,通过地产的收益来弥补 旅游 的投资。

       

        5. 旅游 资源整合的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些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景点的开发的通行模式。就是由一个投资商控制资源,做好基础设施,然后对各种项目进行招商,联合许多小投资商一起参与经营。广东的部分景区比较成功,比如中山的泉林山庄,投资商基本不做具体项目,景区内部的100多个项目都是众多的中小投资商建立。

       

        6.产业和资本运作相融和的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将景区开发到一定程度后,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而获得收益。这种模式在广东的漂流行业比较盛行,在广东投资一个漂流往往只需要100多万元,如果运作得当,那么两年时间一般可以收回投资,随着资源的升值,进行高价出售。

       

        7.混合商业模式

        混合商业模式适合一些非常大型的景区,从前期的资金募集到推出采用多种运作模式,就是前6种商业模式的综合运用。

       

       

        提升综述

        传统观光模式是以观光资源为主,依托性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有什么卖什么。转型升级后的商业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主,创新性强,集中布局,规模较大,需要什么开发什么。中国 旅游 发展30年,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首先是景区,以资源为依托。第二是 旅游 区,在资源基础上扩充。第三是 旅游 经济综合体,以服务设施为主体,构造新的 旅游 吸引物。第四是 旅游 产业聚集区、资金密集、智力密集、人才密集、范围大、设施全、市场品牌突出。

       

        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创造了三类模式。一是华侨城模式,可以简称为用地模式,即 旅游 加地产模式,把土地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二是港中旅的海泉湾模式,可以简称为造地模式,通过海滨滩涂造地,一步到位,直接建设 旅游 小镇,但是海泉湾模式成本太高,最终算下来,造一亩地也得花二三十万;三是西安曲江新区模式,可以简称为提地模式,通过成片开发,项目运作,提升土地价值。

       

        这三类模式各有各的特点,最终归纳为“A+B+C”的模式。A是吸引中心。作为吸引中心,仅吸引了游客,也吸引了政府,从而成为发展的亮点。由于这样的项目需要大投入,市场也需要培育,所以有可能在直接经营上形成亏损局面。所以,一方面需要开发者的远见卓识,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B是利润中心。目前的一般形式是配套房地产建设,长远也会形成其他方式。C是文化中心,及其衍生发展。通过市场聚集了气,通过政策聚集商气,通过创意聚集文气,最终聚集了衍生产业的发展。深层次,是A、B、C三元素的阶段性转换和互换。比如在第一个阶段,这个项目就是A,就是亏损,可是过几年就不亏损,就变成盈利项目了。B今天看着是挣钱的,但是房地产建设是一次性投入、一次性回收,长远而言利润中心就立不住了。所以,很自然A、B、C这三个元素在不同的阶段一定是转换和互换的。

       

        2

        景区运营的模式升级与分析

       

        关于运营理解的进化论:运营是从怀孩子、生孩子到带孩子的景区全站式保姆

       

        从古猿进化到人类,人们用了七八百万年时间,笔者关于运营的理解“进化论”用了将近1个周。故,“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麦金西的名言,放在这里贴贴金,以显示成果的不易!

       

        笔者对运营的理解就是:运营=看场子,看场子=运营。即,在景区山门至山顶到处晃悠的一线部门的管理、服务人员就是在做运营。笔者还利用自己极强的总结概括能力,将所有景区无论大小、无论级别统统概括为三个业务部门:

        后勤部:猫在背后管理、服务于一线人员和其它部门的部门和人员

        运营部:在一线为游客提供服务的部门和人员;

        销售部:为景区招客、揽客的部门和人员。

        看看,啥感觉?是不是非常的简单明了而又简单粗暴?

       

        经过认真分析景区涉及的各类业务,对照当今国内外一些运营管理经典理论,在经历一个个不眠之夜的深刻思考后,笔者对运营的理解又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运营是一个大概念,不单单是一线部门的职能。大运营应该是贯穿景区管理始终的所有业务或职能(景区营销从大运营概念角度考虑,其实也应该算作运营板块,即景区产品运营!)。

       

        但是,为了和当前景区实际现状对应起来,使理论和景区当前经营管理现状看起来更加贴近,咱们就把景区“营销职能”单独拆分出来。那么,整个景区的业务部门无非只有两大板块,即:

        景区=运营+营销。这里,运营对应的职能是“生产、管理产品和服务”,销售对应的职能是“卖产品和服务”。

        为了便于更进一步理解运营的内涵,这里可以把景区看做一个人,那么:

        景区取得营业执照=有了准生证;

        景区筹建、开业=怀孩子、生孩子;

        景区营业期=养孩子、带孩子;

        景区销售该怎么讲?是不是相当于“卖孩子”?

        故景区销售=“卖孩子”!

        故,景区运营就相当于一个人从怀孩子到生孩子、养孩子的管理过程(这个“孩子”就是景区的“产品和服务”)。即,景区运营就是“从怀孩子、生孩子、养孩子到带孩子的景区全站式保姆!”,涉及景区从筹建、开门营业到后期经营管理的所有职能(把销售剔除在外)。其职能就是景区通过投入人力、物力和各种资源,将各种投入转变为景区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这也许是迄今为止、开天辟地以来人们所做的关于景区运营最没有理论水平的定义,姑且先这样定义吧!

       

        为了使这篇文章看着不太过于简单粗暴,显得更加专业一点,笔者特粘贴一段和本文观点最为接近的关于运营管理的“书面化定义”,供各位揣摩:

        运营管理是对组织中负责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职能部门的管理,具体是对提供组织主要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的设计、实施和改善。

        概念解释就到此为止

        景区运营:分阶段实施,三大核心铸就景区运营管理基本面

        景区运营管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儿,内容繁杂琐碎。但是,笔者发现,不论咱们做的是啥样的景区,无论规模、不管类型,咱们面对的景区运营管理永远也离不开以下四个板块:内生产、外销售,内管理、外协调。

       

        “生产”即 旅游 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包括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景点策划、景观打造、项目设计、环境绿化美化、员工培训和服务等有形产品、无形产品,其目的是为客户打造良好的景区产品和 旅游 服务。

       

        “销售”即景区 旅游 产品和服务的售卖,包括线路产品设计、价格体系制定、销售渠道建设、宣传推广和活动策划等一揽子市场运作手段,其目的是通过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实现景区回款或资金回笼。

       

        “管理”即景区运营计划制定(包括三五年的战略运营计划和年、季度、月甚至周计划等)、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搭建、职责和流程制定、人员配备、安全应急处置、绩效考核等内容,包括对人(依靠制度、权责和流程)、财物(依靠财物制度,倡导开源节流)、时间(重要工作计划和时间节点的管理)、信息(产品、竞争、市场、行业形势等信息)等对象的管理。其目的是管理产品,向游客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协调”指景区和周边村民、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媒体、竞争对手等相关群体之间的工作协调,其目的是为景区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这四大板块之间的关系为:生产和管理是运营工作的重点,承担着将资源转化为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重担;销售是生产和管理的着眼点,一切生产和管理都必须围绕销售或市场需要来展开,是实现资金回笼和调整生产任务的指示棒;而外部协调为景区生产、管理和销售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结合上文对“运营”一词的理解,除去“销售”环节,生产、管理和协调是景区运营管理的三大核心工作,是景区运营管理的基本面。这三大核心工作在景区运营的不同阶段,工作重点和内容都有所不同。

       

        景区从工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后,从开发建设到具备营业条件是筹备期。在筹备期,景区运营管理的重点应该是:选择正确的规划单位和设计单位,做好景区规划和设计;选择具有不同专业特长的施工队,做好景区基本的景观工程、民建工程和特殊项目(如索道、透明玻璃栈道等)的建设,同时调动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积极性,及时按照施工条件灵活调整施工设计,做好现场施工工期管理和安全管理;按照建设的需要做好报批报建工作,及时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工作和施工现场协调,不能让老百姓或职能部门找事耽误工作;在筹备末期准备好管理服务团队进场、搭建基本的管理体系、部门和岗位设计、薪酬体系建设、组织培训并搞好试运营等等。

       

       

        景区从开门营业开始就进入了正式运营期。在这个阶段,景区运营管理的重点应该是:不断在实践中完善、优化管理制度、职责、流程,不断提升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部门管理,综合协调好山门、停车场、游客中心、环卫、酒店、安保、运营项目(如车队和索道等)、商业管理(餐饮、购物等商户)等部门的管理,按能力定岗,进一步优化部门人员配置,提高部门运营效率(部门划分和人员配置对景区行政人员来说都是小儿科,在此不再阐述);按照国家A级景区要求做好景区设施的维护、维修和完善,积极创建国家A级景区和各类国字号牌子,塑造景区服务品牌;做好现场游客的购票、停车、游览、餐饮、住宿、投诉处理、安全救援等服务,做好“三防”及各类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按照市场需要,策划、调整景区核心产品,保持景区产品新颖性和独特性。

       

        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实际操作经验,景区在运营十几年后,往往就进入衰退期或二次创业期。如果不想让景区被市场淘汰,那么在景区衰退期到来之前,景区开发商的重点工作有两项:第一,积极创新、更新景区产品,不断提升硬件质量,植入适应当时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和服务设施,使其在某一区域保持新颖性、独特性和唯一性,使景区产品保持活力;第二,利用或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重视游客体验和互动,用先进的服务手段适应未来年轻游客对管理和服务的需要。

        湖北阳新仙溪花廊

       

        3

        如何做好景区运营:六点建议供参考

       

        理解了啥叫运营,也大体知道了景区运营涉及的一些基本内容。那么,在景区实际操作中,咱们应该把握哪些方面或者哪些点?从而通过以点带面统领景区运营全局呢?笔者认为,不必面面俱到,以下六点也许是做好景区运营管理的关键点,大家应该重视:

       

        1、列计划

        “无计划不运营”,计划就是运营管理各项工作的筹划,大到三五年的中长期战略计划,小到年度、季度、月度计划,或公司计划、部门计划,个人计划等等。这些计划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解决景区运营在某个时间段需要做什么?做到啥程度?由谁去做?景区大小事务都应该通过计划去实施,没有计划,景区运营就如同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没有任何章法。所以,列计划是做好景区运营管理工作的前提。

       

        2、用好钱

        景区从事运营管理的人员一定要清楚,资金是景区运营首先要考虑的环节。景区从基本建设到项目投资,从运营管理到营销推广都需要资金去做支撑。启动一项工程或项目需要多少资金?哪些工程和项目自己来投?哪些需要融资?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实现资金回笼?如何在确保正常运营的情况下节约开支,以更好的利用资金。

       

        用好钱就是确保景区在各个发展阶段都有充足的现金流,保证前期工程建设、后期运营管理和市场推广工作能够正常开展,不至于因资金链断裂导致景区崩盘。

       

        3、懂产品

        前文说到,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是景区运营管理工作的重点职能。因此,景区运营人员要明确你要卖什么?要卖给谁?要会对产品进行规划和预测。要懂得根据市场状况,采用超前的开发理念,围绕 旅游 要素,针对市场开发包含“吃、住、游”核心要素的 旅游 观光、休闲度假等不同功能的线路产品,制定面对市场的合适销售价格,在功能上、价格上和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去推向市场。

       

        4、管好人

        人是一切管理的核心,景区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人去完成,故所有的管理最终都会归结到对人的管理上,景区运营管理同样如此。

        对人的管理,一要靠顶层设计(包含管理体系、组织架构、职责分工、绩效考核等),制度告诉大家能做啥,不能做啥,做不好怎么办;二要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反映企业的工作作风和氛围,决定一个企业是积极向上、团结一致还是推诿扯皮、一盘散沙,对员工个人和团队工作作风影响很大;三要靠管理人员领导艺术,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因人施管。顶层设计、企业文化、领导艺术各自在管理中所占的比重,每个企业、不同阶段也不尽相同,成熟的景区,三者按50%、30%、20%比重划分如何?在小景区、初建的景区,也许高层管理人员的领导艺术会在运营管理中所起作用较大;在大景区、比较规范的景区,也许顶层设计和企业文化才是做好景区运营管理的根本。

       

        5、做对事

        景区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单位,在运营过程中会和内部员工、周边村民、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媒体、合作客户甚至竞争对手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和冲突。做对事就是针对这些形形的个人和单位,面对各式各样的矛盾冲突,景区运营管理人员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认真分析这些内外部相关群体的诉求,找准问题的症结,采取或保守或积极的办法去应对和解决景区运营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化冲突矛盾为合作共赢,做正确的事,为景区经营管理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

       

        6、保安全

        安全是景区运营管理必须考虑的问题,许多企业打出的口号就是“安全第一或安全至上”。安全工作做不好,导致游客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失,给景区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大。一方面会因赔偿问题使景区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使一年甚至多年的经营成果毁于一旦;一方面会因安全事故导致A级景区被摘牌,甚至停业整顿;一方面会给 社会 造成很差的口碑,导致客流下滑明显,经营日趋惨淡。故安全是景区运营的基石,没有安全就无法运营,谁说不是呢?

       

        7、景区运营模式实施步骤

        专业景区管理公司形成统一营销中心

        1、景区管理公司的定位和职能

        为保证景区业务的相关能力建设,整合景区资源,提升整体品牌和效益,需要组织架构进行匹配,建立景区专业公司具有其必要性。

        定位:运营协调中心、品牌整合中心、战略规划中心、人才培养中心

        职能:

        (1) 明确景区业务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建立景区业务的盈利模式,挖掘盈利能力。

        (2)协调景区内的品牌建设,对景区业务整体的品牌进行设计与推广,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集中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建立相关流程制度。

        (4)培养景区人才,建立自己的景区管理团队,确保日常经营和输出管理的人才数量。

       

        2、统一品牌,集中产品作战

        将景区及相应产品的品牌进行统筹规划,统一规则,从长期及整体的战略的眼光来看品牌营销。通过合理的品牌定位、品牌营销与品牌传播,在游客数量大幅增长的基础上,在游客中建立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以鼓励游客积极宣传景区,产生品牌效应。这需要对品牌所蕴含的产品、价值、文化及管理进行相应的定位,并将其贯穿整个运营流程,转化为可以传播的信息及口号,确定品牌要素及传播渠道,并注意后续机制对品牌营销的监督与追踪效果。

       

        3、开发网络营销渠道

        现有的 旅游 业态较为健全:旅行社、酒店、芒果网、景区、度假区、客运、高尔夫、演艺。充分运用 旅游 板块内部资源,积极拓展与系统内旅行社、公司、景区产品、在线 旅游 平台的合作,将网站作为统一的产品展示、销售及客户资源共享的平台,使各 旅游 业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善的网络覆盖,实现客户资源共享。

       

        推出不同类型的会员卡、储值消费卡等,建立起庞大的客户群,持卡的客户可以在集团下属的各个 旅游 景区、酒店、客运、旅行社等进行消费、折扣优惠;与各大航空公司、商家等进行合作联盟,实现资源共享,让客户感到尊贵与自豪,真正体现周到体贴的服务理念。

       

        分析客户类型建立相应的营销渠道

        1、分析客户:通过对目标客户类型、年龄、收入、地域等条件的分析,总结出客户的消费能力、逗留时间等,结合不同类型的自助游游客、旅行团游客及机构客户来定位景区产品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相应的市场推广。

       

        2、构建渠道:通过构建景区的营销渠道,分别针对不同类型客户,赢得大量的客源。对于机构大客户直销,可建立相应体系,拓展客户关系,承接大型跨国企业、上市公司和行业领先公司的会议、度假、展览、商品发布活动等;对于旅行团游客,则可积极拓展全国范围内的各大旅行社的合作,并运用旅行社板块内部资源,这一般会在项目投入运营的初期为景区贡献客源;对于自助游游客,可通过品牌推广进行接触,在项目运营的初期进行一定的广告营销,并通过网络、便捷的售票方式使自助游游客更容易来到景区。

       

        3、营销工具:在构建出景区的营销渠道后,在众多的营销工具如广告、赞助、市场调研、网络、促销、印刷品、公共关系、媒体等中进行筛选,以选择最适合的工具与内容。

       

        加强专业化经营 兼顾租赁外包

        进行景区投资时,需要对产品及服务要素进行评估,通过项目在整体战略中的重要性、品牌影响力、盈利能力以及自身的经营能力等方面确定哪些项目进行自营,同时考虑哪些项目需要利用 社会 资源。

       

        1、集中精力于自身经营经验丰富、管理良好的项目

        自营主要是指完全依靠景区板块的内部资源,由景区的核心团队进行经营,将核心的温泉、酒店等专项项目、特色项目做好,提高利润率水平,并可充分利用集团的资源,经营各类核心产口。

       

        2、对其他非重点项目进行招商引资,租赁外包

        外包出租主要是依靠景区板块外的资源进行经营。外包经营一般会将项目的人员及资源集中在获得土地、自然资源以及经营优势项目上,保证收益率,通过外包获得稳定而且理想的收益,不用过多地牵涉在日常的细节经营中。

       

       

        随着景区运营能力的加强,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形成景区系列标准,考虑打包上市,推陈出新,创造自己的造血功能。

       

        到此为止,关于前文谈及的有关景区运营涉及的三个问题已经阐述完毕,列出来与艰苦卓绝的景区运营管理人员分享。

       好了,关于“景区运营管理制度”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景区运营管理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